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以来,清水县把劳务产业作为精准扶贫的有力抓手,实施“开展技能培训到户、劳务培训输转到户、开展就地创业到户”等工程,在宣传、培训、输转、服务方面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全面推动劳务产业大发展,使劳务产业成为短期内增加农民收入最有效的手段,在精准扶贫攻坚战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大力宣传,营造浓厚氛围。积极宣传农村贫困家庭劳动力开展技能培训和劳务输转的意义,按照“广播有声、荧屏有图、墙壁有字、QQ有群”的要求,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介,采取集中活动和进村入户等方式,印发资料、悬挂横幅、张贴标语,发布用工信息,宣传外出务工和回乡创业的先进典型,介绍务工常识和参加培训有关手续程序。大力宣传劳动法律法规和农民工培训有关优惠政策,组织“春风行动”人力资源招聘会,印发《农民工务工指南》、《劳动合同法》、《最低工资保障条例》、农民工培训有关政策及招工简章等宣传材料3万多份。通过扎实有效的宣传工作,使外出务工人员逐年增多,形成了牢靠的就业链,并不断向纵深延伸,也使广大农民由被动务工转向了主动务工,转变了就业观念。

调查摸排,精准培训对象。为切实摸清全县贫困地区劳动力资源现状,有针对性地开展输出和培训,推动贫困地区劳务经济的发展,按照“乡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人”的原则,清水县劳务办积极组织人员对全县各贫困村劳动力资源、富余劳动力资源、外出务工人员、劳务输出带头人等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在全面、真实、准确的基础上,分类建立了贫困村劳动力资源数据库和劳务输出信息数据库。结合各乡镇劳务工作站收集提供的用工信息,通过有效的信息媒介进行发布,为扶贫重点村农民工外出提供了更多的就业信息,并严格按照“信息收集、实地考察、签订协议、布点宣传、报名登记、实施培训、组织输送、跟踪服务”的工作流程,初步实现贫困地区农民工务工有出路、维权有渠道、环境有改善的目标。

创新方式,提升培训实效。以贫困人口中有培训需求的劳动力为重点,积极实施就业技能培训、劳务品牌培训、农村致富带头人示范培训、创业培训等7个培训工程,为切实增强农民工的就业能力,综合利用政府补贴培训政策,积极引导县劳动就业培训指导中心发挥培训主体作用,主动对接企业用工和市场需求,按照“一便二提三免费”的要求,扎实开展面向农民工的“订单式”、“定向式”、“定岗式”培训。通过培训平台精准整合、培训对象精准优先、培训需求精准对路、培训时间精准分类,以“服务促输转,信誉求发展,特色促就业”为宗旨,扎实开展劳务品牌项目培训工作,共计培训农民工9000余人次,完成劳务品牌培训300余人次,省级示范性培训300余人次,使全县农民工就业逐步走向了“特色化、优势化、品牌化”的发展道路。
强化输转,促进富民增收。加强劳务信息系统建设和劳务输转实名制登记工作,指导各乡镇以村为单位,对富余劳动力从输转意向、专业技能等方面开展了调查摸底、数据审核。结合全县各行业用工需求,采取就近就地转移输转的方式,签订输转协议,加大劳务输转力度。通过精准劳务培训和输转,全县贫困户自我脱贫能力得到提高,贫困家庭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至目前,全县培训劳动力3.56万人,其中劳务技能培训9000人;累计劳务输转6.85万人,实现劳务收入9.43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