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兰州讯(记者周丹波)一场使城区农民转变为城市居民的“城中村”改造今年起在兰州市正式实施。在3年时间内,将有10万农民实现身份转换。
长期以来,“城中村”在区域上已成为城市的组成部分,但在管理上仍实行农村集体所有制和农村管理体制,不少“城中村”基础设施滞后,环境脏乱差,违法建设严重,成为城市“孤岛”,影响着城市形象和经济发展。从2006年到2008年,兰州市将利用3年时间,对市区61个行政村进行“城中村”改造,涉及2.8万农户、10万人。“城中村”改造以保护农民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五个转变”:变农民为居民,将农业户口全部转为非农业户口;变村委会为居委会;变集体土地为国有土地;变集体经济为城市混合经济或股份制经济,使农民成为股民;变旧村庄为现代化文明社区。近日,城关区22个“城中村”改造已先期启动,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按照规划先行原则,合理做出规划,制止新增违法建设,并根据各村特点,实行“一村一策”的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