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一场小雪过后,天气骤然变冷,“梯田王国”庄浪县依然处处涌动着建设热潮。
曾经以坚定不移的“庄浪精神”创造了“人间奇迹”的庄浪人,今天,又以苦干实干的精神推动着水洛河两岸发生着一次又一次重大变革。
变单一农业结构为工农并举,城乡联动,协调发展从静宁入庄浪,过南湖、经水洛,山路盘旋,梯田层层。梯田是庄浪的骄傲,也是庄浪的美景。庄浪为了缓解人地矛盾,经过34年不懈努力,建成了98.6万亩水平梯田,硬是将一块块“三跑田”变成了“三保田”。农业生产条件改善了,庄浪人的温饱问题解决了,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庄浪人深刻认识到:要实现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就必须走城乡联动、农工一体、协调发展的新路子。
近年来,庄浪县投资8.5亿元,集中改造县城南区、开发县城北区,使县城面积由原来的5.3平方公里扩大到8.5平方公里。
精致的小广场,优美的水上公园,标准的体育场馆,各具风格的办公、住宅小区,沿着水洛河两岸铺陈开来。有人说有水的城市就有灵气,庄浪人巧妙地利用了南北分流的水洛河,将一座小城装扮得如诗如画。县城犹如“龙头”,“龙头”一抬,全县“一城八镇”的城镇网络开始舞动。南湖、水洛等重点小城镇加快了建设步伐,3年来累计投资8476万元,建成小康居住房7万平方米。水洛镇临街两层上宅下店式的小康住宅,成了当地农民和富起来的民营企业家经营他们“城乡联动”梦想的新家。
经营城市,易地生财。庄浪县在城镇建设中巧妙灵活动用多种方式筹集资金,以低成本取得高效益。他们以县城为中心,以八座重点小城镇为纽带,联动城乡,形成多条经济辐射带,带动全县经济发展。两年来,招商引资1.6亿元,引进项目34个,新发展民营企业58户,个体工商户达4500多家。
小城镇的快速发展,为工业经济提供了良好的载体。这个长期经营农业的县开始谋划自己的工业布局。在仔细研究县情之后,县上决定在区域特色经济和兴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上做文章。
今年,先后建成年消化洋芋17万吨的加工企业群,建成以果品为基础的果脯、果汁企业;扩建3000吨打成麻项目,建成年产3600吨的乳品厂、1000吨的中药饮片厂。一系列涉农企业的建成,将全县特色农产品与工业经济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农业产业化链条的形成,使得工业税收达到870万元,占全县财政收入的45%。
变一个模式种庄稼为尊重自然规律,山山水水巧安排庄浪的工业是以农业为资源的工业,做强工业的前提,是做大农业。庄浪人选择了适合自己的特色农业布局,让98.6万亩的梯田成为全县工业经济的坚强后盾。
庄浪县整体气候干旱,适宜种植洋芋、果木和牧草,于是他们将洋芋果品牧草作为全县三大主导产业来抓。今年,全县已建成优质洋芋基地20万亩,平均亩产1810公斤,总产鲜薯36.47万吨,商品率达到75%。
全县农民人均从洋芋产业中获得纯收入215元。
在发展果品产业中,庄浪县优化区域布局和品种结构,截至今年,全县果树经济林面积达到18.7万亩,全县户均1.88亩,初步形成了以水洛河、庄浪河、葫芦河三条主流域河谷地为主的川区水果带,形成榆林沟等7条小流域山区干杂果带。今年全县果品总产量突破5万吨,无公害化程度达80%。
阳川、朱店、万泉的优质富士苹果,南湖、岳堡的水晶梨,水洛、良邑的黄金梨,南坪的黄冠梨,一系列果品品牌赢得市场青睐,产品远销广东、四川、陕西、福建等十多个大中城市,并出口东南亚各国和独联体国家。
今年全县果品总产值可达5200万元,果农人均果品收入可达1200元。
近年来,庄浪县还大力发展畜草业,牧草基地达到15万亩。
通过牧草种植,全县畜牧业发展势头良好。目前,全县肉蛋奶总产量分别为7050吨、2630吨和316吨,畜牧业总产值达到3.61亿元,农民人均畜牧业收入17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