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天水新闻>>麦积>>正文
【聚焦民生】脱贫同奔小康 一个都不能少(组图)
(2016-2-13 9:21:35)  来源:麦积区新闻中心 作者:尤斌  打印本页

脱贫同奔小康 一个都不能少

——麦积区精准扶贫工作综述

  “现在的日子真的是有盼头了,明年再扩大产业规模,好好大干一场,就可以脱贫致富了!”麦积区党川乡石咀村村民焦小梅笑着说:“以前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家里的日子一直过的紧巴巴,生活很艰难,想改变现状却苦于没有门路与资金,没想到精准扶贫不仅有免息贷款,还有好多好政策,真的是让我一下看见了脱贫的希望。”



(村文化广场)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目标。谁不想过上好日子?麦积,不能靠后。全国同步小康,麦积,不想拖后腿!

  麦积区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区和六盘山特困片区国家重点扶持县区,现辖17个乡镇、3个街道办事处,379个行政村,总人口63.59万人,其中农村人口45.4万人。2014年精准识别出建档立卡贫困户24588户10.3万人,贫困发生率22.7%,贫困户致贫因素多样,是减贫脱贫最难啃的“硬骨头”,在新常态下要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会议安排部署)

  蓄力,再起航,只为精准扶贫!全面小康,一个都不能少!麦积区紧紧围绕“六个精准”要求,以落实全省“1+17”精准扶贫方案、市区“1+18”精准扶贫方案、实现“六大突破”为重点,大力实施全省“1236”扶贫攻坚行动、全市“1461”和全区“2613”扶贫攻坚工程,凝心聚力,攻难克艰,精准发力,在走向全面小康的道路上坚定前行。



(区委书记张智明督查精准扶贫)

  ——健全体系,精准发力

  没有制度体系的保障,任务的落实就要打折扣。麦积区围绕“盯到乡、定到村、扶到户”精准帮扶措施落实,建成区、乡、村三级精准扶贫组织机构,建立“4211”工作落实责任机制,由区四大组织主要领导包抓4个特困片带,2名县级领导包抓1个乡镇,1名科级干部包抓1个贫困自然村,1名帮扶干部至少包抓1户贫困户,并由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包抓最困难的户,示范带动广大帮扶干部抓好“1+17”方案各项措施的落实,统筹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健全督导考评机制,制定出台了《麦积区区管科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精准扶贫实绩考核办法》,《麦积区精准扶贫工作问责暂行办法》等方案,树立了“干得好受表彰奖励、干不好受警示惩戒”的干事导向。



(区委副书记、区长成少平督查精准扶贫)

  ——改善基础,强化动力

  元龙镇青龙村,一个远离主镇区的偏远贫困山村,交通不便、缺乏饮水是导致这个村子一直贫困的主要因素。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通村公路硬化了,安全饮水也解决了。党支部书记张月明告诉记者“精准扶贫就是好,现在路通了,水来了,村里一下子活了,群众的心也活泛了,发展产业脱贫致富有希望了,生活更有奔头了。”



(帮扶工作队入户)

  一个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基础条件的改善。麦积区紧紧围绕贫困村、贫困户发展需求,突出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富民产业培育、公共服务保障、能力素质提升、金融资金支撑等六大突破攻坚重点,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完善了区、乡、村、户四级扶贫项目库,增强了精准扶贫的针对性。大力完善贫困村基础设施,2015年整合省级“1236”扶贫攻坚行动项目资金7.69亿元,落实区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071万元,实施了总投资5900万元的7乡镇21个整村推进项目,完成农村通畅工程279.5公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17处、标准化村卫生室106个、75个“乡村舞台”建设、易地扶贫搬迁775户3587人、危房改造3000户……精准扶贫开展以来,麦积区农村的基础设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产业的发展、群众生活的改善打入了一针强心剂。2015年全区共发放精准扶贫专项贷款7.81亿元,占任务7.74亿元的100.9%。其中:发放个人类贷款7426户36967万元,占总发放额的47.33%;发放组织类贷款8233户41137万元,占发放总额的52.67%。



(陇原巧手培训)

  ——紧盯目标,产业富民

  “家里的花椒、核桃都快要挂果了,今年又带贷了5万元的专项贷款,多种了几亩果园,以后的收入就又保障了,多亏了政府的帮扶。”中滩镇漆李村贫困户李秀珍高兴的对记者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变“输血”为“造血”,必须要将救济式扶贫转变为开发式扶贫,扶持农民发展特色产业,增强自身“造血”功能。



(村级活动场所)

  麦积区围绕实现减贫目标,大力培育发展富民产业,变输血为造血,不断增强贫困村、贫困户发展的内生动力。大力开展“培育产业增收年”活动和以“人均1亩果蔬园,户均1人搞劳务,户均出栏2头大牲畜,家庭收入3万元”为主要内容的“1123”增收工程,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思路,坚持因地制宜、因户施策,精准谋划、合理布局,有组织有规模地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林果、养殖、蔬菜产业已覆盖全区379个行政村,其中170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均确立了主导产业。目前,全区累计建成万亩以上林果基地6个、千亩以上基地140个,建成标准化养殖小区72个,发展设施蔬菜9.25万亩;培育发展重点龙头企业216家,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756家、家庭农场68家。同时探索发展富民产业的新模式,采取“基地+贫困农户+产业”和流转土地收益分红的方式带动贫困户致富。通过引导贫困农户与龙头企业有效对接,带资入企的8233户贫困户年可获得收益4000元,2730名到企业务工的贫困人口今年可实现收入2309.42万元,人均收入近8460元。目前全区林果面积达到65.2万亩,其中13716户贫困户发展林果产业6.67万亩,组织输转务工人员11.15万人(次)、创劳务收入16.67亿元,其中组织输转贫困户务工人员2.3万人(次)、创劳务收入1.16亿元。



(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发放)

  ——驻村帮扶,精准到位

  “驻村工作队在村里干了很多事实,不仅帮我们把主巷道路硬化了,还安装了路灯……”说起驻村工作队,马跑泉镇崖湾村村民王新民激动地说。该区将驻村帮扶队作用发挥,作为推动精准扶贫措施落实的主抓手,整合帮扶力量,提升帮扶能力,将双联干部与农业专业技术人员、大学生村官等608名干部整合,组成了170个驻村帮扶工作队,并由双联单位选派科级以上干部担任队长兼任第一书记,实现了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村和贫困户,干部联系“两个全覆盖”,推动了双联干部和驻村帮扶队力量整合、资源共享、目标同向。同时加强政策培训,有效解决驻村帮扶工作队“干什么、怎么干”的问题,强化帮扶队员工作保障,保障工作队员安心驻村工作,形成了“不敢回、不能回、不想回”的共识,使工作队员蹲得住、干得好,在精准扶贫主战场切实发挥生力军作用,使精准扶贫各项政策切实落实到村到户,精准到村到户。



(农村安全饮水)

  ——双联扶贫,深度融合

  该区按照落实“重在联、贵在为、深在制”的工作要求,坚持以落实“八个全覆盖”和“五件实事”为重点,不断强化工作措施,着力推动双联工作与扶贫开发融合发展,坚持把政策宣传、科技技能培训作为提高群众致富能力的主要举措,整合人社、扶贫、农业等9个部门培训资源,深入全区17个乡镇170个贫困村,对有培训需求和就业愿望的劳动力,通过“订单培训”等形式,先后开展各种培训180余期、培训农民4.06万人(次)。注重帮办实事,解决发展难题。累计发放妇女小额担保贷款4.39亿元、双联惠农贷款7053万元,目前,130个省、市、区级双联单位共帮办民生实事700余件,捐助帮扶资金300多万元,有效解决了一些关乎贫困村群众生产生活的难题。



(村卫生室)

摄影相关图片
天水市2016年迎新春文艺晚会(图) 夜幕下的天水 景色美如画(图) 天水在线航拍天水夜景(图) 天水年味浓 大红的灯笼挂满城(图 天水城大红的灯笼亮起来(图) 年关临近 年货上街(图) 天水城落下2016年的第三场雪(图) 走进新阳镇赶年集(图) 天水城落下2016年的第二场雪(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