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推动“作风建设年”活动的深入开展,积极参与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天水市第四人民医院将“作风建设年”活动与创城工作有机结合,进一步优化诊疗环境,改善医疗服务,改进工作流程,提高服务质量,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多举措提升文明服务水平,助力全市文明城市创建工作。
文明城市的创建体现在日常工作中,需要从点点滴滴做起,从院内到院外,各项工作环环相扣,相辅相成,都是不可或缺的环节之一。

强化门诊管理,落实便民惠民措施。加强门诊工作人员管理,增设服务窗口,优化便民服务流程、细化便民服务措施,主动延伸服务链,严格落实好首问负责制,规范服务、文明用语,及时帮助患者解决困难,为患者提供便捷、高效、优质的医疗服务。持续完善母婴室基础设施,为母婴室配备了婴儿床、打包台、长条桌、饮水机、洗手台等设施,在门诊大厅等各处增加了候诊椅、窗口凳、推车、轮椅、等便民设施,同时畅通了院内所有无障碍设施,保障行动障碍患者安全就医。

多措并举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围绕志愿服务站建设,明确志愿者服务工作制度和职责,完善志愿服务站设施,在站内配备了饮水机、便民工具箱、雨伞、无障碍书写板等便民工具,为就诊患者提供便利。同时,志愿者们身穿红马甲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帮助患者在自助机上完成挂号、缴费、打印检查单等一系列就医流程,并引导就医人员有序排队,方便患者快速、高效、有序就医。

改善院内环境设施,提升医院服务形象。定期检查更新院内标识标牌,确保了各类导视标识易识别、准确性高、方向性强,充分利用展板、广告牌、等形式展示行业规范、就医流程、医保政策等内容,引导患者准确、有序就医。持续强化医院绿化、卫生保洁、控烟等工作管理,每天安排控烟员定期巡视,及时劝阻吸烟等不文明行为,卫生保洁员每日对院内环境卫生进行清扫,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持续改善就医环境,为患者和职工营造温馨、舒适的就医环境。

发挥志愿服务作用,助力疫情防控。医院抽调职能科室工作人员作为志愿者,积极协助核酸采样点完成核酸采样工作,维持采样点工作秩序,引导市民严格落实“一米线”,帮助市民完成核酸检测扫码、缴费等流程,及时协调解决市民困难,确保核酸采样工作快速高效。安排专人坚守包抓小区疫情防控值守点,对出入小区人员和车辆逐一进行扫码和检查,发现外来人员及时查看行程并登记信息,持续跟踪联系,切实加强外来人员管控,落实疫情防控各项工作要求。

在做好院内相关工作的同时,我院积极组织干部职工深入“包街”路段和包抓小区清理环境卫生,打扫卫生死角,及时对光明巷小区内的牛皮癣和小广告进行了清理,并对占道经营、乱摆摊位、乱停乱放等不良行为进行了现场劝导,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医院周边环境。
活动中,大家自觉发扬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主人翁”精神,严格对照“卫生好、秩序好、设施好、市容好、宣传好、文明程度指数高”的“五好一高”标准,切实做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在为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贡献力量的同时,也拉近了医院与社区居民之间的距离,增强了沿街商户和居民们的“创城”意识,进一步提高了大家对创城工作的知晓率、支持率和参与度,也示范带动着更多的人自觉维护城市环境,引导市民提升文明素质,使文明城市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下一步,市四院将继续持续深化“作风建设年”活动,扎实推动创建文明城市志愿服务活动常态化、精细化、长效化、制度化,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切实增强创城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形成“人人参与创建、人人共享创建成果”的浓厚氛围,号召全院干部职工努力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用实际行动为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和天水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贡献自己的力量。(党政办公室 王超逸)
(来源:天水市四院 转载:康翠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