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旅游业是我省的朝阳产业。“朝阳”在于,近年来它以年均30%左右的速度增长,这是少有的。“朝阳”还在于,目前全省各景区几乎全部在扩大规模,这也是少有的。
今年“十一”黄金周,是全省旅游发展大会召开后的首个黄金周。记者分赴省内主要景区,看到了大景区基础设施有了较大改善,也看到了小景区为改善基础设施所做的努力;看到了旅游带动下旺盛的市场,也看到了特色旅游商品和参与性项目有待开发;看到了政府的努力,也看到了一些制约的因素。可以说,全省旅游业成就与不足同在,机遇和挑战并存。
大景区设施改善,小景区资金缺少
伴随着我省旅游业历史上规格最高的全省旅游发展大会的召开,方方面面迅速行动起来推动旅游业向前迈进。
省旅游局、省发改委等有关部门紧锣密鼓制订旅游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各市州努力打造年接待过百万人次的景区;甘肃丝绸之路国际旅行社开通了首架兰州至台湾的民航包机,永靖黄河三峡景区增设了炳灵石林景点;景泰县龙湾村的村民纷纷购置卡丁车拉运游客,天水市麦积镇上河村30多家“农家乐”挂出统一标志迎接游客。
伴随着行动的,是景区基础设施有了很大改善。麦积山景区的停车场从一个增加到三个,从沙土地面变成了花砖地面。15辆崭新的观光车从停车场井然有序地把游客拉到广场上,游客不再需要从山脚下步行半天到景点。以前马蹄寺景区通往景点“三十三天”的道路是一条土路,不仅上下山不方便,一下雨更是满路泥泞。现在这条上山的路用红砖铺地,步行上山成了快乐的事。以前临泽县丹霞景区只有一条道路,观景台也只有一个,只能欣赏丹霞地貌中很少一部分。今年,景区建设12公里的环形观光路,游客不仅参观时间将增加一倍,而且不走回头路。景区还新建了一些观景台,连接每个观景台的道路也从土路改为与丹霞地貌颜色相近的地砖道路。
在旅游基础设施得到较大改善的同时,全省各景区几乎全部正在或计划扩大景区范围、增加旅游内容。会宁红军会师旧址景区管委会会师文化研究所所长胡炯涛说,会师门外的民居将会拆迁,修建仿当年情景的房屋,同时成立红色艺术团,增加红色旅游的文化内涵;天水市旅游局的景延峰说,在麦积山景区附近要修建大型自驾车野营基地,吸引宝天高速公路带来的客流;平凉崆峒山景区在山脚下修建崆峒古镇的同时,又要把附近十万沟大峡谷、大阴山等开发出来纳入景区范围……
在大景区迅猛发展的同时,一些新的小景区正在兴起。如榆中县正在把青城镇打造成为历史文化名镇,镇里所有的路面已换成了青石板路,有千年历史的城隍庙门前平整出一个广场。不过这些新推出的小景区普遍面临缺少资金的难题。榆中县青城旅游公司经理张成军说:“靠政府投资肯定没多少钱。我们正在摸索招商引资的新路,以引进有实力的投资者。”
交通便捷大趋势,依然不少小问题
交通的改善大大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天水市麦积山景区管委会经营科科长徐景智指着麦积山景区停车场上大量陕西牌照的车说:“这就是宝天高速公路通车带来的好处。今年陕西来旅游的人数猛增,其中八成以上是‘自驾游’。”
在敦煌市区,每天都有班车定时发往莫高窟、鸣沙山月牙泉等热点景区,游客可以轻松快捷到达。
不过,到各景区的交通仍然存在不便之处。
记者算了一笔账,从兰州出发“自驾游”经丝路各景点到达敦煌,往返仅高速公路过路费和加油费用需2000元左右。“除了一些‘自驾游’爱好者,火车仍是丝路游客比较经济的出行方式”,嘉峪关长城文化旅游景区管委会主任冯庆说。
但是由于黄金周期间游客众多,武威、张掖等非始发火车站一票难求。“每天武威发售的到兰州、敦煌的卧铺票只有几张”,武威市博物馆馆长黎大祥说。想乘火车的游客在旅游旺季时进不来、出不去。
马蹄寺景区距离张掖市区65公里,散客只能花150元乘出租车前往景区。而道路状况不太好,游客至少要花1个小时。10月3日上午,张掖市内大佛寺景区里游客如织,可当记者到达马蹄寺景区时,游客数量明显偏少。“路况不好影响了马蹄寺游客数量”,该景区管委会宗教事务所所长杜华春说。
值得高兴的是,全省旅游发展大会提出“今后几年,我们要着眼于实现重要景区有支线机场、通高等级公路的目标”。如果实现这个目标,根据今年“十一”黄金周游客“井喷”的情况,我省旅游业有望迎来更加迅猛的发展。

游客多产品旺销,特色少有待开发
永靖县“在水一方”度假酒店原来以度假、养殖为主业,年产4万公斤鱼,但是销售不畅。如今该饭店推出休闲垂钓,所有的鱼被垂钓者钓起买走。该酒店总经理施贵章说:“兰州的草鱼1斤卖7元,我们的草鱼1斤卖13元;原来我们买鱼送去别人不要,如今游客自己把鱼带走;原来我雇了不到20个人,现在雇了40多个人。”附近农民也纷纷学习,把盐碱地挖成鱼塘,招揽游客垂钓。
会宁红军会师旧址景区则开发出便于游客携带的当地小杂粮,其中苦荞茶销售尤其火爆。景区管委会副主任杜永胜高兴地作了一副对联“名苦不苦能消能补,是茶非茶可食可饮”,刻在木板上挂在景区墙上吸引更多游客购买。
永靖县旅游局局长郭通伟总结说:“任何产品只要挂上‘旅游’二字,就身价倍增。”如永靖县种植一亩普通玉米能收入1500元左右,如果种植面向游客的“水果玉米”,一亩能收入5000元至1万元。这位曾担任过镇党委书记的旅游局长说:“景区附近的农作物种植结构跟着旅游走,游客喜欢什么农民就种什么。”
在武威,游客除了参观中国旅游标志——马踏飞燕的出土地外,带上一匹仿制的铜奔马回家是很多游客的选择。在武威雷台景区的旅游品销售点,铜奔马仿制品一直是旅游商品中的拳头产品,这些大小不一的铜奔马仿制品售价从25元到400元不等。雷台景区一个商户介绍,他的柜台一年能卖出八九百匹铜奔马仿制品。
但是纵观各个景区,更多的旅游商品却大同小异。景泰黄河石林景区管委会副主任王洪安说:“当地特有的旅游商品才能吸引游客购买。目前我省各景区的旅游商品大同小异,是销售不旺的最根本原因。”
和旅游发达省份比较起来,我省旅游参与性项目也偏少。在会宁红军会师旧址景区从事了两年服务工作的吴芸说:“很多游客除了穿红军服照相、打枪外,还问有没有能多玩一些时间的参与性项目,但是我们这里没有。”

水电路要靠政府,大发展要靠市场
如何发挥旅游业中政府的主导作用呢?从事旅游工作多年的永靖县旅游局办公室主任何通九认为:“政府关键是把路修好,把水、电通上,剩下的事情交给市场就行。”
刘家峡水上公园董事长杨生剑指着自己的几条游船和一些水上项目设施说:“等附近二级公路将来修好,游客能直接坐车来这里时,我会把这些设施好好收拾一下,将会有大变化。”刘家峡水上公园并不是永靖县的大型旅游企业,资金也不宽裕,但是杨生剑出资举办了两届民间吧咪山重阳登山节,他说:“虽然一直赔钱,但我会坚持每年办下去,相信八、九届后知名度出去就能挣钱了。”
政府还有一个不可替代的作用,就是营造公平的市场环境,这在法律法规有待完善的现阶段,对风吹草动就受影响的旅游业尤其重要。某景区有一家曾经很火的“农家乐”,因为种种原因附近的道路被封了一段时间,这家曾经很火的“农家乐”的效益立即一落千丈。

推介要“一个拳头”,管理需一个部门
各个景区“单打独斗”是我省普遍存在的情况,各景区在省外做旅游推介,邀请旅行社来景区踩线,除政府组织外,很少主动联袂向外宣传。敦煌研究院接待部副主任罗瑶认为,丝绸之路上的景区应该形成“一个拳头”,向外推出一个整体的形象。
罗瑶还说,我省的丝绸之路整体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是丝路景点发展的一个好契机,可以通过整体申遗打包宣传,将所有景点融为一个整体推出,这将给整个丝路旅游带来更好的发展。
除了推介外,在管理方面,我省旅游业和全国旅游业一样,存在一个痼疾,就是旅游资源分头管理。森林公园归林业部门管,地质公园归国土部门管,水上公园归海事部门管,文物场所归文物保护部门管。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这个痼疾对旅游业的制约作用比想象的要大一些。
如天水麦积山景区,原来每个游客进去要买3张票,一张是林业部门的、一张是当地政府的、一张是文物部门的。如今实行了“一票通”,为游客带来了很大方便。但是由于仍属于3个不同部门管理,“铁路警察、各管一段”,在景区的环境治理、统一服务标准等方面还存在着难度。
如永靖黄河三峡景区,一些旅游业经营者的想法和县旅游局的计划不谋而合,想把太极岛、罗家洞、刘家峡水电站、炳灵寺、炳灵石林、恐龙国家地质公园等景点串联起来,打造旅游线路,使游客从“一日游”向“二日游”、“三日游”转变。但是因为景点分属不同部门管理,协调存在一定难度。
崆峒山景区则不同。崆峒区政府下属的崆峒山景区管委会统一管理景区内所有旅游资源,因而在环境治理、统一服务标准、设计旅游线路方面非常顺畅。在政府有关部门支持下,该景区正在从14平方公里的核心区域扩展到80多平方公里的更大区域。
可喜的是,不久前下发的《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中明确指出,旅游景区“除文物保护单位外,按照所有权、管理权和经营权分离的原则,实行属地化管理。”我省旅游资源分头管理的痼疾有望得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