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2日上午,平凉市委、市政府在兰州举行“平凉金果”品牌推介会,向国内外隆重推介“平凉金果”。

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刘立军出席推介会。

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丁泽生出席推介会。

副省长陆武成出席推介会。

省政协副主席杨镇刚出席推介会。

省长助理程正明出席推介会。

平凉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马学军致欢迎辞。
中国甘肃网11月22日讯 今天上午,平凉市委、市政府在兰州举行“平凉金果”品牌推介会,向国内外隆重推介“平凉金果”。会上,中国果品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傅秀泉等领导为平凉市“平凉金果”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绿色食品、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中国良好农业规范(GAP)示范基地认证五张国家级“名片”颁发证书。
甘肃省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刘立军,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丁泽生,副省长陆武成,省政协副主席杨镇刚,省长助理程正明等领导出席了推介会,农业部绿色食品管理办公室、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国家林业局三北局、中国果品流通协会负责人和省直有关部门、各市州有关领导及林业局负责人、30多家新闻媒体记者等共计250多人参加了推介会。
“平凉金果”新添5个国家级“头衔”
平凉市地处陇东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属半干旱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无霜期长,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使它成为农业部划定的全国苹果优势产区。全市现有果树经济林面积158万亩,果品总产量60万吨。其中,苹果90万亩,丰产园25万亩,苹果总产量50万吨。
为把果产业切实成为推动经济增长、促进农民增收的区域性优势产业。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平凉大力发展以苹果为主的果品生产,抓点示范,经历了探索起步、规模扩张、产业化经营和品牌化发展的历程,取得了基地、企业、市场三位一体滚动发展、产业质量效益大幅提高的良好效果。
近年来,平凉市重视品牌意识,加大了品牌的扶持力度,先后制订了“平凉金果”标准化生产的技术管理措施和体现果品果形指数、果肉硬度、VC含量等16项果品生产技术规范和质量标准,严把质量关、外销标准关,全面推行产地标志卡和产品可追溯制度,铸就了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地域特色产品,有力地保护和发展了品牌。
注重提升内在品质的同时,平凉市积极开展平凉金果品牌的申报注册工作,2006年以来,获得了全国第一个苹果类证明商标,取得了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绿色食品、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中国良好农业规范(GAP)示范基地认证五张国家级“名片”。
“平凉金果”成农民增收的“金”字招牌
随着面积的不断扩大、产量的不断增加、质量的不断提高,平凉金果集团等一批颇具实力的产加销、果工贸龙头企业应运而生,拉动了地方经济,增加了农民收入,成为平凉果产业发展的助推器。目前,全市以“平凉金果”为品牌和借助品牌优势开发的果汁、果酒等产品达10多种,涉果企业达到200多家,市县乡村四级果业协会176个,其中规模较大的贮藏、加工企业20多家,果品贮藏能力达到34万吨,加工能力达到35万吨。
围绕扩大品牌效应、拓展市场,平凉市积极组织参加中国国际果蔬展览会、国际林博会等全国性和国际性重要展会、节会,多层次、多领域、多形式大力推介“平凉金果”,先后有7个系列产品多次获得金奖、优质果品江、名优特新奖和“中华名果”等称号,平凉市荣获“中国果菜无公害十强市”,平凉金果集团获得“中国果业十强”奖牌。
“平凉金果”产品也由起初的藏在深闺人不知,到名扬国内国际市场,客商慕名纷至沓来,鲜果直接出口创汇由2005年的不到90万美元,到2006年的过百万美元,今年已实现创汇近200万美元,实现跨越式发展。以“平凉金果”为品牌的果产业已成为支撑平凉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主导产业。(文/图 王守超)

中国果品流通协会常务副会长傅秀泉(中)等领导为平凉市“平凉金果”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绿色食品、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中国良好农业规范(GAP)示范基地认证五张国家级名片颁发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