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想工作有特色、项目建设有亮点,就得提前谋划,及早准备,不断创新。
如今,在麦积,“干着今年的,想着明年的”已成为各乡镇、街道和区直部门领导干部的共识和自觉行动。甘泉镇早在一个月前就提出,2009年要配合区上做好甘泉物流园区建设工程、组织实施好上牌坊镇区主街道改造工程,以及峡门、西枝两村100座“一池三改”沼气项目建设等11项重点工作。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作为区直部门,不仅及早谋划2009年的工作,而且立足本部门工作职能,充分考虑群众的需求,所列的重点工作如继续开发就业岗位、加强技能培训等,件件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力求突出本部门工作特色,赢得高分。
“考核就应该以平时考核为主,年终考核为辅”

一提起考核,人们往往想到的是年终一次性考核。而在麦积区广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心目中,平时考核显得更为重要。因为,从2007年开始,该区实行平时考核和年终考核相结合的办法,以平时考核为主。改变了以往重年终考核而轻平时考核的作法,加大了平时考核力度,将平时考核成绩比重提高到了60%,年终考核成绩只占40%。
平时考核由区考核中心牵头抓总,区委办、区政府办、区农办等19个考核职能部门具体负责。被考核单位每季度按照工作项目、内容,向区绩效考核中心和各归口考核职能部门报送绩效报告。各考核职能部门结合被考核单位报送的绩效报告,对各单位绩效工作进行督查和检查并按实际情况综合打分,作为平时成绩,经区分管领导审签后报送区绩效考核中心登记建档。区四大组织领导、绩效考核中心不定期地对全区阶段性重点项目工作进行督查和检查,并进行综合评分,作为各单位的平时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平时考核至少每季度进行一次。
“绩效考核改变了考核方式,具体业务工作交给部门考核。比如乡镇平时修一条路、栽一棵树,林业局、交通局从规划到技术指导都全程参与。年底,业务部门对各个乡镇所做的工作一清二楚,所以打的分很恰当、很准确。”李继明说。
现任区林业局局长的王全定,上世纪90年代是区上项目考核办公室副主任,负责制定项目管理考核办法、组织考核工作,22001年起先后到两个乡镇任职,2004年1月到区林业局当局长。由过去项目考核办法的制定者、考核工作的组织者变成了被考核对象,身份发生了180度的变化。有了这段经历,王全定对绩效考核的认识和理解更为深刻:“我觉得绩效考核和过去的项目考核相比,更注重了平时的考核。考核就应该以平时考核为主,年终一次性考核为辅。平时考核是多次的考核,是量的积累,而年终考核是一次性的,有一定局限性。在平时考核量的积累上再给单位定性,比较科学。你平时考核都不好,年终考核突然好了,那是不可能的事。比如植树造林,在麦积区主要以春季造林为主。在造林过程中要接受区上的检查验收,造林任务完成后还要接受国家、省市的检查验收。这些检查验收都记录在平时考核当中,作为年终考核的一个定性依据。所以,我认为提高平时考核的比例,是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先进性的。”
由过去的年终一次性考核到现在的以平时考核为主,无疑是对考核制度的一次革新。
记者在麦积区采访时还注意到,绩效考核办法一改过去将单位和个人分开考核的情况,把单位、领导班子和班子成员结合在一起进行考核。年度考核等次依据绩效考核的结果直接确定,乡镇、部门的一把手如果单位考核确定为优秀,则本人直接进入优秀等次。绩效考核办法同时规定,每类考核排名末尾的干部实行末位淘汰制,对考核排名前5名的正职和前10名的副职,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作为平时调整领导干部和届末使用提拔干部的重要依据。连续两年名列后3名的正职领导干部和后5名的副职领导干部,正职降为副职,副职给予免职。
自从2005年以来,全区已有17名正职领导干部和32名副职领导干部因考核成绩优秀被提拔或重用,有5名在年度考核排名末位的乡镇、街道和部门的正职和副职领导干部被降职或调整。其中,2007年甘泉镇上届领导班子在项目建设上出了问题,镇党委书记、镇长、人大主席在绩效考核中被就地免职,半年后才被调整到区直部门或其它乡镇任副职。
“绩效考核是对行政管理理念的一种创新”

“绩效考核办法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它不是固定的、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形势和任务的变化,不断进行自我补充和完善。这几年,我们结合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绩效考核做了工作进一步完善。把全区每年确定的50项重点工作纳入绩效考核,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今年又把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以及劳务输转等工作纳入绩效考核,使考核内容更实了,考核标准更细了。每位领导干部都明确了自己的责任和任务,在工作中找准了自己的位置,较好地解决了考什么、如何考、如何用的问题,进一步激活了干部队伍。”麦积区委常委、组织部长杨续祥在谈到绩效考核工作时说。
“绩效考核是以实绩来衡量考核的,所以负责单项考核牵头的部门很认真,不敢掺水分。比如说交通局,乡镇的道路建设,谁家搞得好、谁家搞得不好,大家都清楚。如果你交通局考核结果里面有水分,第二年你的交通工作在这些乡镇就得不到支持。以绩效考核的结果来衡量班子、衡量干部,是一种导向。通过这种用人导向,把乡镇、部门和全区干部的工作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了。这几年,各乡镇确实是在比着干。”何吉洲补充说。
食品药品安全是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人民群众最基本、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需求。麦积区早在2003年就将食品药品安全列入绩效考核工作中。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刘晓锋深有感触地说:“就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来说,我们麦积区把它作为一项政府职能渗透到乡镇和区直相关部门工作中纳入绩效考核,我觉得这是对行政管理理念的一种创新。
2008年,麦积区的绩效考核办法已延伸到村。杨续祥告诉记者,“绩效考核延伸到村干部以后,反响很大,效果很好。既形成了竞争局面,也形成了淘汰机制,“双选”提升。考核后,绩效不好、工作做得不行、排序到最后的村,村班子实行改选,本村有能人的,能人进村班子;本村没有能人的,就公选,向社会公开选拔村干部。”
甘泉镇党委书记王彦军说:“2007年,我们镇上对村干部的考核也结合绩效考核办法,实行绩效工资。工作实绩突出、素质高、群众测评满意度好的村干部,不仅拿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并且重奖。你不干事情,老百姓就告你无为,考核也就过不了关。”副书记王志刚补充说:“通过绩效考核,现在村干部们确实很敬业。”
绩效考核极大地激发了麦积区各级各部门干事创业的热情。2008年前11个月,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6.06亿元,同比增长14.1%;大口径财政收入完成3.74亿元,同比增长40%;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7.93亿元。
麦积区委书记蒋晓强说:“要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考核评价机制,科学、客观、公正、准确地评价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德才表现和工作业绩,不让综合素质高的人吃亏,不让干事的人吃亏,不让老实人吃亏,是我们党选人用人的重要原则。要坚持这一原则,关键是要把选人用人的眼光更多地投向那些在艰苦环境和岗位上做出政绩的干部,形成科学的用人机制。只有通过科学的绩效考核机制,发挥绩效考核的用人导向作用,才能够盘活整个干部队伍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