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县召开赴晋冀京鲁学习考察总结大会
全县三级干部共510人参会

(清水县委对外宣传办公室朱建峰 杨兆康 张建新)9月25日下午,清水县在轩辕宾馆北一、二楼会议室召开县党政代表团赴晋、冀、京、鲁四省市考察农业产业化、城乡一体化建设总结暨三级干部大会,总结考察情况,寻找发展差距,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振奋精神、坚定信心,深化认识、完善思路,大干实干、跨越发展,努力开创全县农业农村工作和经济社会跨越式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全体在家县级领导,18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县直部门党政主要负责人、县直二级单位及省市驻清单位主要负责人,农口部门领导班子、场站所主要负责人,农业龙头企业负责人、养殖大户、种植大户和全县260个行政村党支部书记共510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县委副书记刘中秋主持。
会上,县委书记王振宇做了重要讲话。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阮珠有、县政协主席陈喜祥、县政府副县长蔡俊杰做了讲话,18乡镇党委书记,林业局、畜牧局、农业局、农办主要负责人分别做了表态发言。

为了进一步加快清水县以核桃为主的林果业、以肉牛为主的畜牧业、以蔬菜为主的经作业三大农业主导产业的发展,建设甘肃省核桃大县、甘肃省肉牛大县、天水市大菜园,加快新农村建设和小城镇建设,强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清水县委、县政府组成党政考察团赴外地进行了学习考察。9月18日至24日,考察团历时七天,跨越华北、华东、华中十省市,先后对晋、冀、京、鲁四省市的三市二县一区进行了学习考察。县委书记王振宇、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阮珠有、县政协主席陈喜祥、县委副书记刘中秋、副县长蔡俊杰以及18乡镇党委书记、县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共36人参加了考察。考察团先后学习考察了山西省汾阳市规划建设的汾州核桃会展交易中心、汾阳市峪道河镇下张庄村优质核桃园、核桃良种苗木基地、汾阳市裕源土特产品商贸有限公司,河北省平山县平山镇刘家会村核桃产业示范园,北京市顺义区京顺兴肉牛养殖场,河北省三河市福成集团两万头肉牛养殖场、五丰食品有限公司,山东省寿光市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山东省寿光市三元朱村。县上主要领导还前往国家农业部等有关部委,就我县农业重大项目进行汇报衔接,并积极争取了一些事关全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大项目。同时,沿途参观了山西省昔阳县大寨村、河北省西柏坡纪念馆。考察期间,受到当地党政领导、有关部门和龙头企业的热情接待和高度重视,考察团成员认真参观、虚心学习、深入思考,振撼很大、启发很大、收获很大。通过学习考察,进一步解放了思想,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振奋了精神,坚定了信心,理清了思路,明确了任务,完善了措施,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王振宇在讲话中对晋、冀、京、鲁四省市的三市二县一区发展核桃、肉牛、蔬菜产业,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主要做法和经验从六个方面进行了总结。一是抢抓机遇,突出特色,加快发展。晋、冀、鲁三市二县一区都能够乘改革之风、扬区位之利、走开放之路,加快推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地处首都东大门的河北省三河市,近年来按照稳粮优果增花菜、大力发展畜牧业的工作思路,推动了现代农业的蓬勃发展,涌现出了福成、汇福等一批国内外知名的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了74.8%,特别是畜牧业发展势头强劲,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了50%。素有中国核桃之乡、全国食品工业强市之称的汾阳市,近年来依托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核桃生产基地和全省优质谷子、瘦肉型猪生产基地等优势,以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着力发展汾州核桃、汾州香小米、鲜食红枣等七大农业产品和牛、羊、猪三大畜产品,全市农业产业发展实现了现代农业工业化、传统产业品牌化、产业发展集群化,从而推动了全市以新农村建设为主体的城乡一体化发展。二是准确定位,政策支持,科技支撑,企业带动,大力发展核桃产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的河北省平山县,核桃栽培历史悠久,地域分布广泛。该县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核桃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配套政策,整合发改、农综、水利、扶贫、移民等部门资金对重点核桃基地进行水利配套;对栽植的实生核桃苗木无偿嫁接。同时,明确责任,抓好示范,各级行政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年终考核目标实行一票否决。截止2009年底,全县已栽植核桃面积24.2万亩,形成5个万亩基地,55个千亩基地,36个核桃专业村。核桃栽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省首位,果品产量6.3万吨,总产值3.83亿元。三是科学饲养,规范管理,扩大规模,拉长链条,大力发展肉牛产业。北京市顺义区坚持依靠工业化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跳出农业发展农业,按照高端、高效、高辐射的要求,坚持用工业理念经营农业,用现代设备武装农业,用科学技术提升农业,用龙头企业带动农业,推动农业及农产品加工向园区化、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精品化发展,全区现存栏肉牛7万多头,年出栏4万多头,生猪100万头,年产肉量达到9.4万吨,年产值20多亿元,畜牧业总产值24.6亿元,占到农业总产值的一半。四是能人带动,科技助力,面向市场,精深加工,大力发展蔬菜产业。山东省维坊市寿光市是我国冬暖式大棚种植的发祥地,中国蔬菜之乡。该市靠蔬菜产业领跑、靠科学技术助力、靠产业化经营提升的农业发展思路和模式,通过采取生产、流通、加工、品牌一起抓的方式,使蔬菜产业成为一个主导产业。五是城乡一体化建设突飞猛进。考察途中,各地以产业为经济支撑,以新农村建设、小城镇建设为主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振奋人心。寿光市发挥初始农业的比较优势,由农业起步,创新农业生产方式,以农业培养工业,以工业提升经济,靠农业富民,靠工业强市,实现农工互助、城乡互动,工业与农业协调发展,城市与农村共同繁荣。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产业发展是基础。六是艰苦奋斗,创先争优。考察途中,参观了西柏坡纪念馆、昔阳县大寨村,接受了革命传统教育,增强了加快发展的信心。大寨村曾经靠艰苦奋斗,治理穷山恶水,改善恶劣环境而成为全国农业的一面旗帜。改革开放以来,大寨村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发扬苦干实干、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使大寨村焕发出新的生机。通过考察,大家深感只有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才能加快发展;只有深化认识、完善思路,才能力促发展;也只有大干实干,才能跨越发展。

王振宇在谈及清水的农业产业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建设的现状时指出,近年来,全县上下按照“走产业路、念畜禽经、打果品牌、建科技园、富全县民”的总体思路,牢牢扭住“强基础、调结构、兴产业、扶龙头、抓改革、促增收”这一主题,以发展现代农业为目标,以建设新农村和推进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为总抓手,以实施六大增收工程和基地建设为载体,大力实施“6431”产业化富民工程,不断培育壮大林果业、畜牧业和经作业三大农业主导产业,全县农业产业化建设成效明显,城乡一体化工作积极推进,农民收入大幅度增加,农村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在三大农业主导产业的强力拉动下,今年元至8月底,全县实现农业生产总值2.63亿元,同比增长8.03%;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715.22元,同比增长15.69%。以核桃种植为主的林果业发展较快,以肉牛生产为主的畜牧业不断壮大,以蔬菜种植为主的经作业发展迅速,以新农村建设、小城镇建设为主的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积极推进。

王振宇在讲话中从五个方面分析了清水县存在的差距和问题。他说,经过各级党政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和艰苦奋斗,全县农业产业化经营及城乡一体化试点进展顺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与河北、山东等地在这些方面的发展速度、规模、效益相比,我们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和不少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思想认识方面,在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城乡一体化工作中,全县上下思想解放的广度、深度和高度还不够,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认识不到位、不深刻,对“农业大县”和“农业稳县”这一现实的把握还不够充分,对国家贫困县发展现代农业的方向性、政策性理解还存在缺位的现象,改革创新的劲头不足,发展现代农业产业的思路还不够清晰,不尽完善、不尽科学,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步伐有待加快、效益有待提升。二是林果业方面,部分乡镇群众习惯于零星栽植,粗放管理,巩固成效的长效机制不健全,重栽轻管,中西部个别乡镇历年建园缺苗断垄现象严重,建园保存率较低;核桃栽植面积的迅速扩大与先进实用技术的普及推广不同步,懂技术、会管理的果农较少,抵御自然风险能力较差。科技示范园建设比较薄弱,高标准、高质量、科技含量较高的核桃园所占比例较小,示范带动作用不明显;种苗基地建设滞后,苗木供给不足,品种适应性不强,导致建园成活率、良种率不高。核桃产业建设的龙头企业引领产、加、销产业链条尚未形成,核桃产品附加值低,导致丰产而农户不增收;核桃产业的组织化程度不高,大多数群众性组织基础条件差,覆盖范围小,服务领域窄,功能不健全,运行不灵活,缺乏体制和服务模式创新;后续管理资金缺乏,制约了产业提质增效。三是畜牧业方面,各乡镇的畜牧产业化建设进展不平衡,个别乡镇发展畜牧产业的思路不清、措施不力、责任不明;相关部门的联动效应不够强,形不成推动畜牧产业发展的强大合力;特别是与外地肉牛产业发展相比,全县肉牛产业发展主要表现在群众认识不到位,发展肉牛产业的积极性不高;广大农户的家底薄,投入肉牛产业的能力有限;涉农资金整合难度大,贷款门槛高;能繁母牛冻配改良进程缓慢,能繁母牛基数小;农作物秸秆加工利用率低;规模化程度和科技含量低;缺乏集饲养育肥、屠宰加工和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龙头企业来带动,养牛的附加值低,比较效益不高,肉牛产业对农户的吸引力不足;大多数农户养牛仍然处于粗放式,对标准化科技养牛的生产模式接受较慢。同时,养鸡、养猪的规模需要进一步扩大、技术需要进一步提高。四是经作业方面,还没有真正形成规模,也没有创出一条成功的路子,导致蔬菜生产没有大的起色。引导和带动农民种植蔬菜的氛围还没有形成,不能将蔬菜经销大户有机组织起来形成一批经纪人队伍,还未形成立足县内、面向县外的蔬菜市场体系。缺乏扶持蔬菜发展的优惠政策,农口各部门对蔬菜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不够,抓蔬菜基地、创蔬菜品牌的步伐还比较迟缓。适宜蔬菜生产的有关乡镇还没有发挥自身优势,从领导到群众都未形成发展蔬菜产业、促进农民增收的共识。对适宜区发展露地夏菜和地膜菜不够重视,设施蔬菜基地建设进度较慢,特色蔬菜种植缺乏后劲,群众的接受程度不高。五是城乡一体化建设方面,新农村建设不论财政支持还是项目整合,都存在资金投入不足现象,部门帮建力度不大;产业发展缓慢,主导产业还没有形成稳定的增收优势;农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不够,等、靠、要思想严重。小城镇建设缺乏强有力的产业支撑,存在着规模小、档次低,公共基础设施不健全、服务功能弱而小,规划指导不够到位、功能定位不够准确等问题,还不能较好地发挥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吸引客商投资兴业、壮大乡域经济、带动小城镇建设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