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荣庆阳香包文化 弘扬中国香道文明
中共庆阳市委书记 张德全 庆阳市人民政府市长 周强
庆阳悠久的文明史代代相承,积淀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这是黄土儿女生生不息、奋进崛起的精神动力,也是继往开来、永不枯竭的思想源泉。我们必须像保护生态环境一样保护民间文化遗产,在保持特色的前提下继承传统,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通过不懈追求,使庆阳民俗文化产业始终保持勃勃生机,使庆阳人气更旺,经济更活,发展更快,人民更富。
一、倡导双赢,充分发挥文化资源的独特优势
庆阳有着丰富的石油、煤炭、绿色农产品等资源优势,在“工业强市、产业富民”战略推动下,发展前景十分看好。从经济总量上讲,依靠现代工业创造的经济收入当然比香包文化产业要强大。因此,庆阳有许多干部群众对发展香包产业持犹豫态度。这就需要我们加大解放思想的力度,认识发展工业经济与发展文化产业的双赢效应,认识文化资源的持久性、辐射性,通过挖掘以香包为代表的民俗文化,壮大文化产业,弘扬传统文化,提升庆阳知名度,擦亮庆阳名片,增强庆阳民众自信心和自豪感,更广泛的开拓市场,吸引投资,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氛围。为此,要克服急功近利的思想,重新审视香包产业的效应价值,深刻认识文化产业回报的滞后性、长期性和内在性。
民俗文化产品的魅力是无穷的。庆阳民俗文化凝结着华夏民族几千年的智慧,具有穿越时空的生命力。传播香包文化,弘扬香道文明,做大做强文化产业,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二、正视问题,深刻把握区域文化对经济发展的基础作用
影响庆阳经济增长的内在因素到底是什么?这是长期以来备受各方关注的重大课题。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是客观存在的,但像庆阳这样特殊的地区,还有许多问题值得研究。
自然资源的制约已被丰富的石油和煤炭资源所打破,资本缺乏和交通闭塞也不是绝对因素。经过长期比较,我们清醒的认识到,东部发达地区和西部落后地区的根本差异在于文化和制度。对于庆阳而言,观念的差异、文化的差异才是根本差异。不难发现,中外经济社会发展较好的地区,都有与经济圈相匹配的文化圈。文化圈与经济圈的脆弱与缺失正是庆阳的软肋。提高文化资源的挖掘水平,清晰地描绘出自己的文化圈,培育自己的企业家队伍,建设庆阳地域文化和企业文化,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加快推进制度建设,是庆阳经济增长和工业化、现代化的源泉问题。区域文化精神对人的观念形成起着基础性作用。繁荣香包文化,传播香道文明,就是要让我们找回自己的精神家园。
三、与时俱进,密切关注和运用创意经济
勤劳、质朴、善良、憨厚是庆阳人民的本色。对这块黄土地上的人来讲,热爱劳动是永远不变的品质追求。千百年来,庆阳人民的汗水洒遍了黄土沟壑,可富裕的到来毕竟还有些迟缓。当外地客商、国外游客惊叹于庆阳民俗文化产品光芒四射、内涵深厚的时候,我们突然感到一种莫名的尴尬。进一步解放思想,把握时代脉搏,以精巧的构思和经典的创意牢牢抓住顾客的眼球,这是现代创意经济和眼球经济的精髓。一个好的创意就是一个金点子,可以让民俗文化成为新的时尚,也可以小小香包成为市场新宠。我们把美好的企盼寄托在小小的香包上,希望她能承载庆阳人民的心愿,让更多的人认识庆阳,记住庆阳,走进庆阳。
四、解放思想,全面创新香包产业的发展模式
总结近年来的经验,我们深刻体会到,庆阳香包民俗文化产业的发展必须要走自己的路,按照正确引导、提升品质,坚持特色、固本求变,宣传造势、创新模式的思路来发展。庆阳香包作为原生态的陇绣作品,其最大的特质是纯真之美、古朴之美、和谐之美。她的艺术美感深深根植于庆阳这块古老的土地,吸纳了高天厚土、蓝天白云的陇东风情。如果脱离了这些特质和条件,她就失去了灵魂,失去了魅力。
庆阳香包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去同苏绣、湘绣争高下,更不能被南方机绣的小香包所打败。这就要求我们对干部群众进行正确引导,发展独具特色的庆阳香包民俗文化。庆阳香包的生命在于其特有的本质,在于传统手工工艺所表达的质朴、纯真、宁静与和谐,只有保持本色,才有立足的根本,才有提升品质的基础。当然,强调本色并不是固步自封,而是要在民俗文化产品的开发中去思考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创新、古朴与华丽、经典与时尚的深刻含义,让古老的香包艺术焕发青春魅力,让时尚的香包作品渗透传统文化。在理论建树与舆论宣传上,我们也要进一部增强研发能力,发挥造势效应,建立和巩固庆阳香包、中国香道的理论构架与地位,运用文化助推经济社会发展,借鉴外地成功的经验与做法,精心打造和推广民俗文化产业发展的“庆阳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