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安:“四项活动”搭平台为群众排忧解难
在党的群众路线开展以来,天水市秦安县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确保教育实践活动不走过场的重要抓手,通过“四项活动”搭平台、建机制,全面破解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积极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谋利益。

一是“百千万”活动知民情。为了广泛收集社情民意,征求党员干部“四风”方面、涉及群众切身利益方面、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方面的意见建议,秦安县从2014年4月开始,组织乡村党员干部深入辖区村组,在全县17个乡镇的428个行政村全面开展了“进百村入千户访万人”活动,截止面前已走访群众72900多户30余万人。在走访活动中,党员干部详细记录民情日记,真心听取意见建议,认真归纳梳理“四风”问题,积极回应群众关切。通过共建共享、覆盖城乡的县、乡、村(社区)三级便民服务体系,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代办服务,实现“好办事、办好事”,切实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最后一步路”的问题;通过规范党组织生活、加强村干部教育管理、党务政务公开、健全责任追究制度等措施,切实解决村级班子软弱涣散的问题。
二是“志愿服务”活动暖民心。此外,秦安县把深入开展在职党员进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作为推动党员干部转变作风、深化社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有力抓手,变“干部动嘴、群众跑腿”为“群众动嘴、干部跑腿”,全县各单位结合各自工作职责,印制便民服务卡、政策明白卡、工作连心卡等,进社区、入住户发放到群众手中,方便群众办事,接受群众监督。根据行业、系统特点和党员个人特长,通过“居民点单、社区下单、党员接单”三单服务模式,搭建“说事、解困、义工、共建”四个平台,全县1729名机关事业单位在职党员分赴6个社区与4593名受援家庭结成帮扶对子,认领公益服务岗位64个,积极为社区办实事、为居民办好事。至目前,6个社区紧紧围绕“圆梦计划”、“暖心工程”、“科普服务”、“文艺宣传”和“关爱行动”等主题的18项服务内容积极开展活动,设立党员志愿者服务岗48个,成立志愿者服务队6支,以“朋友式”的交往、“亲情式”的帮扶,为社区居民帮解难题350多个,提供免费医疗咨询服务和义诊活动14次,发放健康科普宣传资料21000多份,惠及群众2.3万人次。
三是“扶贫攻坚”行动解民忧。紧紧围绕甘肃省“1236”扶贫攻坚行动计划,截止目前,秦安县共完成国家扶贫资金投资626.1万元,全县贫困人口由2011年的32.28万人减少到25.41万人,共减贫6.87万人,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11年的3294元增加到4430元,净增1136元,年增长15%以上,有效解决了部分农民生计困难、技术落后、资金短缺等困扰,为农民发家致富解除后顾之忧。
四是“双联”行动惠民生。在教育实践活动中,秦安县充分利用省市“双联”单位的教育资源优势,举办各类“送教下乡”活动,由县教育实践活动办公室和“双联办”牵头,省人社厅、兰州城市学院、天水师范学院分别在各自联系点举办果树管理培训班、务工技能培训班5期400人次,幼儿教师培训班3期1200人次,“果品优质高效栽培关键技术”培训班3期,受训果农1500人次。县乡两级“双联”单位及“双联”干部把服务群众作为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到乡村农户和田间地头,全面调研制定帮扶计划,助春耕促夏收,从顶凌覆膜、春季防疫、果农培训、百里生态文化长廊建设等工作,通过党员干部的积极参与,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在解决群众生产生活难题和推动农村产业发展中,锻炼了干部,转变了干部作风,实现了“双联”行动与教育实践活动同步推进。(高增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