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春来临之际,万家团圆之时,辛辛苦苦在外劳作了一年的农民兄弟,本该在其乐融融中与父母、妻子、儿女在家同渡新春佳节。然而,甘谷1万多农民兄弟却反其道而行之:别人回家过年,咱们出门挣钱。这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甘谷劳务经济呈现的新常态。
2015年,尽管甘谷劳务经济较快发展,但由于受基建项目压缩、房地产开工不足等因素影响,不少农民工无活可干。“去年我正月十六就出门了,先是南下深圳,老板说要在一个月后才开工,不得已北上到新疆一家砖厂,干了40多天,因砖积压暂时停产,没办法又回兰州干了一家建筑企业的续建工程,一个月后活干完,只得回家,浪费了好多时间,搭了不少车费,却挣了很少的钱。”大庄乡农民王伟志说这话时显出一脸的无奈。
困难与希望同在,挑战与机遇并存。农历腊月底,记者在甘谷火车站看到,不少农民尤其是青年妇女背着大包小包,前往上海、天津、广州等地,来自安远镇黄鹤村的农家妇女王彩明告诉记者,她们之所以选择春节前去城市打工,是因为不少工厂的员工都要回家过年,出现“用工荒”,她去年也就是这个时候和同村的3个姐妹去上海的一家饭店打工,找工作容易而且工价高,她就在饭店干了3个月,怀揣万余元现金回家了。今年她又与饭店电话约好,带着邻村16个姐妹去上海打工。而来自白家湾乡宋家岔村的宋明明带着同村的3.个男青年去深圳一家电子企业当保安,宋明明高兴地说,孩子上大学正用钱,干保安工作一年,月工资3000元,不愁明年无处打工挣钱了。
为了全力做好反季节劳务输转工作,甘谷县委、县政府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深入摸底春节期间有打工愿望的农民工的意愿与去向,县上4个驻省外劳务工作站积极与用人单位联系、协调,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输出。据不完全统计,至农历腊月底,甘谷县去广东、武汉、上海、新疆、内蒙等地外出务工的劳务大军已达1万余人,为“十三五”开局之年劳务经济大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