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援建的康县王坝乡李家庄村。
陇南人将铭记这一天。2010年10月9日,深圳对口援建陇南项目竣工交接。
陇南人将永远铭记,“5·12”大地震后的两年多里,陇南文县、康县、武都一座座拔地而起的新村庄、新校园、新医院背后,站着无数的深圳人,在灾后急需救助的危难时刻,深圳人发扬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光荣传统,及时开展援建陇南行动,把相隔千里,一个在南海之滨的现代城市和地处大西北一隅的贫困山区紧紧相连,共写山海相连的情谊,用深圳精神和深圳速度在陇南大山深处铸起不朽的丰碑。
自开展对口援建以来,面对灾区特殊的自然环境,面对全球金融危机引发的严峻经济形势,面对中央“三年灾后重建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要求,深圳市委、市政府领导号召全市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立即行动起来,举全市之力确保对口支援恢复重建任务的圆满完成,并向灾区人民果断作出了“决心不变、目标不变、标准不变、力度不变”的庄严承诺。
1500多名深圳援建大军克服困难,顽强拼搏,谱写了对口援建的感人篇章!
800多个日日夜夜里,陇南灾区人民亲眼见证了深圳顾全大局、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的奉献精神!对口援建者的形象如座座丰碑,已永远矗立在陇南人民的心中!
为“抢一天工期,早送一天温暖”,深圳援建者不分白天黑夜、不分工作日和双休日,创造了“白+黑”、“5+2”的工作模式。援建一线人员克服材料缺、路况差、转运难等不利因素,按期完成了深圳直接援建陇南的20个项目,在陇南大地上谱写了“深圳陇南一家亲,特区灾区心连心”的感人诗篇。
为打造“深圳品牌”,深圳精选施工队伍,严把质量关口,确保施工质量,深圳直接援建项目被陇南灾区干部群众誉为“精品工程”“示范工程”和“放心工程”。
深圳援建集中展示了改革创新的深圳精神。在两年的援建过程中,深圳援建人员以自身的实际行动集中展示了改革创新的深圳精神,其心系灾区、顾全大局、自我加压、忘我工作的责任意识,尊重规律、讲求科学、质量第一、管理规范的科学态度,雷厉风行、务实高效、团结协作、狠抓落实的工作作风,无不生动地体现和传承着深圳理念、深圳速度、深圳效率和深圳作风,把深圳特区在30年发展中锤炼出来的深圳精神带到了陇南,并在援建工作中发扬光大。
深圳援建为陇南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两年来,陇南组织各级领导干部到深圳参观学习、邀请深圳各级领导来陇南考察指导。深圳积极开展支医支教、教育培训和结对帮扶、干部双向交流和挂职锻炼,两地签订《深圳·陇南商贸合作框架协议》《深圳·陇南经济文化合作交流框架协议》,建设陇南深圳工业园区等,必将推动两市合作向纵深领域发展,为陇南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增添强大动力。
深圳援建的两年,在陇南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但对口援建的成果是极其丰硕的,对陇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

2009年9月7日,陇南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玺玉代表陇南向深圳赠送“大爱无疆”牌匾。 栾静 摄

2009年6月,第十六届兰洽会上,《深圳·陇南经济文化合作交流框架协议》签字仪式在兰州举行。 周者军 摄

2009年8月10日,深圳阳光医院的眼科专家为武都区一名患者做白内障手术。周者军 摄

2009年5月4日,陇南市实验小学的同学在深圳支教老师的带领下和深圳市第二实验学校的同学做视频连线。 周者军 摄

深圳援建的文县中庙乡联丰村。 周者军 摄

2008年11月11日,文县尖山乡宋坝村群众给深圳援建者送特产,表达感激之情。

2009年国庆节,武都深圳中学的学生和一位深圳来的志愿者合影留念。符会宝 摄

2008年7月,深圳市组织当地企业在陇南市招工。 周者军 摄

深圳援建的陇南市第一人民医院。 梁新勇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