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难时刻,他们点亮希望的烛火
甘肃省抗震救灾先进事迹报告团第一分团发言摘登
爱心,在这里传递

天水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安定文
我叫安定文,是天水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在这次抗震救灾中,我主要负责援助陇南灾区救灾物资转运的组织协调与现场指挥。
5月13日晚10点,接受负责转运物资的任务后,我深感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救灾物资就是救命物资,抗震救灾战,打的就是物资运输战!我紧急抽调58名机关干部组成7个工作小组,兵分五路紧急行动。从5月14日凌晨4点开始,中央和省上调拨的救灾物资源源不断运抵天水,物资转运工作一天接一天在紧张有序中高效运行。物资有地方卸了,怎么将大批物资尽快运往灾区,成了当务之急。我安排两个卸货站平行展开作业,组织包括市直机关干部、驻市部队留守人员、志愿者在内的800多人的装卸队伍,和从平凉、定西、宁夏等地紧急调运的580多台运输车辆,经过57个小时的连续奋战,于19日凌晨4点,将3万多顶帐篷和被褥、食品等救灾物资全部运往陇南灾区。
从5月13日深夜到6月20日,经过30多个昼夜的连续奋战,我们先后将13个省市和8个国家运抵天水的37800多吨、涉及26大类、5800多万件救灾物资通过汽车运送和空运全部运往陇南等地震灾区,有力地支援了陇南抗震救灾工作,发挥了救灾物资中转基地和“大后方”的作用。
“天路”送真情
兰空司令部作战处战训主任高宏图
我叫高宏图,是兰空司令部作战处战训主任,兰空赴陇南灾区抗震救灾空运空投野外保障组组长。
5月13日中午,甘肃省委领导给兰空首长打来求援电话,请求向灾区空运空投救灾物资。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兰空赴陇南灾区抗震救灾空运指挥部的应急行动预案迅速运转起来,一场与时间抢生命的紧急大空运全面打响!
5月14日,是空运救灾物资的第一天,也是最为紧张忙碌的一天。经过一个多小时的飞行,我们到达陇南市上空。正要着陆时,机长发现着陆场是河滩,地面上都是鸡蛋一样大小的石头,飞机降落时容易吹起碎石伤人。只好再盘旋寻找新的着陆点,一圈又一圈,终于发现了一块百米见方的空闲耕地,稳稳地降落下来。一看到飞机,老百姓都自发地跑了过来,围在着陆场四周挥舞双手,欢呼着、跳跃着……他们激动地说:“一看见飞机来了,就知道空军来了,我们就有救了!”。随着着陆场的确定,空中救援通道首先被成功打开!
从5月13日到18日,我们紧急出动飞机55架次,飞行56小时47分,在第一时间将药品、食品、帐篷等17.5吨救灾物资空运到灾区人民手中,从空中筑起了一条挽救生命的“绿色通道”。
昼夜兼程解危难
驻甘某红军团三营九连一班班长李愿
我叫李愿,四川省汶川县映秀镇人,驻甘某红军团三营九连一班班长。
5月12日下午2点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8.0级大地震,震中就在我的家乡映秀镇。在生我养我的这片土地上,一幢幢楼房倒塌,一条条道路塌方,一座座桥梁中断,一个个生命瞬间消逝……
5月18日,我才得知爷爷奶奶都在地震中遇难,我真想马上给连队打报告请假回家,尽一尽孙儿的孝心。但一想到自己是名军人,我又犹豫了。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化悲痛为力量,为灾区群众分忧解难!
5月21日,我团临危受命,紧急赶赴陇南灾区。5月22日凌晨,部队昼夜兼程15个小时抵达陇南灾区。拆除一座座危房,修整一条条公路,搭建一个个帐篷,我和全团官兵顾不上休息,奋战在抗震救灾第一线。
大地震给许多人的心理也造成了沉痛的创伤,我坚持每天进村入户了解情况,帮助多名有思想顾虑的受灾群众找回了重建家园的信心。
6月1日,视察灾区的胡锦涛总书记亲切接见了我,并语重心长地勉励我:“在失去亲人的情况下,你仍然坚守岗位,展现了一名军人的本色,我为你的成长进步感到高兴!”
用双手托起新生命
陇南市礼县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医师刘双屏
我叫刘双屏,是陇南市礼县第一人民医院妇产科医师。
5月12日中午,我收治的产妇赵凤会马上就要分娩了。我们立即扶她进入产房,做着接生的准备。2点28分,突然传来一阵“轰隆隆”的响声,脚底下摇晃起来,产床也在微微颤动,楼道里传来喊声和惊恐的尖叫声。我马上意识到:“地震了!”我们的身子左右摇晃,站都站不稳,我对赵凤会说:“别动,坚持,再用点力!”赵凤会哭喊着说:“刘大夫,快走!不然来不及了!”可我怎能不管她和孩子呢?我继续鼓励赵凤会,让她再加把劲。终于,孩子生出来了!从产房一出来,我就瘫在地上,只觉得全身酸软无力,手不自觉地抖了起来。回想起刚才的情景,我心里有些后怕。如果当时我撒腿就跑,或者稍有含糊,丢掉的可是两条人命啊!
事后有人问我:“当时那么大的地震,你不怕吗?连产妇和家属都放弃了,你还不跑?”我说:“能不怕吗!可当时只有一个念头,就是要让孩子平平安安地出生!”
就是这样,在地震后的12天里,我们亲手迎接了33个小生命,全部母子平安!孩子们一声声稚嫩清脆的哭声和产妇们一张张喜极而泣的笑脸,给了灾难最有力的回击!
危难时刻金盾更加闪亮
陇南市武都区公安局洛塘派出所副所长刘周文
我叫刘周文,是陇南市武都区公安局洛塘派出所副所长。
5月12日,是洛塘镇群众赶集的日子。周边村镇的老乡们从四面八方赶来,街面上热闹非凡。下午2点多,伴随着一阵刺耳的轰鸣声,大地突然开始震颤,柜子中的档案霹雳啪啦往下掉,我的第一反应是地震了!我和战友刘海涛、肖书文、陈明庆一起冲出派出所大门,冲向街头赶集的人群。我们四个人边跑边喊,分头招呼人们向马路中间聚集。“往中间站!快!”“往我这儿靠!别乱跑!”看见警察出现,慌乱的人群好像有了主心骨,纷纷向我们指定的区域靠拢。
惊魂未定,我又想到我担任法制副校长的洛塘中心小学。我们急忙赶到学校,老师和学生们已撤出教室,我们赶紧和老师们一道,迅速将这些学生安全疏散到洛塘河坝的河滩地带,此时离地震发生不足一小时。随后我和民警陈明庆驱车沿通村公路开始搜救。我们一边动员群众搭建简易帐篷,搬运必要的生活用品,一边穿梭于村镇之间,维持治安,排除险情,连续两天两夜没有合眼。
金色盾牌,热血铸就。在重建家园的征途上,我们将一往无前,重担勇挑!因为,我们是人民的警察!
为了村民豁出命也值
陇南市西和县姜席镇马窑村党支部书记马贵玉
我叫马贵玉,是陇南市西和县姜席镇马窑村党支部书记。
5月12日下午2点多,地面开始剧烈晃动,山就像要迎面压下来一样。看到不远处有许多房屋接连倒塌,整个村庄顿时被尘土笼罩。紧接着,哭喊声四起,我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不好,赶快救人!”。这个时候,许多人去地里了,留在家里的都是些老人和小孩。一想到这些,我转身拔腿往李大爷家跑。生死关头,大家都往山下跑,我却往危险最大的山坡上跑。
许多房屋倒塌,加上余震不断,妥善安置受灾群众,成了当务之急。我迅速组织村民用自家晒粮食的塑料布、木棍搭建简易帐篷,确保每一户受灾群众都能在安全的地方过夜。
5月16日,由于连日劳累,我在帮受灾群众搭建帐篷时,眼前一黑一头栽倒在地上。醒来时,我发现自己被送到家中,正在输液,我拔掉针头站起来就往外走。李生林大爷拄着拐杖也赶来看我,他按住我说:“娃,要不是你,我们啥都没了,后头的事情还多着呢,身体要紧啊!”看着这么多人关心,我的眼泪忍不住就流了下来。我心里想,只要村民们安全,就是豁出这条命也值!
像母亲那样做人做事
陇南市武都区池坝乡九年制学校教师贾莉
我叫贾莉,是陇南市武都区外纳乡吕赵教学点老师王桂英的女儿。
妈妈是一个有着32年教龄的老教师。吕赵教学点只有她一个老师,带着小学三个年级23名学生。5月12日那天,妈妈和她的学生经历了一场生死劫难。
当天下午两点多,大地震发生了。妈妈赶忙大喊:“地震了,同学们,不要挤,快点往外跑!”妈妈一边让三年级学生赶快往外跑,一边把一二年级的学生往外拉。有好几次,屋顶落下的瓦片和土块砸中了她的肩膀、脊背,她却浑然不觉。当时,她只有一个念头:只要还活着,就要把学生们都救出来,一个也不能少!她使出全身力气将两个学生推了出来,又抱起两个最小的女生往外跑。就在妈妈即将迈出门的一刹那,身后的两间瓦房轰然倒塌,她挣扎着,紧紧地把孩子们拢在一起,数了好几遍才数清人数:“23个学生,一个也没少”。这时,妈妈禁不住放声大哭起来。
地震后的第三天,妈妈和学生们在土堆瓦砾中翻出有用的课桌、书本,在好心人和村民的帮助下,搭起了一个简易帐篷教室,第四天,三个年级的学生正式复课了。看到孩子们灿烂的笑容,妈妈仿佛看到了充满希望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