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畜牧产业化发展 推进甘谷新农村建设
甘谷县委县政府
把畜牧业作为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点工作,是甘谷县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13505畜牧富民工程”,是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畜牧业的决定》的新思路,确保“十一五”末农民人均牧业收入达到720元,是甘谷县草畜富民的重要目标。
“13505畜牧富民工程”的内容:
一是发展壮大一个城郊畜牧养殖经济圈。依托甘谷县丰裕养殖示范园、六峰养殖小区、福庆养殖小区等企业和规模养殖户,积极引导、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养殖协会、中介服务组织,通过“公司+农户+基地”的形式,将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紧密结合起来,实现产加销一体化经营,形成区位效应和规模优势,创建优质无公害品牌,构建甘谷城郊畜牧养殖业经济圈。
二是建好三大养殖基地。瘦肉型猪基地要依靠现有发展基础,加快发展步伐,由川区向山区扩展。到“十一五”末,全县饲养瘦肉型猪60万头,出栏33万头;新建定点屠宰场一处,延长产业链条,提高附加值,争创品牌,努力把甘谷建成富有特色的瘦肉型猪生产加工基地。禽蛋基地以安远、大石等7个重点养鸡乡镇为主,向“上档次、有规模、大批量”目标迈进。“十一五”末,全县蛋鸡养殖134万只,年产销禽蛋1万吨。渔业基地依托新兴、金山、八里湾、磐安等水坝养鱼,向休闲渔业发展,增加渔业基地收入,全县鲜鱼产量达到400吨。
三是发展五十个养殖小区。通过资金整合,加大投入力度,按照“统一规划、集中建设、分户饲养、配套服务”的原则,每年发展8—10个养殖小区。养殖小区要实现品种良种化、经营一体化、产品优质化。到“十一五”末,各类养殖小区达到50个,饲养各类畜禽100万头(只)。
四是落实五项保障措施。即实施养殖业新技术推广工程、畜禽良种工程、动物保护和畜产品安全工程、种草养畜工程和科技培训工程。新技术推广工程要在“十一五”期间每年建设标准化圈舍2万平方米,推广暖棚养畜20万个羊单位,标准化养殖100万头(只)。
畜禽良种工程要使猪、鸡良种率达100%,牛、羊良种率达90%以上;要依托丰裕养殖公司,建设祖代种猪场1个,父母代种猪场2个,依托兴峰、兴达养殖场,建设父母代种鸡场2个;大力推广黄牛冻配、猪、羊常温人工授精技术,创造条件开展胚胎移植技术。动物保护和畜产品安全工程要全面落实动物防疫责任制,完善县、乡、村三级防疫网络,建立健全动物疫病防治长效机制,每年落实30万元的动物防疫经费,确保畜产品生产安全。
种草养畜工程要以渭北山区和南部浅山区为重点,推广“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青贮氨化饲料,促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实现草畜配套。全县种草留床面积达到24万亩。要加强科技培训,每年培训农民技术员3000人次,规模养殖户户均有一名科技明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