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联村富民”行动深入开展以来,秦安县搭建“培训、互动、帮带、发展、载体”五大平台,有效推进“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有效开展。
搭建培训平台强素质。开设视频课堂、田间课堂、党校课堂、网络课堂 “四类课堂” ,联村专业技术干部与群众面对面开展实践操作和现场教学培训,把种植大户、养殖能手培养成为“土专家、田秀才”,使农民尽快掌握生产实用技术,让群众学得懂、用得上。广泛开展提能增技培训活动,来提高帮联群众科学种养本领、拓宽增收致富渠道、解决各种生产难题。全县已举办各层次农技培训班320期(次),为农户发放技术信息资料6万余份,参训农民达2.4万多人次,现场解决技术难题140个。

搭建互动平台增活力。该县发挥涉农部门联村干部的职能优势,积极开展“十百千万”活动,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养殖场所为广大农民传授科学种养的经验和知识,帮助农业生产。发挥企业优势,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先招聘务工人员,与专业合作社联姻等方式,帮助联系村户改善基础条件,增加农民收入。同时,通过发放“民情连心卡”,使干部与帮联群众联系更直接,群众办事更便捷,目前,全县已累计发放“民情连心卡”14000多张。

搭建帮带平台促和谐。省市县乡联村单位以联支部,帮助联系村建好一个班子;联特困户,帮助联系户解决一些当前急需的实事;联产业,帮助联系村实施一项以上产业培育、发展项目;联学校,帮助联系村所属学校改善办学条件,为贫困学生、留守学生、残疾学生“献爱心、送温暖”;联农村经合组织,帮助联系村发展一批种养殖大户、致富能手的“五联五帮”为载体,267个单位5016名干部深入335个贫困村15410户特困户,与贫困村、特困户联亲结对,帮助脱贫致富。

搭建发展平台争先进。该县在制定全县“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扶贫开发奔小康规划的同时,根据所联系村户的实际条件和影响发展的制约因素,在听取村组干部、乡镇包村干部和特困户意见的基础上,帮助各联系村制定扶贫开发奔小康发展规划335件,联系户脱贫致富奔小康发展计划15410件。立足县情、乡情、村情、民情,做到近期发展有计划,长远发展有规划。根据农民所需,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措施,争取在帮扶中取得实效。

搭建创业平台创实效。秦安县坚持把开展“双联”行动的落脚点放在为民富民上,深入开展“五联五帮”和“四送暖民”主题实践活动,并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非公企业家和致富能人等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产业开发、项目扶持、资金捐助、吸纳就业等活动,为“双联”行动增添了新动力。同时,邀请省直联系单位,在兰州召开了召开恳谈会,进一步加强了沟通衔接,协调配合省直联系单位建立了帮扶联络站、派驻了联络员,夯实了帮扶工作基础,实现了帮扶工作不断线。充分发挥联村单位行业优势,县农口部门组织开展了“十百千万”春耕助农活动;县教育系统开展了送教下乡“联村联校”活动;县劳务部门针对贫困村劳务产业发展和特困户劳动技能提升,开展了“四送四促”活动,培训农村劳动力2800人(次);县妇联组织发放妇女小额担保贷款693户3948万元,有力促进了特色产业发展和妇女增收致富,;全县积极开展了“助三夏、促增收”活动。截至目前,省市县乡四级单位帮助联系村举办农民法制宣传、科技培训212场(次)、培训农民16700多人(次);提供致富信息资料1530条,组织劳务输转6850人(次);启动村组道路硬化工程8条35公里、道路拓宽铺沙工程6条18公里;帮扶农资80多吨;为困难群众帮扶资金40多万元,捐助物资折价180多万元; 排查调处矛盾纠纷337起;帮助整顿后进党组织18个,建设村级阵地8处;改建学校2处,新建学生营养餐厅1处;帮办实事960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