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酒会多年来的品牌沉淀,使其成为广大酒类、食品、饮料企业最大的招商平台,也成了众企业“掘金”的向往之所。如果企业能在糖酒会上成为一匹“黑马”,那就意味着这家企业驶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参会企业有赔有赚
记者经过实地采访了解到,糖酒会之所以如此火爆、经久不衰,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精确锁定目标客户,把中小企业作为主体,自始至终保持新鲜与活力。虽然最多只有一周的时间,但这个“黄金周”将直接决定企业全年的经营战略计划、销售目标,甚至决定企业这一年的生死存亡。然而,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除了少数企业斥资千万元,依靠本身的产品质量和特色在糖酒会上赚得盆满钵溢外,大多数寄希望于糖酒会上大捞一把的企业由于产品质量不过关,不得不铩羽而归,更有甚者还搭上了人力、财力。
本地企业经历“洗脑”
为何会出现这样冰火两重天的反差呢?滨河集团兰州市名酒批发有限公司的总经理王海在连续几天的糖酒会上“取经”后告诉记者,糖酒会是块“试金石”。只有到了糖酒会上,才知道全国的市场有多大,产品有多少,很多甘肃市场上看不到的产品层出不穷……整个糖酒会看上去很火爆,但也反映出甘肃企业的力不从心。甘肃虽然参展的企业不多,寻觅商机的却也不少,但最终把甘肃产品打出去的却少之甚少。究其原因是甘肃的有些企业对市场判断失误,直接导致兵败糖酒会。此外,产品无特色、无创新因而也难获得市场的认可,参会企业虽然有远大目标,但准备不充分,结果来后无所适从,失望而归。
陇企应走特色之路
甘肃条山酒业集团董事长庞治全认为,质量永远是产品的生命,这一点在糖酒会上显得尤为重要。会上折射出,凡是能够取得“战果”的企业,都是靠产品的质量取胜的,同时还在特色上下工夫。和庞治全有同感的张掖国风葡萄酒业公司总经理李天栋说,通过在糖酒会上的“洗脑”,甘肃企业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同类产品之间存在的差距。
兰州市糖酒副食公司总经理兰基武和记者交流时认为,地产白酒的优势应该向青稞酒这个方向发展。莫高酒业销售部的副总雷云告诉记者,从反馈的消息来看,我省葡萄酒在地域上还是占有先机的。
在近一周的采访中,记者发现,凡是签约比较火的企业,产品的质量是首选。既然甘肃的企业家意识到了这一点,相信他们会在今后的发展中会把产品质量作为“生命线”抓得更紧,争取在下届糖酒会上猛赚一把。
相关新闻
重庆糖酒商品交易会昨闭幕
经过近一周的火爆交易, 2007年春季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昨日在重庆国际会展中心终于落下帷幕.本届交易会商品成交总额为 147.26亿元,其中,糖及糖制品成交总额为 43.16亿元,酒类成交总额为 90.56亿元,罐头类成交总额为 12.76亿元,食品机械类成交总额为 0.78亿元。由于我省企业分布较散,没有组团,交易额还在进一步统计中。
据中国糖业酒类集团公司总经济师、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办公室主任何继红介绍,今年糖酒会的展览规模比往年上升了约 10%。尽管本届糖酒会上亮相的“大腕”企业不少,但数量最多的仍然是中小企业,比例超过了 90%,我省参加的企业也以中小企业和个体企业为主。本次参展参会企业 6334家,其中包括32家外企在内的参展企业有 2119家,参会企业 4215家。我省的客商达 2000人。本届交易会,招商效果达到了糖酒会近年来最好的水平之一,全部展位销售一空,参会人数达到 17.7万人,海外参展企业来自美国、法国、英国、韩国、日本、意大利、香港、澳门、台湾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产品门类涉及糖类、酒类、软饮料、乳品、调味品、休闲食品、食品包装与机械及其他相关领域,参展企业成分呈多元化趋势。
泸州老窖吸引陇企现场“淘金”
就在全国糖酒会火爆的进行中,作为酒中瑰宝、浓香鼻祖的泸州老窖也于近日摆开了盛宴,吸引了全国 2000多家、上万人经销商的前去,甘肃的部分企业也前往“淘金”。
据介绍,在本届全国糖酒会上,为了展示泸州老窖“双国宝”(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宝窖池和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泸州老窖传统酿制技艺),泸州老窖在泸州特别设立了分会场,大力宣传泸州酒文化。泸州展场分为泸州老窖系列产品展示、泸酒发展公司产品展示和泸州酒业集中发展区展示三部分。
泸州老窖发布的消息称,正在建设中的泸州酒业发展集中区吸引了全国各地白酒“大腕”们的关注,我省的剑沱、永盛源、花雨酒业公司的有关人士也前赴泸州参加相关会议。据悉,泸州酒业集中发展区位于泸州市江阳区,总规划用地 7500亩,计划在5年内初具规模,8年内完成整个园区建设,建成后将成为中国最大的白酒加工园区之一。(记者赵武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