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圣火到达敦煌的时候,别具一格的敦煌火车站正式竣工。
这座面积达1万多平方米的现代化建筑,融汉代“质朴强健”和唐代“雍容开朗”于一身,被誉为全国新建车站“六颗明珠工程”之一,是敦煌市“十大景观工程”,也是甘肃省第二大火车站。站台钢结构风雨棚施工,荣膺甘肃技术成果一等奖。浮动式连接玻璃幕墙工艺,获得全国工程建设质量管理成果奖。
完成这件“艺术品”的,就是胡锦涛总书记曾亲切接见过的青藏铁路建设“铁军”———中铁二十一局集团公司。
每一个设施,每一处装饰,都是一件件精雕细琢的工艺品
在宽敞明亮的一楼候车大厅,预报列车车次的电子屏幕上正在滚动播放信息,介绍敦煌的画面在巨型彩色电视迎面扑来;天蓝色的座椅清爽大方,乘降电梯正在试运行,为方便旅客而制作的导示牌整齐摆放。站在二楼大厅,环顾四周,通透明亮。
在车站里,每一个设施,每一处装饰,都是一件件经过精雕细琢的工艺品。中铁二十一局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柴顺林说:“敦煌车站的工艺,可保证50年不落后!”
从进站口到站台,精美的历史文化浮雕镶嵌在站房四周,淡黄色地砖铺成的色条向前延伸,两排银色的钢柱支撑着网架钢梁跨越南北两个站台———这就是车站无柱风雨棚。这项工程全部达到技术要求,在甘肃省技术成果评审中荣获一等奖。
每一道工序,每一个焊点,都做到了安全责任到人
在敦煌站施工的全过程中,安全被拔到了最高点。风雨棚和室内装修等大多属高空作业,施工前,项目部对施工人员进行了安全培训考试;施工中,则加强施工过程的安全监控。按照施工要求,候车室外墙采用伊朗黄洞石材料,且全部为竖挂和横向粘贴。面对竖砖挂贴,没有固定架,孔隙率较大等一系列难题,总工程师马国俊带领15名QC小组成员,经过技术攻关,采用特别工艺,确保了外挂墙砖平整,结实安全。进场作业的1000多名技术工人,都是经过公开招用,严格资格审查,做到持证上岗,并全程实行自检、互检。每一道工序,每一个焊点,都做到了安全责任到人。
铁道设计专家徐尚奎说,敦煌火车站不仅一座漂亮的建筑,更是一座放心的建筑。
每一块砖头,每一条缝隙,在他们眼里都被放大了无数倍
确保“飞天奖”,争创“鲁班奖”,这是敦煌火车站项目工程参建干部职工从一开始就给自己树立的追求目标。
2006年冬季,正值站房主体工程施工的紧张时期,干部职工顶风冒雪,大干70天,当年完成了主体封顶任务。为把敦煌火车站建成精品工程,中铁二十一局的干部职工倾注了全部心血和智慧。冬天,在低温下施工时,建设者们给车站裹上了保暖的“被子”———站房墙体四周采用地铺热毯,围挡彩条布、草帘、搭建暖棚等措施,确保他们手下的一笔一画清晰,精致。在新浇灌的两层墙体保温中,他们还采用给墙体挂电热毯、盖保湿布和棉被等办法,保证各种图形表现效果达到最好。
为给这座国际旅游古城交出优质产品,中铁二十一局干部职工把质量第一的标准落实到每一次作业的细节中。无论是屋檐的施工、墙体瓷砖的粘贴,还是室内设施的安装,干部职工都像制作“工艺品”一样进行细心绘制。2007年初,正值站台台面花岗岩铺砌施工,100多名技术工人每天同时作业,每人手里拿一把平整度检测的尺子,随时检测铺砌的质量。他们的身后,则是项目部的质量监管人员,在他们眼里,每一块砖头,每一条缝隙,都被放大了无数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