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涉农部门,统筹城乡发展;送千名农村青年上大学;村上设立农民学习培训基金……兰州市新农村建设亮点频现。创新,让新农村建设迸发出活力。
47个部门合力为农一种新的机制在兰州市建设新农村中“出炉”:兰州市成立统筹城乡协调发展领导小组,将47个涉农部门整合在一起,用系统工程的办法协调解决“三农”问题。
在这一新机制下,有关部门逐村摸排,梳理出723个村需解决的问题2160条,将逐期逐批予以解决。
与此同时,兰州市委以“1号文件”出台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确定实施特色产业工程、龙头企业壮大工程、水利改造提高工程、整村推进扶贫工程等。做大做强优质专用粮、马铃薯、瓜果等优势产业和百合、蔬菜、花卉、玫瑰等特色产业,打造“城市农业”。
各县区纷纷探索新农村建设的新机制。七里河区提出“百家单位帮扶,百名干部推动,百万资金支持”,发动100余家辖区单位及非公有制企业定点结对包村帮扶;全区34名县级领导包村,抽调67名科级干部驻村蹲点,帮助引项目、引资金;财政拿出200万元资金支持、启动新农村建设。
公共财政温暖农村4月7日,随着永登县通远乡—七山乡公路的建成通车,兰州市最后一个不通油路的乡贯通油路,乡亲们敲锣打鼓,奔走相告。这标志着兰州市实现乡乡通油路。
为农村通油路是兰州市财政向“三农”倾斜的一个缩影。“十五”期间,全市累计投入农村公路建设资金5.96亿元,年均增长36.97%,去年更是突破2亿元大关。今年,兰州市又将以近2亿元的资金用于农村公路建设,为农民修更多致富路。到“十一五”末,实现“村村通油路”。
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温暖农村。兰州市确定,从今年起,市、县区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要高于同级财政增长幅度。今年,市级用于农业和农村生产经营的资金将增加2000万元以上,达到1.2亿元,“十一五”期间每年投入1.5亿元。
近日,永登县中川镇红玉村等20个村成为兰州市新农村建设试点示范村,皋兰县石洞镇等6个小城镇成为重点建设小城镇,兰州市今年投入1亿元专项补助款,让它们走在前列,为新农村建设示范,在新环境、新支柱产业、新经济组织、新公共服务、新精神风貌等方面取得实效。今后5年,兰州市每年都要筹集1亿元资金,重点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小城镇和示范村。并将斥资在3年内完成61个“城中村”改造。
千名农村青年上大学在甘肃农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来自兰州市农村的278名有志青年喜滋滋地学习深造。曾经,他们在田野辛勤耕耘;如今,他们接受着高等教育;今后,他们将是新农村建设的带头人。
新农村建设甫一启动,兰州市就从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为农村提供干部储备和人才支持。兰州市实施的“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每年选拔一部分高中毕业或同等学历立志务农的回乡青年、村组干部,在甘肃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全脱产学习两年,在今后5年,培养1000名大学生,使每个行政村至少有一名扎根农村、发展经济的大学生。为此,兰州市财政资助600万元,对学员学费、住宿费全额补助,使学员基本免费上大学。
一些村也在培育新型农民。红古区海石湾镇下海石村筹集资金12万元,设立村民学习培训基金,提高村民科技文化素质,加快建设新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