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日报讯(记者黄绿 卢吉平)甘肃省财政部门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脉搏,狠抓增收节支,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去年在财政收支实现历史性突破的同时,甘肃省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也切身感受到了公共财政带来的温暖阳光。
去年,在财税部门的共同努力下,甘肃省财政收支取得历史性突破,甘肃省地方财政收入实现140.92亿元,同比增长22.3%;大口径财政收入实现294.68亿元,同比增长20.71亿元;甘肃省财政支出突破500亿元,实现522.71亿元,同比增长23.76%。其中甘肃省地方财政收入、大口径财政收入、财政支出等8项主要经济指标的增幅均超过20%,这在甘肃省历史上是从来没有过的。
甘肃省财政部门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公共财政的阳光更多地照耀到广大乡村。去年,甘肃省农林水利气象和支援不发达地区支出实现63.4亿元,比上年增加10.8亿元。财政部门多渠道筹措资金,落实扶持新农村建设试点专项资金6200万元,有力地支持了新农村试点规划编制、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以及道路、水电、垃圾处理等公益基础设施建设。甘肃省初步建立了责任明确、合理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保障机制,全年核拨专项资金13.31亿元,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全部纳入了公共财政范围。支持改造农村中小学危房79.9万平方米,免除了农村406万中小学生的学杂费和262万学生的书本费,为贫困家庭学生提供了寄宿制生活补助。甘肃省农村卫生事业加快发展。各级财政落实资金2.68亿元,支持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试点县增加到38个,覆盖面达到44%,惠及农民853万人。省级财政安排专项资金6497万元,加大了对农村卫生工作的支持力度,并确立了乡镇卫生院人员工资逐步由县财政全额供给的经费保障机制。落实粮食直补等资金5.32亿元。甘肃省拨付救灾资金2.54亿元,基本解决了灾区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
甘肃省各级财政部门不断增强大局意识,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财政工作的重中之重。去年,甘肃省社会保障补助支出、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支出实现58.5亿元,比上年增加6.2亿元,有效支持了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关系民生的实事全部得到落实。甘肃省在全国率先出台《甘肃省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试行办法》,从去年10月1日起,建立了农村低保制度,当年下达补助资金2289万元,受益人口达到76.3万人。按照分级负担的原则,从去年9月1日起,提高了甘肃省11.2万农村五保人员基本供养标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再次提高10%,改善了甘肃省68.2万城市低收入人群的基本生活,基本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制定出台了《甘肃省城市低保人员医疗保险办法》,全面实施城市低保人员医疗保险,有效缓解了城市困难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状况,甘肃省城市低保人员医疗保险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得到了中央有关领导和财政部的充分肯定。筹措资金1.14亿元,启动了环县、会宁和靖远3县部分极度干旱乡镇人畜饮水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