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甘肃新闻>>甘肃>>正文
庆祝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建院70周年
(2008-9-8 7:43:52)  来源:甘肃日报 > 四版  打印本页

  在庆祝伟大祖国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甘肃省农业科学院迎来了70周年华诞。岁月沧桑,风雨兼程,70年来,几代农科院人情系农业,心系农民,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甘肃精神,强化自主创新,促进成果转化,在引领和支撑我省农业科技进步和农业发展中做出了重要贡献,绘就出一部艰苦奋斗、励精图治的创业史,一部人才辈出、开拓创新的成长史,一部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的辉煌史。

  春秋几度 岁月峥嵘 体制改革促发展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始建于1938年,前身为甘肃省农业改进所。1958年成立甘肃农业科学院。1982年,院址由武威迁至兰州集中建院。2006年12月,经省政府批准进行了体制改革。70年来,省农科院机构数次变更,几易其名,院址多次搬迁,在开拓进取中不断发展壮大。现设有12个专业研究所(中心)、3个专业试验站和在兰外设有3个试验场;有国家甲级资质的工程咨询中心、国家协会级绿色农业研究中心、农业部西北作物抗旱栽培与耕作重点开放实验室、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各1个,农业部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3个,在全省不同生态区设有10个综合试验站和30多个农村试验示范基点。目前,省农科院已经成为专业门类齐全、人力资源雄厚、创新能力较强、资源配置合理的综合性农业科研机构。

  科研立院 人才强院 自主创新结硕果

  一、加强学科建设,加快自主创新,支撑农业新发展。

  汗水育硕果,辛劳铸辉煌。建院以来,省农科院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500多项,取得各类科技成果838项,其中获国家级奖励成果23项、省部级奖励220项,国家专利授权8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4项。

  改革开放30年来,尤其是“十五”以来,省农科院不断拓宽研究领域,加快科技创新,加速成果转化,共承担科研项目457项,取得各类科技成果152项,其中奖励成果91项。“十五”期间,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的成果比例占到农业项目的55.5%,居全省农业科研单位之首,为促进我省粮食安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做出了重要贡献。

  1、组建并发展了一批新学科,引领和支撑了我省优势产业的形成和发展。

  “十五”以来,为适应新时期农业发展对科技的需求,省农科院逐步加强学科建设,先后组建成立了农产品储藏加工研究所、马铃薯研究所、啤酒原料研究所、畜草品种改良研究所和生物技术研究所等,打破了以前单一从事以种植业为主的研究格局,形成了农、林、牧、草、加工等学科齐备的大农业科研创新体系,目前,研究工作涵盖了农作物种质资源创新及新品种选育、主要农作物高产优质高效栽培、区域农业(旱作节水、生态环境建设)可持续发展、土壤肥料与节水农业、病虫草害灾变规律及综合控制、农业生物技术、林果花卉、农产品贮藏加工、设施农业、畜草品种改良、绿色农业、无公害农产品检验监测和农业工程咨询设计等领域。

  从陇薯系列马铃薯新品种的选育到产业开发,省农科院引领和支撑了我省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和壮大。陇薯系列马铃薯新品种在省内外年推广种植面积达600多万亩,年推广面积分别占全省和西北地区马铃薯面积的1/2和1/4以上。

  从甘啤系列啤酒大麦新品种选育到配套栽培技术的创新,省农科院引领和支撑了我省啤酒原料产业的形成和快速发展。甘啤系列啤酒大麦新品种年种植面积达350多万亩,覆盖省内种植面积的98%以上。

  2、选育并推广了一批农作物新品种,提高了我省粮食和主要农产品供给能力。

  70年来,省农科院培育出以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的“甘麦8号”为代表的农作物新品种180多个,实现了我省主要农作物品种5-6次大规模的更新换代,其中“十五”以来,新育成农作物新品种70多个,马铃薯、啤酒大麦、冬小麦、胡麻、糜子等5类作物、11个品种年种植面积均分别超过了100万亩,为促进我省粮食安全和产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陇鉴127是我省第五个年种植面积超过百万亩的冬小麦品种;陇亚7号是我国首批高抗枯萎病的亚麻品种,在全国累计推广面积超过1000万亩;“陇油5号”是我省第一个达到国际双低标准的油菜杂交种;彩色棉品种陇绿棉1-3号和陇棕棉1号,填补了国内彩色棉品种的空白;陇谷6号是我省第一个国家一级优质谷子新品种;陇椒系列辣椒新品种,是我省乃至北方地区日光温室及塑料大棚辣椒生产的主栽品种;选育出一批食用菌和蔬菜新品种,支撑了高原夏菜产业的发展;选育出了苹果、梨、桃、葡萄、枣等多类林果新品种,促进了地方林果业的发展。

  3、研制并中试了一批农业科技新产品,提升了我省农业科技研发水平。

  研制出的新型纳米SiOx保鲜果蜡,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打破了国外果蜡垄断经营的格局,填补了国内空白,目前已占领国内果蜡1/3的销售市场,被评为国家级重点新产品,2007年获国家发明专利;微波-压差膨化苹果脆片加工工艺的研发,成功解决了等外果的利用问题,使每吨等外果经过膨化加工可增产值1000元以上,为苹果的多元化加工开辟了新的途径;研发出新型杀菌剂、生物肥料、专用肥料、节水灌溉设备等,在生产中广泛应用;玉米种子包衣剂获国家发明专利;马铃薯抑芽剂,可使马铃薯贮藏保鲜期达8个月以上,延长了鲜薯的加工周期;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温室保温材料及配套产品,解决了日光温室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促进了设施农业的快速发展。

  4、研究并集成应用了一批农业新技术,推进了我省现代农业发展步伐。

  研究并集成应用了以资源节约、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和环境改善为主的农业新技术。示范推广了以集雨补灌、旱塬夏休闲期地膜覆盖栽培、玉米全膜双垄沟播种植为主的集水高效农业技术体系,显著提高了天然降水的利用效率和旱作农业的科技水平;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流域分区系统治理技术模式,成为黄土高原小流域治理和生态环境恢复的样板;设计建造并推广了西北型系列节能日光温室,建立了与之配套的生产管理技术体系,推进了设施农业的发展;在基因克隆、基因构建、基因转化和基因分子标记等关键技术上取得了新的成效;研究提出并推广了主要农作物病虫草鼠害预测预报体系和综合治理技术,提高了农作物安全生产的能力;提出了日光温室蔬菜、优质果品、高原夏菜无公害生产技术,生态节水型食用菌和苹果标准(欧盟)化生产技术等。

  二、加速成果转化,服务农村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针对不同生态区域农业发展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先后与省内10个地(州)市签订了院地合作协议,为科技成果转化搭建桥梁和纽带。以农村试验站(点)为依托,在全省形成了点、线、面相结合的技术推广网络;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民增收科技行动计划和实施农业综合开发示范推广项目,示范推广新成果、新技术、新产品,培养懂技术、会生产的科技明白人,提高农民增收能力;探索出了科技扶贫开发新模式--长宁模式。“十五”以来,省农科院的各类科技成果应用率达到85%,累计应用面积1.84亿亩,新增粮食70亿公斤,新增产值117.1亿元,新增纯收益76.4亿元,全省农民人均获纯收益434元,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三、注重人才培养,加强团队建设,实现人才强院。

  “十五”以来,先后组织实施了”350“人才塑造工程,打造”5115“人才高地,截止目前,全院有高级研究人员191人,中级研究人员213人;有博士52人,硕士112人;国家级优秀专家3人,省级优秀专家12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7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30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2人,入选省“333”科技人才工程29人,省“555创新人才工程”31人;甘肃省特聘科技专家1人,省属科研院所学科带头人6人。组建了3支省级科技创新团队,10支院内创新团队。近年来,在我院涌现出了以全国劳模秦富华、陇人骄子王一航、全省优秀共产党员张永茂等为代表的一批促进农业科技创新的时代先锋,正在感召和激励着广大科技人员求真务实、开拓进取、敬业奉献,为甘肃农业科技事业的发展再创佳绩,再造辉煌。

  四、加强对外交流,促进合作研究,推进开放办院。

  改革开放30年间,我院共组织由中、高级科技人员和业务骨干组成的出访团组132个,先后派出160余人次,赴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考察访问和培训学习;接待来自30多个国家的各类专家学者、国际组织代表、政府官员等198批350多人次,引进各种新技术20多项,种质资源15364份。争取到各类国际科技合作项目116项,合作经费937万元。与中国农科院、中国农大等几十家省内外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建立了科技协作关系,邀请专家、学者来院讲学、访问或担任外聘教授,互派科技骨干深造研修,开展合作研究。

  五、加强党的建设,创建和谐院所,保证各项事业科学发展。

  省农科院党委紧紧围绕全省工作大局和全院中心工作,以宣传贯彻党的方针政策为主线,加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和作风建设,营造创新氛围,促进和谐建设,推动科学发展。“十五”以来,院党委坚持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重点,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工作;以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为重点,加强思想道德和精神文明建设;以建立健全行政制度为重点,构建科学发展的工作机制;以促进科技创新为重点,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以提高领导干部素质为重点,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以夯实党的工作基础为重点,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坚持从精神层面,制度层面,可视层面推进创新文化建设,在全院营造爱岗奉献、艰苦奋斗、求真务实、创新探索、竞争合作的创新文化环境,为全院各项事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和精神动力。

  展望未来 前景美好 发展现代农业任重道远

  甘肃省农科院将以70周年院庆为新的起点,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农业科技的新要求,以促进全省农业科技进步和农业经济发展为己任,以增强我省农业战略主导产业发展能力为重点,坚持“科研立院、人才强院、创新兴院、产业富院”的建院方针,认真实施“项目带动、人才强院、开放办院”三大战略,建立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和市场经济要求的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立布局科学、梯次合理、精干高效、管理有序的新型省级农业科技创新队伍;建立开放、流动、协作、竞争的运行机制。把继续解放思想作为法宝,把推进改革作为动力,把自主创新作为灵魂,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把党的建设作为保证,与时俱进,团结奋斗,不断提高自主创新、服务“三农”和自我发展“三种能力”,努力把省农科院办成国内先进、省内一流的省级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农业科技成果孵化中心、农业科技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为构建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发挥重要作用。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01页  [01]  [02]  


相 关 新 闻

最 新 图 片
陆武成带队兰州市党政考察团赴广州学习考察(图) 工业强省石油先行:陆浩徐守盛听取长庆油田汇报 赴陇南执行抗震救灾任务的第二批部队回撤(图) 第10次到陇南——记陆浩考察陇南灾后重建工作(图) 万里挑一 甘肃兰州女孩瞿嘉引导罗格入场(组图) 图文:陇南5万群众欢送抗震救灾部队回撤

 甘肃新闻
·庆祝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建院70周年
·甘肃长青实业公司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稽查纪实
·兰州盲人歌唱演员残奥会开幕式上感动亿万观众
·副省长张晓兰在京看望甘肃省参加残奥会人员
·9月4日至5日,刘立军在武威市调研
·甘肃补充副地(厅)级后备干部知识测试在兰举行
·兰州6所学校乱收费 省委书记批示要坚决纠正
·甘肃省乡镇机构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召开
·金昌国家新材料高技术产业基地揭牌 徐守盛出席
·甘肃省循环经济工作现场会在金昌闭幕
·副省长郝远看望百岁名中医李少波
·甘肃人事厅就我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答记者问
·甘肃省循环经济工作现场会在金昌召开(图)
·9月3日,全省循环经济工作现场会在金昌召开
·白银市拟建17处应急避难避险场所
 文化历史
·毛泽东隐居滴水洞 谜一样的十一天
·邓小平和江青在山西大寨的一次交锋
·“九·一三事件”前:林彪的两个奇怪举动
·官场“老油条”狄仁杰:承认谋反自保翻盘
·江青:军队有两霸,一是许世友,二是韩先楚
·世界古典淑女画欣赏(组图)
·上海大亨黄金荣见解放军吓尿了裤子(图)
·几多欢乐几多愁:1955年高级将领授衔浅析
·死得其所:毛泽东妙释生死价值观(组图)
·揭密:毛泽东生前的警卫员们
·老一代革命家与体育(组图)
·“四人帮”上海党羽武装叛乱经过
·揭密“四人帮”垮台全过程 消息如何传到民间?
·李克农与毛人凤:共产党国民党两特务的较量(图)
·做了半世女俘 从隋到唐几经转手的萧皇后(图)
 博 客
·~天之水的博客:清水的鸟巢
·烟雨阁的博客:开开心心过周末
·乐哈哈的博客:花牛苹果走向世
·曲径通幽:给“三城联创”的建
·摄影报道:甘肃省清水温泉度假
·给麦积山石窟提一个小小的建议
·三十年沧桑 三十载变化 记家乡
·李永生的博客:天水湖边喂鱼(组
 播 客

·台湾美胸女主播全裸出镜
·法气象女主播大胆裸露
·房地产开发与天水经济发展座谈
·华国锋因病在京逝世 享年87岁(
·北京旅游形象宣传片《北京2008
·人体模特舞台下的故事
·来自黄土地的人体模特的真实生
·2008香港小姐决赛 佳丽泳装亮相
 娱 乐

·组图:澳门小姐泳装上阵 关安娜急减重20磅争冠
·港媒曝霍启刚为郭晶晶绘制裸体怀孕油画(图)
·乐基儿真空上阵不慎走光(组图)
·被指“捉奸在床” 莫文蔚吃哑巴亏没脸见人(组图)
·张艺谋:奥运后有点失落 开幕式十年没人能复制
·色情女星顶巨乳拍照 36MMM大罩杯进吉尼斯(图)
·霍启刚郭晶晶短信曝光:天热多喝水 想你的老公
·熊黛林穿肉色比基尼戏水 引众猛男大献殷勤(图)
·韩星张娜拉发博文 称没想到胡主席对其说韩语(图)
·原梓菲否认与张斌婚外情 同事称未见胡紫薇闹事

 社 会
·广州举办人体彩绘摄影大赛 大一女生当模特(图)
·患者流血苦等器械2小时 医院用老红军故事“勉励”
·提前五年出狱,赵安究竟有什么重大立功表现(图)
·文革“语录粮票”收藏价跨进万元 13年上涨20倍
·重庆7人称将集体跳楼引起大量民众围观 被拘5日
·河南南阳发现“关羽家谱” 曾被误当卫生纸(图)
·四川南广河里浑水冒气泡 每天数十人看稀奇(图)
·网友作词“郑州欢迎你” 调侃郑州乱挖沟(图)
·韩乔生喜欢看韩国情色电影 自称是炒作出名(图)
·国鸟评选遭网友恶搞 网络投票麻雀居首呼声甚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