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4 区域协调
强化兰州等中心城市功能
前瞻: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推进城镇体系建设,优化资源配置,整合生产要素,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措施:强化兰州特大城市功能,使经济总量占全省的比重有较大幅度提高。逐步形成以兰州为中心,以天水、酒泉嘉峪关为两翼,各市州为组团,点线结合、布局合理、特色各异、区域优势明显的全省经济发展新格局。
No.5 新农村建
设农村自来水普及率45%
前瞻: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多予、少取、放活,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措施:全面普及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加快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基本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农村医疗救助制度。以乡村道路为重点,推进农村“六小”工程,搞好农村电网改造、通讯设施和信息化建设。2010年,基本实现乡镇通油路,基本解决无电村、无电户的问题,实现20户以上自然村通广播电视和电话,解决350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45%,新增沼气用户40万户。
No.6 医疗改革
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前瞻: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健全完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改善基层医疗卫生条件。
措施:改革完善乡镇卫生院管理体制和经费补助办法,实行乡镇卫生院由县(市)管理体制,经费供给实行全额补助办法;加大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城镇社区医疗网点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扶持力度,完成乡镇卫生院改建任务;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医疗救治体系的建设,提高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有效控制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的流行和蔓延;整顿药品生产和流通秩序,解决好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No.7 居民收入
调节收入差距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
前瞻: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不断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农民和城镇低收入者的实际收入,努力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的预期目标。
措施: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积极探索资本、技术和管理参与收入分配的机制;建立与经济增长相适应的工资标准调整机制,完善最低工资保障和企业工资支付制度,建立农民工工资按时支付制度;采取多种措施调节垄断性收入和其他不合理收入,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不断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
No.8 社会保障
将各种所有制职工纳入保险范围
前瞻: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探索建立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措施:提高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层次,逐步做实个人账户;探索事业单位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逐步将各种所有制企业职工都纳入到保险范围内;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在政策指导下建立补充保险;认真解决进城务工人员社会保障问题,努力探索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和救助机制,完善对丧失劳动力的贫困人口救助制度;积极探索建立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解决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问题;鼓励社会救助和民间慈善等多种形式的救助活动,加大财政预算社会保障支出比例,建立稳定的社会保障基金筹措渠道和有效运行机制。
No.9 扩大就业
五年内新增城镇就业人数80万人
前瞻: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增加就业岗位,完善企业用工机制,健全就业服务体系,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