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火炬手左霞手持火炬进行传递。当日,北京奥运圣火在甘肃嘉峪关传递。新华社记者 安治平 摄
天下雄关
从崇山峻岭间一路由东向西走来,古长城停下蜿蜒万里的脚步,于茫茫戈壁、古丝绸之路留下一个雄奇、险峻的关口———嘉峪关。
有诗曰:“万里长城千重关,嘉峪为首最壮观”。矗立在万里长城最西端的嘉峪关,是明代万里长城保存至今最完好、最雄伟壮观的重关,以“雄、壮、奇、美”为世人称道,号称“天下第一雄关”。它北依马鬃山系的黑山,南挽终年积雪的祁连山,是河西走廊西部最狭窄的地方。南北之间由关城向两翼延伸出的30华里长城切断河西走廊,被誉为“河西第一隘口”、“边陲锁钥”、“长城主宰”。
关城所在,集中体现了古人为军事要塞选址之精妙。东有九眼泉,可供官兵所需;西为广阔戈壁,视野极佳,敌情立现;南有讨赖河,深沟立堑,天然屏障;北为黑山,高山峻崖,难以突破。
以关城为中心,南起长城第一墩、北至悬壁长城,共同构成明代万里长城的西端边塞防御体系。清代爱国将领林则徐因禁烟被黜边陲,1842年10月11日途经嘉峪关,心潮澎湃不能已,奋笔疾书“严关百尺界天西,万里征人驻马蹄”的诗句。1873年,陕西直隶总督左宗棠收复新疆伊犁班师回朝,路过嘉峪关,豪情满怀地写下了至今仍悬挂于关城上的“天下第一雄关”巨匾。
沉寂了金戈铁马,暗淡了烽火狼烟,新中国建设的号角,唤醒了深藏的铁矿石,关城下崛起一座戈壁新城———嘉峪关市。
1958年,依托国家“一五”计划重点项目“酒泉钢铁公司”的建设,雄关脚下响起机器的轰鸣,因企设市,因关得名,伴随着我国西北最大的钢铁基地———酒泉钢铁公司的发展,嘉峪关市日新月异。
50年,嘉峪关人走过了艰辛,历经了磨难,诠释了希望,见证了奋斗,迎来了辉煌。
开拓者坚定的脚步声,唤醒了大山里蕴藏千万年的宝藏。戈壁风霜,不改嘉峪关人白手起家,为国奉献的壮志豪情。
戈壁滩上,创业者们曾流血流汗;风云突变,何去何从多曲折彷徨。艰难中奋起,坚定中前行,支持中奋进。历经磨难的嘉峪关人,不屈不挠,奋发图强,终于实现了几代人为之奋斗的梦想。钢花飞溅,与古雄关构成古今和谐的图景、壮丽的诗篇。
50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戈壁荒滩,为了建设酒钢,在那激情燃烧的岁月,数万建设者从四面八方汇集而来,砸下第一根钢钎、建起第一个“地窝子”、挖出第一吨矿石、炼出第一炉铁水……于是,医院搬来了,照相馆搬来了,学校开学,商店开门,街灯绽放;一座城市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成了河西走廊璀璨的明珠。
禀承“铁山精神”的嘉峪关人,为着建设美好家园的决心和毅力,向戈壁滩发起了进攻。取石填土,年年植树;改造戈壁,引水筑湖。如今的嘉峪关,处处风光,点滴成景。蓝天、雪山、绿树、大道,漫步其间,不由心生赞叹。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际标准体育馆、体育场、大剧院,嘉峪关始终体现着一种大气,一种远见。
丝路文化与长城文化的交相辉映,让嘉峪关具备了得天独厚的旅游区位优势。1961年3月,嘉峪关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嘉峪关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文化遗产;2007年,嘉峪关旅游景区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5A级旅游景区。旅游业,正在成为嘉峪关蓬勃发展的另一驱动器。利用天然的光热资源,嘉峪关市在农业产业化方面,也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刀光剑影遥远事,风雨沧桑正如初。嘉峪关市,丝路与长城交汇,古老与新兴相融,一个古老的名字,一段奋斗的历程,一个美丽的城市。雄关漫道,西部钢城,戈壁明珠,今日新城。
为奥运加油!本报记者 高樯 摄
沿途群众热烈欢迎奥运圣火。本报记者 高樯 摄
7月6日这一天,对于从事加油服务工作9年之久的袁国亮来说,有着不一样的心情。从这一天开始,他所在的中石油兰州玉金加油站将作为兰州唯一的定点加油站,正式承担起奥运火炬传递车辆用油的供给保障工作。
为做好定点加油服务工作,早在两个月前,中石油甘肃销售公司就在兰州、敦煌和嘉峪关3个传递城市各选择了一座加油场地大、硬件设施好、进出道路畅通的加油站,全天候免费为传递车辆加油。为应对突发事件或意外情况,3个传递城市还各准备了一辆移动加油车。
7月6日下午2时,刚刚完成敦煌火炬传递后,北京奥组委首批由8辆汽车组成的先遣传递车队风尘仆仆抵达兰州,来到玉金加油站。经工作人员审核车辆和随行人员身份无误后,袁国亮熟练地拿起加油枪开始加油,其他的员工走上前来,有的擦洗车窗,有的递送矿泉水。
短短一刻钟过去了,袁国亮和他的伙伴们为8辆奥运火炬传递先遣车辆加装了510多公升汽油。他紧盯着疾驰远去的火炬传递车队,不无自豪地告诉记者:“能为奥运火炬传递车队加油,心情特别的激动。衷心祝愿明天在兰州的传递活动圆满成功!”
永不磨灭的“中国印”
北京2008奥运会圣火在嘉峪关市传递途中,身着节日盛装的各族群众不停地高呼:“中国加油!”本报记者 高樯 摄
奥运的脚步越来越近,奥运的感受越来越真切。在人们热烈的期盼中,北京奥运火炬正在陇原大地传递。回望北京奥运火炬传递的不平凡历程,人们感慨万千。在我看来,北京奥运火炬传递所蕴含的意义,也是历次火炬传递中最丰富、最深刻的,奥运火炬所烙上的“中国印”,永远值得人们珍藏。
北京奥运火炬的传递,让我们对奥林匹克精神有着从未如此深刻的认识。“点燃激情,传递梦想”,这是北京奥运火炬传递的口号,也是中国和世界的期盼。北京奥运火炬,从奥林匹克运动的故乡起步,跨越五大洲,登顶世界最高峰,每一个历史时刻,每一次激情传递,无不体现了和平、友谊和进步的美好愿望。这是奥林匹克精神的精髓所在,它超越国界,超越种族,超越宗教。正因为如此,火炬所到之处,人们热情洋溢、激情交融、梦想升华。尤其令人难忘的是,北京奥运火炬的传递,激发了海内外华人空前的爱国热情。激情与理性同在的爱国表达,充分展示了国人越来越成熟的心态和行为,弥足珍贵,值得珍惜。
北京奥运火炬的传递,让我们对尊重生命有着从未如此巨大的震撼。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突如其来,数万生灵瞬间罹难,这是人类巨大的伤痛。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国务院决定,5月19日至21日为全国哀悼日。同时,北京奥组委决定,奥运圣火在境内的传递活动暂停三天。而且,在以后城市的传递中,总有为地震遇难同胞默哀的程序。无疑,这是奥运火炬传递历史上从未有过的经历。在我看来,暂停火炬传递,以及火炬传递之前的默哀,在共同表达悲伤之情的同时,还表达了对生命的极大尊重。人民高于一切,生命高于一切。透过北京奥组委的决定,生命的尊严在彰显,人性的光辉在闪耀,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升华。可以这么说,经历了大地震的奥运火炬,深深烙上的就有尊重生命的特殊印记。
北京奥运火炬的传递,让我们对爱心的伟大有着从未如此真切的体会。奥运火炬传递梦想,传递奥林匹克精神,也传递爱心,传递感动。特别是汶川地震发生后,奥运火炬的传递活动,理所当然应当体现抗震救灾元素。事实也是如此,许多人在火炬传递活动中,为灾区捐款捐物,奉献爱心;有一些火炬手,将火炬拍卖,筹集善款,支援灾区;更多的人们则以自己一颗爱心,用自己理性的行动,为奥运呐喊,为灾区加油……凡此种种,事无巨细,无不体现了拳拳爱心。也正是在这种爱心的激励下,全国人民心在一起跳,泪往一处流,劲朝一处使,抗震救灾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
无疑,在历史上,国人从未与奥运有过如此亲密的接触。北京奥运火炬,一路走来,风风雨雨,它凝聚了国人的心血,倾注了国人的情感,烙上了永不磨灭的“中国印”。这份特殊的中国记忆,给奥运火炬增添了新的魅力,将永远铭记在奥运的历史上。
杨阳:梦圆钢城
杨阳手持火炬进行传递。新华社发
7月6日上午10时许,奥运火炬接力嘉峪关传递进行到最后阶段,嘉峪关城楼上出现了第205棒火炬手、前著名短道速滑运动员杨阳的身影。当她从第204棒火炬手、甘肃省副省长郝远那里引燃火炬并微笑着展示时,观众爆发出一阵阵欢呼。
杨阳是吉林长春人,曾4次参加冬奥会,8次参加世锦赛,与队友一起夺得4枚冬奥会银牌、1枚铜牌。她参加过2006都灵冬奥会火炬接力,退役后在某网站体育频道工作。虽然已退役,杨阳还是以自己的方式参与奥运。她在网站上开设了“奥运大讲堂”栏目,介绍一些运动员夺冠的过程,传播奥运精神。
7月5日晚,杨阳在嘉峪关接受了记者采访,杨阳说,奥运会能够在北京举行,感到特别自豪。国家短道速滑队在兰州西部欢乐园集训的两年中,虽然训练繁忙、艰苦,没有过多了解甘肃,但甘肃独特的风土人情还是给自己留下了难忘的回忆。
“这次作为火炬手再次来到嘉峪关,看到了一座现代化的城市和古老文化的交融,亲身感受到了嘉峪关市民对圣火传递的热情。能够在这里传递奥运圣火,感到非常骄傲和荣幸。”杨阳说。
(本报嘉峪关7月6日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