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11日,全省科学技术大会在省城兰州隆重召开,天水星火机床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李维谦荣获“甘肃省科技功臣”奖,省委书记苏荣为他颁发了60万元奖金的奖牌和获奖证书,这不仅是该公司的荣耀,也是全市人民的荣耀。
天水星火机床有限责任公司是机床工具行业的重点骨干企业。目前已成为我国大型数控车床、精密轧辊磨床主导生产厂,国家自动低压铸造机工业性试验基地。
尤其近5年来,公司通过文化治企、理念治企、体制改革、人才培训、产品研发、资源优化等一系列创新,实现了从单一生产大型卧式车床,到生产大型数控、精密、重型机床,从一台机床只卖5~6万元,到现在一台机床最高可卖到600余万元,从只卖机床,到卖技术、卖品牌。主要经济指标连续以接近翻番速度增长,2005年实现销售收入是1999年的15倍,名列国家机床工具行业190家重点监控企业21名。全国金属切削机床产值排名16名,星火机床核心竞争力大大增强,踏上了跨越式发展之路。
与此同时,公司还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国家教育部评定的学习型企业示范单位、“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国家试点企业、 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甘肃省首批10户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连续三年被评为甘肃省“优秀企业”、甘肃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甘肃省高新技术企业。
回顾星火机床走过路子实际上是一条文化变观念,学习增素质,改革促发展,科技促进步的创新之路。
一、变革造就成功 创新促进发展
企业1995年至1999年连续亏损,亏损总额达4200多万元。但也是星火和谐文化从萌芽到形成的实践期,2000年扭转亏损局面,2001年各项经济指标比上年增长达到30%。
2002年,企业改制设立有限责任公司,并在企业内部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1、规范改制,建立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
企业改制后,以实现快速反应为宗旨,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逐步保证了决策层、经营层各负其责,权力职责双到位,总经理全权负责生产经营,董事长将更大的精力投入企业的经营战略决策和市场开发。决策、执行节奏明显加快。
在法人治理结构的设计上,注意了新老三会的过渡和衔接,吸收了原来结构的优秀之处和现代企业制度结合,实现了职工代表大会与股东代表大会的合理对接,并保留了经理层向职工代表大会述职制度。民主管理的有效推行,提高了职工凝聚力和企业向心力。
2、分配制度实行差别化
结合企业实际公司提出了淡化工资概念,强化收入意识。强调收入的“活”化,真正体现按劳分配和贡献挂钩。在企业内部本着“能力高低决定分工不同,分工不同决定分配方式的差别,分配方式的差别决定收入水平的高低”的原则,同时实行超过7种的分配办法。以此根据贡献的大小拉开了收入的差距,目前公司“活”收入比例超过了全部收入的80%。
3、组织结构实行扁平化
星火机床在改制前,各类职能部门49个,总厂一级的管辅人员就有600余人,中层以上干部100余人,管辅人员和生产一线人员的比例是1:3。臃肿的机构,大量的冗员,使得推诿扯皮现象比比皆是,快速反应根本落不到实处。改制后,公司现有管理处室14个,管辅人员精简到了200余人,中层以上干部减少到了50余人。管理层级少了,人员少了,决策、执行节奏明显加快,有效地保证了企业的高效运转。
4、用人机制实行单首长负责制
公司在企业内部实行单首长负责制。每年一次,从总经理开始,一级聘一级,而且只聘一把手。需要聘副手的,由一把手提出名单,报公司考评任命。出现问题,全体班子解聘。单首长制的实行,有效解决了企业内部的内耗问题,保证了步调一致,政令畅通。在实行单首长制的同时,还加大了对干部的监督考核力度,每年一次的民主评议,对群众反映大的干部坚决予以调换。目前,在星火机床,干部能上能下真正落到了实处。
二、技术进步是企业发展的动力之源
长远的发展战略、正确的指导思想是企业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而技术创新能力是企业永续经营的重要保障。
1、技术创新 理念致胜
在新产品开发中牢牢抓住两个方面:一是满足市场,二是引导市场。满足市场,就是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大、专、非”产品( “大”—难度大、竞争偏弱的大型、超大型、重型机床。“专”——专用机床,“非”——非金切类机床),满足各行业用户的需求;引导市场,就是开发“高、精”产品(“高”——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精”——精密机床),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产品的附加值,用高新技术产品拓展新的市场领域。
“高、大、精、专、非”研发五字方针,使星火机床产品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适应市场的新产品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
“进化的制造思想”,消除了落后地区制造先进机床的思想障碍。彻底打破了先进机床只能用先进装备来制造的迷信,为星火机床开发高、大、精产品奠定了思想基础。为落后地区机械工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带动作用。
“高低通用、宽窄借用、轻重兼顾、数普兼容”的模块化设计方针。使星火机床的设计资源、制造资源可以实现集中整合,综合利用,大大简化了产品系列化的工作量。
为了防范机械装备制造业的低谷到来,确保公司可持续发展,公司在提出“高、大、精、专、非” 主线产品开发五字方针后,又提出了“普、特、难、套、量” 副线产品开发五字方针。
“套、量”进一步发展,形成一定气候就演变成主线的“非”,即非机床类产品,这是主副线产品的接口。争取三至五年内,达到主副产品结构“六四比重”;实现国内国外市场的“六四比重”。争取“东方亮了西方亮”。
2、科技合作 引技引智
近几年来,在不断提升公司的研发能力的同时,通过内外部资源的整合,广泛利用社会资源,公司走出了一条以科技进步为导向的升级式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