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甘肃新闻>>兰州>>正文

百年金城古宅院寻找新址
(2007-1-29 16:07:04) 有位读者读过此文 来源:《兰州日报》  打印本页

临夏路一处古民居

  人民网甘肃视窗兰州1月29日讯  据《兰州日报》报道:由于忽视了历史文化遗产作为文化传承和历史印记的价值,在城市建设与改造中,毁坏文化遗产的短视行为屡见不鲜,横贯东西南北的现代化大道,群起的高层建筑取代了钟楼、鼓楼、城楼、古塔等城市标志性景观,一片片具有传统风貌、积淀丰富历史人文内涵的古民居、老街区渐渐消失。日前,在临夏路拆迁工程中,一些老宅院“浮出水面”,并再次唤起人们对保护古民居话题的关注。据了解,目前,兰州市仅存的古民居寥寥无几,且七零八落地散落在城市各个角落。这些记录着先人们民俗生活、文化脉络的古民居、老宅院该何去何从,又如何给予妥善保护,成为文物部门和专家们共同关注的问题。 

  临夏路 拆迁拆出古宅院 

  22日,市文物局副局长吉福荣告诉记者,文物工作人员从现场的高点观察发现,临夏路区域内应有古民居6间,都是南北走向排列,且同属一种建筑风格。但遗憾的是,其中5间都已基本消失,仅剩24号宅院还算是勉强完整。经过考证,该处古民居应有百年以上的历史。 

  记者在现场看到,24号宅院由于年代已久而落满灰尘,可仍然看得出其优美的外形和坚固的构架。经过一个大车门走进前院,院中间有一个拴牲口的大环,再往里走,能看到左右各有残存的一间半厢房,从位置看两边原应各有4间东西走向的厢房。抬头看正面,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坐北向南的二层上房,正中间还保留有一个挂牌匾的铁钩。进入上房中看到,镶嵌在门窗棂台和墙壁上的石雕、木雕、砖雕玲珑剔透,或古拙、或简洁、或精巧,无一不是匠心独具。走进古宅院,隐约中仿佛可以领略到百年前兰州人传统生活所酿造的浓郁民俗文化。 

  据吉福荣介绍,目前,市文物局已与负责拆迁工作的部门进行了沟通,并明确要求临夏路24号古民居要保护下来,之后的保护工作也得到了拆迁部门的积极配合。吉福荣说:“从现场勘察的情况来看,原址保护可能已不大,但其保留的建筑构架和文化特征已全部完成了数据采录和图片资料的收集,相信将来一定会在一个适当的时候,在一个合适的地方重建起来。” 

  兰州古民居已“遍体鳞伤” 

  改革开放以来,在城市建设中,对于什么是现代化似乎形成了一套“标准”,即马赛克、玻璃幕墙、高楼大厦、立交桥等。在这种城市现代化意识的“指导”下,追求大规模的建筑群和建筑物成为一种时尚,千篇一律的城市景观不仅吞噬了城市的个性与特色,还吞噬了能代表城市个性的历史文化遗产。 

  吉福荣告诉记者,60年前兰州的古民居,以中街子、通渭路、上水巷、下水巷、贤后街、候后街等地比较集中,且保留十分完整,南北朝向非常多,其中大多为当时的民营资本家购置,结构以四合院为主。非常遗憾的是短短几十年后的今天,这些记录兰州特色文化底蕴与历史沉淀的载体大部分灰飞烟灭,留下的也遍体鳞伤。 

  吉福荣说:“历史经验告诉我们,经济上的成就并不足以代表城市建设的成功,发达的城市经济并不意味着强大的城市竞争力。在我市城市经济快速增长的背景下,如何保护和利用好古民居等历史文化遗产,树立城市形象,提升城市竞争力,已然成为了当前现代化兰州发展进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专家:古民居能否集中“安置”? 

  兰州古民居的现状不容乐观,今后的“出路”更是引起了兰州市专家们的关注。 

  兰州市申报历史文化名城办公室专家关振兴告诉记者,兰州市完整的四合院已基本不存在,只在边远地区还有不多的一些。这些百年前的金城古宅院,曾几何时也洋溢着百姓的欢笑,洒落过生活的心酸泪水,也是兰州历史文化发展的见证。关振兴强调,保护兰州古民居已不是保护其居住价值,更重要的是保护其历史文化价值和观光旅游价值。包括民居在内的诸多文化遗产的消失,让整个城市景观逐步走向平面化,兰州的特色与个性也随之消失。另外,平面化城市给居民带来了城市文化与城市精神的危机感和空虚感,甚至因此失去居民的认同,产生是“家乡”还是“他乡”的困惑。 

  对于兰州古民居的未来,关振兴把自己的想法对记者娓娓道来:“能不能把散落在四处的古民居集中安放起来,形成有规模、有文化档次的历史民居群,除了可以供人参观游览外,还可以让基本对老兰州没什么印象的年轻一代更直观的了解兰州的历史,这样既保存了历史文化又创造了旅游资源。另外,城市繁华地区如果无法安置,是否可以考虑稍微偏远些的地方,但不能太远,要方便以后的游览和维护,四周的环境希望能宽敞一些,千万不能夹在高楼大厦中间。”最后,关振兴对记者感慨地说:“如果在兰州市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资料中,加上一块完整且规模比较大的古民居建筑群,那再好不过了。” 

  城市规划应考虑古民居出路 

  城市现代化应包括完善的基础设施、现代化的城市布局、高度发达的产业体系和强大的综合服务功能、高质量的生态环境,还要有深厚的人文土壤和精神环境。因此,保护好城市中的历史文化遗产以及历史文化名城中的古街区、古建筑的传统风貌,对于城市传统文化和城市精神的传承、弘扬都十分重要。 

  市地方志办公室副主任邓明告诉记者,每一个城市都有其自身发展的特色,生活在不同城市里的市民也有着不同的个性特征。每座城市的发展,其背后主要是它特有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积淀,其发展过程相对于人为的“设计”,更多地应该是一个自然的过程。目前,兰州古民居保护完整的已不足5处,正在被现代化建筑所淹没,兰州城也在逐渐失去自己的特色风貌。邓明说:“希望兰州市今后的城市规划中能把古民居的‘出路’考虑进去,把现存的古民居从四处集中安放起来,像九州台、南北两山这些现代建筑少的地方应该是最佳选择。” 

  说到这里,邓明似乎脑海中已构想出了古民居的样貌,满怀憧憬的对记者描述起来:“宅院里面最好摆设着古典的明清木制家具,房间里配以古代家当作为点缀,再配以若干的小件古玩作为远景,整个兰州民俗文化与生活情调在这样的古民居里浑然一体,在每一个角落都细腻地表现出来。”  
临夏路24号的古民居已遍体鳞伤

临夏路24号的古民居墙壁上精美的石雕清晰可见

头 条 推 荐

花牛苹果:何时迈过地理标志保护这道坎(图

·[天水] 花牛苹果:何时迈过地理标志保护这道坎(图)
·[天水] 2006年天水市旅游业发展十大新闻(图)
·[天水] 天水沼气建设带动农村生产发展生活改善
·[张川] 市委副书记、市纪委书记马湘贤慰问帮扶点特困户
·[天水] 天水春节期间体育活动丰富多彩
·[天水] 市领导赴各地慰问城乡困难群众
·[天水] 天水春运工作即将开始 2月3日起至3月14日止 共40天
·[甘谷] 加快畜牧产业化发展 推进甘谷新农村建设
·[秦州] 市、区联手对秦州区的书城、网吧、娱乐场所进行检
·[秦州] 秦州区被评为2006年度全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信息
更多>>>
最 新 图 片
政协甘肃省九届委员会五次会议胜 徐守盛: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全 甘肃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 甘肃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 【附图】甘肃13处“申遗”点面临 图:罕见东汉青铜“独角兽”亮相

相 关 新 闻

·胡氏古民居原貌和天水地方民俗实物展在南宅子开展
·天水古民居“穿上”护身衣
·天水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秦州区古民居保护工作的意见
·失忆的西关
·英《金融时报》载文称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不力
·颤栗的中国濒危文化遗址:天水古民居
·中新通讯:幽深古巷间静立 走进甘肃天水古民居
·天水旅游 六大可看古民居
·甘肃对天水明清两代古民居建筑群实施保护

新 闻 评 论
请注意: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2、天水在线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天水在线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天水在线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评论内容:

(最多300个字符)
  查看评论

王怀忠等贪官赃物拍卖 包括金佛象牙扇等(组图)
花牛苹果:何时迈过地理标志保护这道坎(图)
2006年天水市旅游业发展十大新闻(图)

最新新闻
·百年金城古宅院寻找新址
·两会聚焦:富裕农民 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
·甘肃省十届人大五次会议主席团举行第二次会议
·政协甘肃省九届五次会议政治决议
·酒泉被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2007年全省及省级预算草案的审查报告
·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审查报告
·徽县特色产业助农增收
·临夏招商引资大项目增多
·陇西财政收入再破亿元大关
·政协甘肃省第九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胜利闭幕
·陈学亨 洛桑灵智多杰当选甘肃省政协副主席
·甘肃省网民人数已达152万人
·政协甘肃省九届委员会五次会议胜利闭幕
·政协甘肃省九届五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
·昨晚8时,黄雅莉歌友会在兰州举行
·陈学亨 洛桑灵智多杰当选甘肃省政协副主席
·【附图】2800件“宝贝”安家阳关
·甘肃省政协九届五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
·两会聚焦:装备制造业 工业强省的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