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地洼地高地“三地”合一
本报兰州讯(记者张倩实习生张春霞)坚持以“特”定性,以“新”取胜的兰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如今显现其巨大能量———目前,它已成为兰州市经济增长的极地、要素流向的洼地和引领未来产业发展的战略高地。今年1至5月,实现技工贸总收入77.25亿元,同比增长39.19%;税收1.9亿元,同比增长11.76%;出口创汇1338万美元,同比增长2.92%,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近年来,兰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紧紧围绕“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建区宗旨,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完善创新创业环境为核心,以项目建设为重点,不断优化软硬投资环境,积极探索新型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现已建成了人力资源市场、社会保障服务中心、风险投资担保公司、创业服务中心等创新、兰州软件园、大学科技园、留学人员创业园等创新创业服务体系,管委会各职能部门和工商高新分局、地税高新分局、高新区国税局等支撑服务单位实现了“一栋楼”办公和“一站式”服务,建立了“精简、高效、快捷”的服务型运行机制。同时,进一步加大了新建区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力度,形成了新建区“四纵四横”的城市路网,基础设施条件达到了“九通一平”的标准,创造了环境优美、设施配套完善的发展硬环境,有力地保障了高新区的快速稳步发展。
目前,区内企业已发展到1096户,其中高新技术企业280户,外商投资企业36户,企业总收入过亿元的19户。2005年,技工贸总收入比1991年建园时增长了139倍,增加值增长了150倍,税收增长了150倍,出口创汇增长了108倍。共完成国家火炬计划项目57项、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47项、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27项、省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20项,获省市科技进步奖35项,初步形成了新材料、生物工程与新医药、电子信息、先进制造技术和节能环保五大支柱产业。先后建立了国家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国家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和兰州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以及兰州留学人员创业园等各类“孵化器”。投资近2亿元、“孵化”面积达11万平方米的高新技术创新园也已在今年全部建成,部分已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