2001年以来,金川公司瞄准国际先进水平,大做镍、铜、钴、铂族金属、化工产品五篇文章,使企业走上了快速发展的轨道。这5年的绝大多数经济技术指标均超过公司1959年建厂以来累计指标的一半以上。
这5年,金川公司捷报频传,好戏连台,真可谓一路春风一路歌。
一2005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6亿元、利润20亿元,是2000年的4.8倍和7倍。“十五”时期,累计实现营业收入548亿元,占公司建厂以来实现营业收入的61.8%。
公司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5年的成就得益于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公司在新产品开发、产品结构调整方面加大了技术和资金投入。2005年镍产品销售收入下降到47.5%,而铜产品和其他产品销售收入分别上升到21.57%和30.93%。铜产品收入比重增长了11倍、其他产品收入比重增长了2倍,公司一镍独大的产品结构得到较大改善,逐步实现了产品结构调整目标。
“十五”时期,公司累计投入7亿多元资金用于科技攻关和新产品开发,开展了200多项科研项目的攻关,有27项自主知识产权申请了专利。先后开发了超细镍粉、超细钴粉、镍扣、四氧化三钴、电子级氧化亚镍、锂离子电池用碳酸钴及高纯镍、羰基镍等产品,并较快地实现了产业化。
2000年以前,公司新产品的营业收入微乎其微,去年已达5亿元。目前,公司的科技综合实力居世界同行业第三位。与世界各国同类生产企业相比,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李永军说,金川公司最大的优势是几乎拥有所有先进的镍、铜、钴及稀贵金属的冶炼技术与工艺,公司的产品在同类企业中最多,镍、钴等主要产品的质量已进入世界一流水平。公司还培养造就了一支敢于向世界先进水平挑战、能够熟练驾驭采选冶化技术的科研、管理和操作的专业人员队伍,具备了较强的科技攻关和引进消化国外先进技术的能力,逐步实现了从单纯的规模扩张向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战略转变。
二项目建设为金川公司的良性发展增强了后劲。一批具有国内国际先进水平的项目在金川先后建成投产,大幅度提升了原有设备生产能力和技术经济指标,降低了能源消耗和生产成本,初步实现了高技术产品产业化,为公司快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据介绍,“十五”时期,公司共完成技改投资55亿元,大修投资10亿元。通过项目建设,公司有色金属总量由2000年的6万吨扩大到25万吨,无机化工产品总量由2000年的30万吨增加到75.85万吨。
对外贸易是公司外向型发展的标志。李永军介绍说,“十五”时期,公司先后与澳大利亚、西班牙、刚果(金)、菲律宾、俄罗斯、智利、蒙古、伊朗、古巴、南非、哈萨克斯坦等国家的生产企业和原料贸易商签订了多项中长期供货合同,注资进行联合资源开发和技术攻关合作,对外合作关系得到进一步加强。
有一组数据最能说明问题。2002年,公司的年进出口贸易额仅为1亿美元,2005年猛增到9.9亿多美元,占我省进出口贸易总额的40%。目前,公司的业务遍及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际化经营的格局初步形成。
三公司在国际化经营战略中,成本控制同样令人瞩目。
“十五”时期,公司大力实施以成本质量为中心的企业管理战略,以“扩大规模降成本、技术进步降成本、加强管理降成本、深入改革降成本”为成本控制的指导方针,消化了生产资料、电力价格上涨、人工费调升等因素增加的成本费用,主要产品成本下降明显,自产电镍单位成本比2000年下降了13.11%,电钴加工成本比2000年降低了31.75%。到“十五”末,公司主要产品成本已达到世界平均水平,为公司实现低成本扩张提供了保证。
这5年,职工收入也翻了一番:工资总额年均增长23.6%。人均工资从2000年的1.5万元,增加到2005年的3万元。
金川公司的快速发展和巨大变化,给前来公司考察和合作的领导和代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省上领导赞誉金川公司,甘肃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就是要培育像金川公司这样有突出主业、有核心技术、有知名品牌、有较大市场份额的大企业大集团。澳大利亚西部矿业公司、美国
OMG公司、瑞士嘉能可公司等国外知名企业负责人来公司考察后认为,金川公司是一个具有良好成长性、负责任的企业,是一座现代化的有色冶金工厂,表达了愿与公司合作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