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膜玉米长势良好)
2011年,清水县积极实施农业产业化“3331”工程,全力推进天水市大菜园建设,农业生产在遭遇春夏连旱的不利自然因素影响下,仍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夏粮稳定增产,秋粮长势喜人;蔬菜基地不断扩大,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农业项目不断增加,投资拉动作用明显;农业生产实现了“十一五”开局之年的开门红,为全县经济社会的平稳较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半夏基地)
科学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粮经比例逐步科学合理。继续坚持压夏扩秋的总体思路,科学避开春夏连旱的不利影响,有效降低了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带来的损失。共完成春播作物面积61.33万亩,其中玉米19.73万亩,油料11万亩,蔬菜6.9万亩,中药材2万亩。在今年遭遇特大旱情的情况下,大秋作物长势较好,为稳产夺丰收奠定了良好基础。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经作产业得到较快发展。一是在陇东、新城等乡镇建成优质葵花基地3万亩。二是在秦亭、山门等乡镇建成优质大麻基地2万亩、蚕豆基地1.2万亩。三是种植中药材2万亩,其中在牛头河流域建成无公害半夏基地1万亩。四是进一步扩大了蔬菜种植面积,天水市大菜园建设取得阶段性工作成绩。粮食面积和经济作物面积的合理调整,既有效保障了粮食生产安全,也为农民群众增收致富开辟了新的路子,有效促进了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全膜小麦)
不断加快技术推广步伐,粮食产量保持平稳增长。一是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推广步伐进一步加快。今年,该县继续将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推广工作作为科学主动抗旱的重要措施来抓,全县共建成3万亩大点1个,1万亩大点3个,千亩点35个,共完成顶凌覆膜15.75万亩,占省市任务的105%。在遭遇春夏连旱的不利气候条件影响下,全膜玉米长势良好,表现出了良好的抗旱性能。二是全膜覆土穴播小麦栽培技术推广工作成效明显。今年,该县在总结前两年试验示范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扩大示范推广范围和面积,在永清、红堡、贾川等3乡(镇)种植8150亩,落实百亩以上点5个,为全县大力发展旱作农业,推动全县农业产业建设提质增效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三是马铃薯生产基地规模得到进一步扩大。以打造全市一流的马铃薯种薯生产基地为目标,在王河乡成寺、魏湾等村建成20000亩种薯基地,带动全县共完成马铃薯种植面积13万亩。通过积极争取,落实省级马铃薯脱毒一、二级脱毒种薯繁殖推广补贴项目13300亩,补贴到位资金57万元,落实国家马铃薯产业体系建设项目1个,品种试验1处,参试品种7个,开工建设薯窖5个。

认真探索蔬菜生产模式,蔬菜基地建设成效显著。按照把清水建设成为天水市大菜园的目标和农业产业化“3331”工程的总体思路,该县以泰山庙塬蔬菜基地建设为中心,以各乡镇规划的蔬菜示范基地为重点,全力做好3000座塑料大棚、120座日光温室的搭建和2万亩高山蔬菜、4000亩地膜早洋芋、1.5万亩甜玉米、3000亩芦笋种植工作,确保全县蔬菜面积达到10万亩。截止目前,全县采取农业龙头企业流转土地创办蔬菜基地的模式,建成永清镇泰山庙塬、白沙乡白沙村、永清镇温沟村、黄门乡台子村、红堡镇咀头村五大蔬菜基地,示范面积4500亩,带动全县完成早春蔬菜种植6.9万亩,西瓜0.3万亩,搭建普通塑料大棚630座,规划建设日光温室26座,培育各类蔬菜苗子285.4万株。

积极开展后续服务管理,沼气建设效益充分发挥。今年,县上将沼气建设列入县政府今年八个方面的重点工作之一,全面制定了工作方案,多次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县能源办以后续服务管理为重点,积极组织全体专业技术干部和18名沼气专干深入村组开展已建成池的后续服务管理,加快新建项目进度,沼气建设效益显著提高。目前,全县共完成开挖1039户,占1600户任务的64.9%;浇注679户,占任务的42.4%;建成233户,占任务的1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