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谋产业 带农致富促发展
——麦积东岔小红珠种植农民专业合社帮民拓宽致富路
今年以来,麦积区东岔小红珠种植农民专业合社紧密结合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依托当地资源禀赋优势,充分发挥合作社示范带动引领作用,积极探索“合作社+贫困户+产业”运作新模式,在林区林缘区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为推动当地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拓宽了一条希望之路。
麦积区东岔镇小红珠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3年4月,是一家专门从事五味子(昵称小红珠)、猪苓(昵称大黑宝)、天麻、重楼、白芨、柴胡等中药材种植的农民专业合作社。2015年投资147万元,建成五味子、猪苓、重楼、天麻等中药材立体种植示范园13亩,投资30万元建成猪苓单项种植示范点9个,建成年产量4.5万斤、产值270万元的中药材种植基地240亩,辐射带动龙凤、交川、大沟、腰庄等村贫困农户种植柴胡等中药材1500亩。目前,合作社有会员170多户,其中贫困户占到80%,通过实行“合作社+贫困户+中药材产业”运作新模式,药材种植业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其主要做法是:
一、立足实际精准产业。东岔镇地处秦岭山脉小陇山林区,这里拥有丰富的林地和水肥资源,由于秦岭山脉是断开南北气候的分界线,优越的气候、土壤和环境条件,适宜发展五味子、猪苓、天麻、重楼、白芨等多种林下中药材种植,这里生产的中药材经汉中宁强天麻研究所、汉中留坝猪苓研究所和部分药材、药品经营制造商鉴定,其药效高、品质优良,在全国同类药材品位上占绝对优势。加之本地拥有优越的种植条件,如猪苓种植所需的橡木、栗树、青杠树等菌材,丰富的水资源和树叶、腐质土等可以就地取材的土肥资源,这些都为中药材产业的发展奠定了物物质基础。
二、强化调研技术突破。东岔小红珠种植农民专业合社对本地野生的五味子、天麻、猪苓、重楼、白芨、柴胡等药材做了大量的考察和调研后,又把这几样药材在外地种植情况和成功的经验进行了大量的考察和学习,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和合作社自身的实际情况,通过三年时间的努力,把辽宁的北五味子、陕西汉中留坝的猪苓、陕西汉中宁强的天麻、本地的猪苓和重楼、云南的紫花三叉白芨等进行了大量的引种和驯化实验,技术方面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和突破。同时,这几种药材在秦岭地区分布广泛,当地群众也都非常熟悉,现已有很多的种植户,虽然每户不过就是几窝或十几窝,但是,为规模种植和发展已奠定了成功而坚实的宝贵经验和基础。
三、创新模式助力扶贫。合作社采取“合作社+贫困户+产业”的运作模式,以贫困户为主要成员,大力发展规模化产业,让农户通过合作社把产品销往市场,具有鲜明的“民办、民营、民受益”的特点。在具体运营上,采取统一供苗、统一指导、统一收购、统一销售的渠道和模式,合作社把苗木提供给本地自愿种植的农户,苗木只收成本钱,合作社给农户提供技术辅导,给农户承诺成品药材最低保收价(要比种小麦、玉米等2倍以上的价格,要使农户感到很合算)并签定收购合同,合理收购农户生产的成品药材。合作社把农户的成品收购后,进行再次烘干处理,加工、包装后,可以与合法药材公司或制药公司进行交易,这样就会防止一些小商贩、代理商的乱炒乱用的行为,既可以稳定行情和价格,又可提高利润。
四、社民共赢长远发展。东岔小红珠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这种运作模式,一方面有效解决了农民与市场的对接问题,合作社利用自己较强的专业技术服务与市场开拓能力,把企业和农民有机联系起来,让合作社直接面对市场,农民则根据合作社需要组织生产。另一方面,高度的专业分工提高了市场竞争力,通过合作,小红珠农民专业合作社将广大种植户从风险较大的市场主体中解放出来,使种植户能全身心投入到中药材种植生产过程中,并最大限度地提高生产效率。第三,合作社不但吸引了广大种植户的加入,而且让种植户在生产中得到比分散经营更多的实惠,合作社既帮农民解决了市场风险问题与生产问题,也解决了利润所得问题,确保了群众的利益最大化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