矢志改善民生不懈怠
——三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并就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出了新的要求,明确了具体的目标,对于我们进一步推进各项事关民生的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具体体现。“十一五”以来,我省民生工程建设力度空前,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社会就业增加,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全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框架已具雏形。但总体而言,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发展失衡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距离形成完整制度和达到均等化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必须逐步完善符合省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过程中以人为本,让发展更好地为改善民生服务。
保障和改善民生,不仅与广大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社会建设的时代要求。我们要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为目标,切实提高社会保障能力,让人民群众能够充分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在与人民群众生活关系最为直接的医疗、教育、住房、养老、就业等方面切实加大改革力度,理顺机制体制,保障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要切实促进就业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全面做好人口工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今年我省连续发生严重自然灾害,安置受灾群众,开展灾后重建的任务还很繁重。各级党委和政府一定要按照中央和省委的要求,采取得力措施,安排好舟曲、陇南、天水等地受灾严重地区群众的生活问题,确保受灾群众安全过冬,做好灾后重建工作。要本着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继续抓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扩大城镇职工养老、工伤等保险参保范围,加快推进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试点。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廉租住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切实解决好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要对下岗失业人员、“三孤”人员及其他困难群体给予更多的关心,帮助他们解决面临的困难。认真抓好承诺为群众办的各件实事,确保到年底全面落实兑现。
民生无小事,处处显真情。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确定了保障和改善民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十二五”时期,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必将迎来新的更快的发展,人民群众对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必将会成为美好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