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甘肃新闻>>甘肃>>正文
感动甘肃·2012’十大陇人骄子候选人事迹简介
(2012-12-21 7:06:52)  来源: 甘肃日报  打印本页

   01于成学:大山里的助学义工

  现年44岁的于成学,是崆峒区关工委办公室副主任。他的另一个身份,是蓝天助学组织负责人。《人民日报》说他“点亮大山深处的希望”,《中国青年报》说他是“豪饮孤独”的大山义工。

  2006年,于成学联系多名网友共同创办了“蓝天助学”网站。

  7年来,于成学靠着一台电脑,联系着全国各地的爱心人士,尽心竭力,为甘肃的教育事业默默奉献,全力牵线搭桥资助贫困学生及山村学校。“一个人诚心向善,他的许多言行就简单而且低调了。”这是于成学写在受助学生档案里的一段话。

  7年来,于成学在个人繁重的教学之余,靠着一双脚,走遍了平凉的沟沟坎坎,走访了上千户贫困家庭,拍摄了上万幅照片,开展“相约六一,让爱走进大山”感恩教育活动无数次,为崆峒区内的9所乡村幼儿园捐赠玩具及少儿读物价值近10万元,发放衣物、文具、体育用品等数万件。

  7年来,于成学通过网站累计发动全国各地的爱心人士捐资160多万元,救助了全省范围内的990名贫困学生。通过助学网站,在全省建立“蓝天爱心图书室”82所,其中平凉市就建成55所,并为每个学校配备1000到2000元不等的体育器材,全省总计捐赠图书超过10万册,价值200多万元。

  2012年1月,于成学被人民网评为第六届人民社会责任奖“2011杰出贡献人物”。2012年2月共青团甘肃省委授予他“希望工程”20周年贡献人物奖。

   02马继东:小康路上领头雁

  走进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木河乡庄河村,呈现在面前的是一幅美丽的新农村画卷。把昔日的“上访村”变为小康示范村的引领者,正是庄河村这个回族聚居村的当家人——马继东。

  庄河村是一个纯回族村,信教群众分为三个派别。2011年1月,马继东担任村支部书记后,把社会和谐稳定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他经常深入群众家中,详细了解群众诉求,制定了村里的发展规划,并协调联系相关部门修河堤500米。

  庄河村地处城郊,因山体滑坡需要搬迁,新村的选址成为难题,马继东想到了邻村官泉村。但在邻村建新村这是没有先例的。在他的奔走呼吁和在县、乡的协调下,问题迎刃而解。目前,异地搬迁项目建设进展顺利。“一个村子没有产业,就谈不上发家致富奔小康。”马继东深深地认识到这一点。在省、市、县、乡的广泛调研和帮助下,庄河村把蔬菜种植、养殖和劳务输出确立为全村的主导产业。针对群众资金短缺难题,马继东个人担保,为30户村民协调落实妇女小额担保贷款150万元。

  让村里人都富起来,是马继东的美好愿望;改变村里的基础设施和生活生产条件,更是马继东的现实目标。在马继东多方联系下,庄河村通往外面的第一座小桥已经建成通车,“一事一议”小巷道硬化已全部完成。

  尽管做了许多事,但马继东表示:“离群众的要求还有差距,我要继续努力。”

  03王锁民:荒漠中的“绿色”科学家

  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教授王锁民身上,积聚了太多梦想的元素。

  有人说,他怀揣的是一个像袁隆平一样“禾下乘凉”的“科研梦”。为此,他渴饮咸水,饥餐风沙,10余年奔走在西部大地的戈壁荒漠,系统阐明了荒漠草原典型盐生、旱生植物的抗盐机理,获国家发明专利5项,为我国西北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

  王锁民教授在民勤和阿拉善的野外调查中发现荒漠植物梭梭、霸王和白刺在含盐量很低的沙漠中能大量吸收积累钠离子以适应干旱环境。他带领科研团队进一步揭示了钠在荒漠植物适应干旱环境的机理,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后,得到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德国哥廷根大学著名树木学家认为“关于干旱胁迫下霸王利用钠来挽救其正常生长性能的发现令人振奋,为改善干旱区植物的生长开辟了新的前景”。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近年来,王锁民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国家863计划等科研项目共16项,获省部级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同时,“荒漠草原典型盐生植物适应逆境的机理”研究成果使我国盐生植物抗盐机理的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我国盐碱化治理和栽培作物抗盐性遗传改良奠定了基础,也为他们赢得了2011年度甘肃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04包永平:洪灾前敲响生命之锣

  包永平,岷县禾驮乡哈地哈村农民灾害信息员。他没有办公室,有的只是一面铜锣。正是他和他手中的铜锣,挽救了全村928名群众的生命。

  2012年5月10日17时30分许,暴雨冰雹倾盆而下。包永平马上警惕起来,赶紧走出屋子,仔细观察雨势和汛情,当断定可能有大洪水时,火速拿上铜锣,冲出了家门。“当、当、当!”急促的锣声在村子中回荡。此时,第一波洪水冲出山谷,转眼漫过河床和耕地,冲进了街道。

  哈地哈村两边是山,202户村民依河而居,沿纳纳河谷绵延约1公里地。包永平疾步在街巷中奔跑,一边使劲敲着铜锣,一边扯着嗓子喊:“大水下来了,快往后山上跑!”跑着跑着,碰到了另一名灾害信息员包孝顺。于是两人分头跑,一个往上村,一个往下村,边敲锣边呼喊。洪水越涨越高,包永平没有退缩,继续奔跑呼喊,锣声始终没有停歇。村民们听到报警,纷纷向后山上跑去。到下午6时30分许,村里人全都撤到了后山上。这时,第二波洪水下来了,沿河的房屋瞬间消失……洪灾几乎摧毁了哈地哈村,但由于报警及时,全村无一人伤亡。包永平松了一口气,又投入到紧张的抢险救灾当中。

  5月17日,由于在抢险救灾中表现突出,包永平被批准火线入党。他说:“我要努力发挥共产党员的模范作用和先锋引领作用,平时严要求、多历练,关键时候站得出、顶得上,践行一名普通农民党员的誓言!

   05兰卫兵:深山牧区“离不开的人”

  24年间,他为深山牧区群众义务放映电影6000多场,服务近20万人次,走过的路能绕地球两圈半。他就是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康乐乡义务放映员兰卫兵。

  上世纪80年代,肃南牧区群众文化生活还很匮乏,电影是牧民们最重要的“文化大餐”。1988年,23岁的兰卫兵当上了放映员,任务是给红石窝等5个村每村每年放30场电影。5个村每村每年30场,听起来不难,走起来难。肃南地广人稀,兰卫兵放电影的杨哥、寺大隆等地,平均海拔4000米左右,中间要翻9道大山梁,赶着牦牛得走整整6天,放一场电影来回需要十几天,风餐露宿、日晒雨淋是家常便饭;有的地方牛驮过不去,还得把机器卸下来,自己肩挑背扛。

  有一次巡回放映途中,碰上大雪,山顶上突然滚下一块大石头,驮着放映机的牦牛受到惊吓,滚到了200多米远的山坡下,牦牛受伤了,机器摔碎了,兰卫兵坐在雪地上哭了:他挂念的,是等着看电影的乡亲们。由于常年爬冰卧雪,兰卫兵患上了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双腿严重变形。但兰卫兵说:“虽然苦,看到牧民兄弟看上电影就像过节一样高兴,那些苦也就不算什么了。”

  金子般的心换来金子般的情。牧民们都把兰卫兵当成了亲人,每当他要来,人们都早早地在路边等候;放映结束时,牧民们总要拉着他到家里喝茶吃饭。牧民张成说:“这么多年了,兰卫兵从没耽误过放映,不容易啊!他真是我们牧民离不开的人!”

   06田彬峰:让短暂人生绽放绚丽光彩

  2012年10月23日晚,田彬峰走完了他38岁的人生道路。生前,他只是一名普通的钳工,走过了一段短暂的人生之路,却绽放出绚丽的光彩。

  田彬峰是酒钢集团宏兴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储运部一名点检钳工。他17年如一日,兢兢业业奋战在生产一线。今年4月,他感觉身体不适,但依然坚持工作。拖到6月,腰部疼痛实在难忍,他才到酒钢医院做了检查,被确诊为胰腺恶性肿瘤晚期。

  不能就这样束手待毙,一定要为单位留下一部指导职工规范设备点检维修的操作手册,这也是田彬峰多年的心愿。于是,他每天抱着笔记本电脑忙个不停。很快,止疼药不管用了,他就要求医生给他注射吗啡。就这样,经过3个月的艰辛努力,田彬峰由徒弟协助在病床上完成了《储运部工矿设备维修检修使用手册》(机械部分)一书。这部手稿有400多页、近12万字的著作,是酒钢第一本由技师自己编写的教材。

  田彬峰在患病期间的所作所为绝非偶然。1995年到酒钢运输部从事机车检修工作后,就好学习、爱钻研,先后获得单位技术攻关二等奖和“五小成果奖”。2004年调入储运部后,多次获得酒钢集团公司“先进个人”、“三个文明建设标兵”、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2011年被聘为首席技师。

  几年来,田彬峰带领职工为单位解决了上百个影响生产的“瓶颈”和设备改造的难题;过去两年他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和技术优化方案40余项,创造经济价值500多万元。

   07旦正草:草原上的“马背天使”

  她是牧民心中的好“曼巴”,大家都亲切地称她为“马背天使”。桑科草原的每一条沟都曾留下她匆忙的脚印,每一道河都曾映照她忙碌的身影,高原上的每一座山、每一道河都见证着她的赤诚。

  旦正草是甘南州夏河县桑科乡达久滩卫生室乡村医生,1963年出生于夏河县桑科乡曼玛村。作为生长在牧区的藏家女,她从小就立志要当一名医生,为乡亲减病痛、保健康。1994年从省卫校毕业后,凭着对家乡的热爱和特有的自信、自强品格,她多方筹措资金,在海拔3600多米的桑科乡达久滩草原开办起了第一家私人诊所。

  在旦正草的医务生涯中,给妇女进行检查特别是护理孕妇和接生成了她医务工作的重要事务。在牧区,许多孕产妇没有条件住院分娩,常在自家帐篷里没有任何消毒措施的情况下进行接生和分娩。她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为了提高接生消毒率和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旦正草经常无偿到帐篷接生,常常一出诊就是两三天,她的腿脚和胳膊上残留着许多摔伤的疤痕。她无怨无悔,就这样在草原上奔忙了18年。

  18年如一日,无论自己有多累,有多苦,旦正草总是在第一时间赶到病人床前,把火热的温暖送到了每个农牧民群众身边。先后多次被国家、省、州、县评为“乡村医生先进工作者”,被团中央授予中国“五四青年”奖章。

   08孙万仓:冬菜北移的拓荒者

  为了让金色的油菜花盛开在北方的旱寒大地上,55岁的孙万仓一直在争分夺秒地努力着。

  孙万仓是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农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他通过选育推广超强抗寒冬油菜品种,推动冬油菜北移工作,为改变国家油菜种植格局、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持。

  为了解决冬油菜在北方寒区越冬问题,孙万仓在多个育种实验地奔波了12个寒暑,2008年终于成功培育了超强抗寒冬油菜新品种“陇油6号”。“陇油6号”抗-32℃极端低温,抗寒性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是我国唯一能在甘肃河西走廊、西藏、新疆阿勒泰、青海西宁等地越冬的冬油菜品种。2009年,当孙万仓在武汉“863”项目启动会上报告这一研究成果时,引起巨大关注。国内专家鉴定后认为,这项成果是我国油菜育种研究的重大突破,填补了油菜研究的空白。接着,“陇油7号”、“陇油8号”、“陇油9号”也相继育成并通过品种审定。这些品种育成并应用于生产,结束了北方旱寒区不能种植冬油菜的历史。

  2012年2月,孙万仓主持完成的超强抗寒冬油菜新品种“陇油6号”选育及推广应用获得甘肃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6月,他获得第一届甘肃省优秀科技工作者奖;8月,他主持完成的“北方旱寒区超强抗寒冬油菜试验示范”获得甘肃省农牧渔业丰收一等奖。

   09李成环龚大锬:兰州“最美夫妇”

  25岁的李成环是兰州市第二十四中学的代课老师,33岁的龚大锬是兰州市城管执法局广武门中队的一名工作人员。虽然两个人的工资加起来仅2000多元,但他们都热衷于公益事业。

  2010年4月,青海玉树地震后第三天,龚大锬就带着爱心捐助,自发参加抗震救灾,先后为灾区群众捐款2万多元。2012年10月,新婚之夜,龚大锬和妻子李成环商定,再一次到玉树看望灾区孩子,过一个难忘的“蜜月”。10月底,李成环和龚大锬把办婚礼所剩的16000余元全部拿出来,又积极募捐,多方筹措,共募集捐款近3万元现金,购买了700双不同尺码的崭新棉鞋和一批学习用品。

  2012年11月23日,夫妇俩和其他3名爱心人士从兰州出发,满载着爱心和温暖奔向灾区的孤儿。途中,李成环高原反应和妊娠反应严重,但她仍然坚持克服;到达结古镇后,又不辞辛劳,亲手为孩子们发放棉鞋和学习用品。在玉树县八一孤儿学校,看着穿上新棉鞋的孩子们欢笑着奔跑着,李成环对大家说:“希望我们的关爱行动能给孩子们弥补缺失的父爱和母爱。”

  11月25日,完成捐助活动返回至青海果洛州途中,因为降雪后路况不佳,龚大锬驾驶的车辆翻下路基,李成环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25岁这如花一样的年龄。一段爱心绝唱,感动了兰州、甘肃,感动了玉树、青海,感动了整个中国,李成环被称为“最美新娘”,他们夫妇被称为“最美夫妇”。

   10李振生:“跨省双联”谱新曲

  李振生,福建省南安市梅山镇蓉中村党委书记、福建莱克石化有限公司董事长。

  我省双联行动开始后,经省委书记王三运牵线搭桥,李振生提出蓉中村与我省武山县北顺村、会宁县钟家岔村结为友好村,并在蓉中村组建了一支由15人组成的志愿者团队,千里迢迢来到北顺村和钟家岔村,跨省开展双联帮扶。通过实际调研,李振生及志愿者团队在两个村启动实施了“换脑、育种、造血、夯基”四大工程。

  在蓉中村为白银区培训村干部和经济能人98人。资助两村61名特困生每人3000元,其中李振生资助5名学生。将两村50名初中毕业生送到梅山工程学校免费学习实用技术。为两村52名青年每人发放一台笔记本电脑、1000元误工补贴,送到蓉中村参加《市场营销与创办小微企业》培训,并全部安排在蓉顺、蓉家公司上班,边打工边创业。

  在两个村分别成立蓉顺公司和蓉家公司,对年底前入股的农户分红500元至1500元;积极筹办“会宁地膜厂”和“武山化肥厂”;帮助村民创办小微企业,现已注册4个小微企业,还有12个项目正在筹备之中。

  投资75万元购买母羊良种,帮助联系村优化畜种扩大养殖规模。资助联系村修建水泥路、文化广场……

  目前,李振生已自费来甘肃13次。他还全部承担了蓉中村15名志愿者往返于福建和甘肃的飞机票,总计80多万元。由于在双联中的突出贡献,李振生被天水市委、白银市委聘为双联行动顾问,被白银市授予“荣誉市民”。

   11朱勤:克己奉公铁“纪检”

  从警十年,朱勤用敬业奉献、克己奉公彰显忠诚,彰显一名共产党员的本色,树立了新时期优秀纪检监察干部的光辉形象。

  2002年,朱勤从部队转业到定西市公安局,先后担任市公安局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等职务。他视事业如生命,干一行、爱一行,管一行、上一行,仅2011年,就获得“全省优秀纪检监察干部”、“全省公安机关装财工作先进个人”、“全省清网行动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朱勤始终信念坚定,恪尽职守,克己奉公,廉洁自律。分管纪检监察工作后,坚持经常性的廉政教育和谈话教育,开展警示教育和廉政教育讲座,起到了良好的教育警示效果。他热心接待来信来访,依法依纪解决问题,经他接待的案件,没有一起越级上访;对信访信件和举报信件,他直接带人件件核实,并根据调查情况依法妥善处理和答复信访人。在主抓“清网行动”期间,经常深入一线了解行动进展情况,制定追捕方案,上门规劝逃犯家属,甚至身患重病在上海治疗期间,每天都要打电话了解行动进展情况。分管警务保障工作期间,不断加强装备财务工作,提升警务保障水平,却没有利用公款进行过一次私人接待;分管办公室期间,对每一项工作都要亲自协调、督促、把关。

  由于长期忘我工作,朱勤积劳成疾,于2012年5月24日在定西逝世,年仅56岁。他是做人为警的标杆,无声却有力地喊出了“以我为准,向我看齐”的口令。

   12许永莉:情系炼油事业的“女专家”

  许永莉是兰州石化公司炼油厂总工程师。她曾在炼油技术研究与生产应用间无数次地实践,曾用脚步丈量过十里炼厂的每一寸土地;她执著于学习、执著于尝试、执著于创新、执著于积累,用聪慧和坚持创造了多个炼油装置科技发展的神奇。

  22年的职业生涯,许永莉一直在炼油生产装置从事和主管科技工作,为兰州石化的炼油规模发展规划、新建及改扩建装置前期技术准备、技术改造、技术攻关、工艺管理等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她带领着科技团队不断攻坚克难,助推兰州石化向“以科技创新提升核心能力”的战略目标不懈奋进。

  许永莉整日与各种技术资料打交道,善于攻克各类技术难题。在节能节水方面,她牵头组织20多项节能攻关改造,获得经济效益4500万元/年。2010年,许永莉代表兰州石化公司参加了中石油股份公司节能、节水规范试行版的审查修改、炼化技术经济指标项目评审以及集团公司科技部和规划总院组织实施的“炼化能量系统优化研究”重大科技专项项目研发,并在兰州石化全力组织实施。许永莉因此成为甘肃省、国家节能中心节能专家库成员。

  许永莉,一位柔弱的女性,用坚韧不拔的精神,跋涉在科技道路上。她说:“科技工作就像是一场接力长跑,我们已经接到了老一代石化人的接力棒,就应该学习创新,把这一棒跑好,才对得起他们的辛勤付出,才对得起自己的人生。”

   13陈君飞:用残奥会金牌为陇原添彩

  2012年9月7日,在第十四届伦敦残奥会女子T38级200米比赛中,来自天水市体校的20岁小将陈君飞以27秒39的成绩率先冲线获得金牌,并打破了该项目的世界纪录。

  这是我省运动员在残奥会上获得的首枚田径项目金牌。

  陈君飞,1992年5月出生在湖南省麻阳县一个普通农家,左手先天残疾。16岁那年,陈君飞考入高中,父母担心她身体弱影响学习,就将她送到麻阳县业余体校参加田径训练。2010年,陈君飞考入天水市体校。刚开始,因为强烈的高原反应,陈君飞跑几圈就头晕,身体极为不适,但她咬紧牙关坚持训练。每次训练间隙,她都要仔细回忆训练过程,认真分析教练员的每一个动作要领,不断研究改进训练方法。经过刻苦努力,陈君飞很快度过了适应期,成绩突飞猛进。

  2011年10月初,陈君飞首次代表甘肃出战在杭州举行的第八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她一鸣惊人,独揽3块金牌,破一项全国纪录,超两项世界纪录。

  2011年11月,陈君飞入选国家队,备战在伦敦举行的第十四届残奥会。

  进入国家队后,每天训练长达6小时,有时甚至在8小时以上。陈君飞每天要在体育场跑几十公里,脚磨破了,常常是晚上换了药,刚刚结了疤,第二天一训练,伤口又撕裂流血了。但她从没喊过一声疼,没叫过一声苦。

  功夫不负苦心人,在伦敦残奥会上,陈君飞取得了一金两银的好成绩,为祖国、为甘肃增添了光彩、赢得了荣誉。

   14杜俞瑾:呵护心灵的“白衣天使”

  她心里装着许多人——家庭暴力中受伤害的妇女、遭受重大自然灾害的人群、留守儿童及农民工等;她关注他们的心灵,像白衣天使一样,用无私的爱驱散他们心头的伤痛和阴霾,播撒希望和阳光。

  她就是农工民主党成员、我省首家身心健康教育咨询公益机构——甘肃怡欣心理咨询中心创办人杜俞瑾。

  多年来,她心系家庭暴力中受伤害的妇女,坚持义务为她们提供心理辅导、法律咨询,帮助她们摆脱侵害。为了帮助更多的受害者,她牺牲了几乎全部的节假日,招募培养了100多名反家暴专业志愿者,同时组织专家学者研究预防干预策略,呼吁全社会关注和干预家庭暴力。

  她心系灾区,在汶川特大地震、玉树地震、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及岷县特大雹洪灾害后,积极组织培训志愿者,在灾区一线和后方开展心理援助、心理危机干预、心理辅导等公益活动,同时积极联系公益机构和公益基金,帮助筹措救灾物资,帮助恢复重建。汶川特大地震后,她第一时间组织编写了《心理救援手册》等资料,筹集了一批救灾物资,带领16名志愿者在陇南灾区开展了一个多月的心理救援,直接服务4792人,间接服务约4万人。

  她心系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长年为留守儿童开展免费服务;在社区设立“青少年心理健康辅导站”,帮助青少年走出心理困惑;她积极开展与农民工有关的调研及社会服务活动,帮助他们融入城市、调整心理压力……

  呵护心灵,投身公益,在杜俞瑾看来,既是沉甸甸的责任,也是毕生的追求。

   15张金刚:智勇神探的柔情铁骨

  兰州市公安局刑警支队一大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重案组”。张金刚,就是这里的头。从警20多年,张金刚和搭档们破获了数起大案要案,他在侦破工作中所表现出的智慧与勇敢,让同事们钦佩,让犯罪分子闻风丧胆。

  张金刚先后荣立个人二等功两次、个人三等功一次;2003年被省公安厅授予全省优秀人民警察荣誉称号;2007年被省公安厅评为全省刑侦战线破案能手;2010年荣获全省执法标兵荣誉称号;2012年5月荣获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荣誉称号。

  如果说破案是张金刚义不容辞的职责,那么,他在破案之后,那些一次次让人感慨万千的举动,再次让人们相信他有一颗为民跳动的心。

  在一起案件侦破过程中,犯罪嫌疑人被抓获,但家中只留下一个5岁的女儿。张金刚二话没说就将小女孩带到身边,像对待自己孩子一样,为小女孩洗脸、洗衣服,照顾小女孩吃饭、睡觉。同时积极寻找小女孩的生母,在获知小女孩母亲经济困难,来往的路费都无力承担后,张金刚号召民警积极捐款。当小女孩离开的时候,她哭着牢牢抓住张金刚的手不愿松开。

  而那一刻,让张金刚想到了从小就身患进行性脊肌萎缩症而无法站立行走的儿子,至今还不能上学。张金刚父母亲也都年过八旬,但他20年没有休过一次假。他说,既然选择了,就无怨无悔。

  

   16张彪:爱洒“特殊家庭”

  张彪是天祝藏族自治县岔口驿中心敬老院院长。他20年如一日,在敬老院这个各民族老人组成“特殊家庭”里,勤奋操劳、默默奉献,从2006年开始,经过连续5年的改扩建,把一个当初只有10间旧房子,集中供养9位老人的破烂不堪的敬老院,建设成供养规模400张床位、入住363人的全省占地面积最大、集中供养人数最多、管理服务较为完善的高标准敬老院。2010年,敬老院先后被民政部、甘肃省民政厅命名为全国模范敬老院、全省示范敬老院。

  为搞好敬老院的管理服务工作,张彪还充分调动“院民”参与院内事务,院务管理逐步实现了规范化、科学化、人性化,保持了敬老院的健康和谐运行。张彪对待各民族老人就像亲生父母一样。看到哪个老人的鞋破了,他会第一时间送去新鞋;冬夏两季更换的棉衣、单衣,他会按时发放到每位老人手中。他经常吃饭时间来到餐厅,询问老人们饭菜合不合口;逢年过节,他会和老人们一起过节,和大家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

  对院里的孤儿,张彪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2011年10月,院里新入住了3个孤儿,他当天就给孩子们准备好了被褥、床单、暖壶等生活用品,并给他们换上新衣服,联系好了学校。此后,他每天都要去孩子们的房间看望,和他们谈心,3个孩子很快适应了院里的生活。

  敬老院的老人小孩都说:有这样一位好院长,我们才能过上这么好的日子,我们知足了。

   17周欣:无偿献血19载

  今年45岁的周欣,是金川集团公司的一名普通职工;但他无偿献血19个春秋让他并不普通。他自己也不知道,19年当中,用沸腾的热血,挽救了多少生命垂危的人!

  1993年5月,刚满26岁的周欣正在北京师范大学进修历史学。一天,学校组织去北京红十字中心献血。在血站,他看到成百上千人排着长队参加义务献血的场景,被深深感动,从此走上了“无偿献血之路”。截至2012年10月25日,周欣累计无偿献血17800毫升,相当于一个成人全身血量的3.5倍!

  1996年5月8日,周欣挽起衣袖,参加到金昌市义务献血者的行列。他并不知道,正是这一次他和两名志愿者的行动,开创了镍都义务献血的先河。如今,金昌市中心血站的档案里,密密麻麻记载着周欣的每一次献血经历。

  不论是在北京求学、金昌工作还是徐州探亲,周欣把无偿献血的事业延伸到工作、生活过的每一座城市。有一天,年幼的女儿踮起脚尖,贴着周欣的耳朵轻声地说:“爸爸,我知道献血会救很多很多的人,我长大了也要和你一样做!”在她的眼里,父亲的行为是伟大的。

  2004年,卫生部、红十字总会、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授予周欣“无偿献血奉献金质奖章”;2007年他被卫生部、红十字总会、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授予“全国无偿献血促进奖”;2007年中国红十字会授予“全国无偿献血特别促进奖”;2008年获得甘肃省金昌市授予的“金昌市首届道德模范”。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01页  0102


相 关 新 闻

·感动甘肃·2011’十大陇人骄子评选结果揭晓(图)·感动甘肃·2011’十大陇人骄子评选11日晚揭晓
·“陇人骄子”评选投票踊跃·感动甘肃·2011’十大陇人骄子候选人事迹(图)
·感动甘肃·2011’十大陇人骄子评选今日开始投票·感动甘肃·十大陇人骄子评选活动五年回眸
·感动甘肃·2010’十大陇人骄子揭晓(组图)

最 新 图 片
吴德刚在全省领导干部“富民兴陇”讲座上作报告(图) 王三运在省委政法委省司法厅省安全厅调研(图) 甘肃省代表团热烈讨论十八大报告(组图) 全省干部群众收听收看党的十八大开幕盛况(图) 甘肃省代表团出席党的十八大开幕大会侧记(图) 61名中央金融机构干部来甘挂职助推发展(图)

 甘肃新闻
·感动甘肃·2012’十大陇人骄子候选人事迹简介
·省人大常委会召开主任扩大会议 王三运出席
·光大银行兰州分行开业 王三运等出席开业仪式
·光大集团参与甘肃信托公司资产重组
·甘肃150余种文化产品亮相北京文博会
·省委常委会12月19日召开扩大会议 王三运主持
·甘肃十四项交通重点项目开建 总投资达332亿元
·李成环成为“感动中国”候选人
·省委常委、省委政法委书记罗笑虎在临夏州调研
·吴德刚在舟曲宣讲十八大精神
·白银公司跻身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
·广甘高速明天通车 成都3.5小时跑进甘肃境内(图)
·中共金昌市委书记张令平:进一步深化“双联”行动
·《政府工作报告》开始广泛征求意见
·甘肃省明年城市低保标准提高15%
 文化历史
·江青在治丧会上提出:毛主席是邓小平气死的
·张春桥受审时说漏嘴:他们准备让我当副总理
·1974年周恩来点评张春桥:不好对付 我对付不了
·文革中习仲勋遭批 百姓喊冤:没他我们早饿死了
·习仲勋在陕北推行的铁律:贪污10元以上者枪毙
·日军偷袭珍珠港未解之谜:美军无防范事出有因
·习仲勋主政广东纪事:三年时间干了六年的工作
·外媒:肯尼迪在1962年为印度撑腰背后的故事 
·苏联崩溃启示录:官员腐败 人民没能成国家主人
·胡耀邦反腐震动中南海 下令搜查政治局委员家 
·中国十八个朝代名称的来历
·习近平在延安插队的日子 带一箱子书下乡(图)
·贺龙之女在人民日报发文《父辈的忠诚》
·万里之子谈父亲:看望病重习仲勋与其激动拥抱
·四人帮曾预谋搞掉老实人华国锋取而代之(图)
 博 客
·雨中漫步:今日冬至(组图)
·亭中书:冬至
·范宏亚美术作品:山水习作(图)
·云飞:凤山揽月亭(图)
·甘泉镇西枝村雪景(组图)
·余伟:天水过马路(组图)
·余伟:又是一场吉祥雪(图)
·佟家宝:风雪生计路(组照)
 播 客

·天宝文化艺术节开幕式
·山丹镇——因杯而名
·秦州农村合行银行
·“唱响中国”天水演唱会
·毛阿敏:《说伏羲》
·2012年公祭伏羲大典
·甘肃公祭伏羲大典北京新闻发布
·烟铺大樱桃熟了
 娱 乐

·网友盼毕福剑何炅主持春晚:就爱这种平民范儿
·蛇年春晚主题出炉 “新春中国”体现浓厚年味儿
·哈文首谈春晚:SHE与蛇无关 莫言50%会亮相
·韩国女星穿大尺度透视装宣传新片(组图)
·刘晓庆爆乳礼服大展性感 不惧遭老总偷瞄(图)
·杨钰莹卫视跨年盛典秀乳沟 蔡淑芬挺大肚助阵(图)
·名导谢飞批电影审查制度:管得太具体文艺没希望
·张馨予隔空喊话“坐台”爆料者:别说看不见 
·郭晶晶斥假新闻:我的婚姻很幸福 保留起诉权利
·春晚首个节目出炉 张靓颖杨坤唱《一辈子朋友》

 社 会
·三亚开警车泡温泉民警已婚 晒照女子或为小三
·女教师因作业强令50名学生轮流扇男孩耳光(图)
·12岁女孩买切糕被骗200元 受惊吓不敢一人出门
·海南女子微博晒三亚公安男友 开警车吃饭泡温泉
·重庆232名美女参加亿万富豪征婚 老师最多(图)
·陕西7人在公交车上散布“世界末日”谣言被刑拘
·男女酒后乱性未用避孕套女方报警 法院认定强奸
·网友倒写西游记意外被热传 “倒写体”逆袭爆红
·山西人大代表被指共有4老婆 10个小孩均上户口
·中石化一处长被指携女下属出游 当事人公开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