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组建读者出版集团有限公司。
组建读者集团得到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在借鉴兄弟省市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深入调研论证,制定组建方案,经省政府批准后上报,中宣部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实地考察,于2005年11月30日批准成立。
二、制定甘肃省“十一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
这是一项历史性、创新性的工作。省委宣传部牵头,省发改委等有关部门和各市州积极参与,组织力量对全省文化产业资源、行业、区域布局进行了调查研究,摸清了家底,理清了思路,制定了《甘肃省“十一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推动了我省文化产业的发展。
三、深入开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对谈”活动。
充分利用理论对谈这一载体,各级领导带头,专家学者参与,面向基层,面向群众,坚持把讲大道理与小道理结合起来,把讲理论与办实事结合起来,大力宣传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及时传递省委、省政府关心群众利益,促进农民增收的政策措施。全省共开展理论宣讲和对谈活动1800多场次,参与的干部群众近25万人。
四、围绕省委重要决策和部署集中开展宣传战役。
紧密围绕省委的中心工作和重大决策,聚集各媒体优势,找准定位,认真策划,精心组织,对企业改革、项目建设、劳务经济、县域经济、公开选拔副地(厅)级后备干部、增加乡镇运转经费、乡镇招聘干部身份转换、城市低保等重大部署,精心组织了11次集中宣传战役,形成了正面宣传的舆论强势。
五、建成开通“中国甘肃网”。
访问量已突破28万人次,成为我省规模最大、最为权威的一个新闻门户网站。成立了网络管理机构,制定了互联网管理工作实施意见、互联网站从事登载新闻业务管理办法等制度。调整充实了网上评论员队伍,针对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组织评论文章,正面引导网上舆论。
六、推出一批重大先进典型。
深入总结和广泛宣传了石述柱、李星明、米祥仁、魏公河、王亚丽、榆中县公安局等重大先进典型。举办了“陇原公仆,时代先锋”大型图片展览,宣传了我省一批优秀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精心创排了《我们共产党人》、《先锋颂歌》大型专题文艺节目。《我们共产党人》赴全省各地巡回演出,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
七、文化产品博览交易会取得新成果。
第三届文博会按照展会经济的模式,在运作方式、参展范围等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和改进,使我省的特色文化资源和特色文化产品走出深闺、走向市场。一批重大项目成功签约,资金额达4.7亿元,签约项目数和资金总额都创新高,在省内外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八、实施“千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
作为2005年全国唯一的城市综合医院支援乡镇卫生院试点省份,组织1265名城市医院医务人员赴全省43个贫困县医院和350个乡镇卫生院,积极开展诊疗救治、人员培训、预防保健、健康教育等工作,缓解了贫困地区缺医少药的状况,深受农民群众欢迎。
九、全面实施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
投入2613万元,对33745名农村群众发放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金;投资逾亿元,实施“少生快富”扶贫工程,使30多万户群众受益;募集资金1300多万元,对8614户计划生育困难家庭进行了救助;对4500多二女结扎户一次性奖励3000元,发放奖金1350万元。通过这些制度的实施,全省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逐步由处罚多生向奖励少生转变。
十、《大梦敦煌》、《敦煌韵》赴国内外商演获得成功。
《大梦敦煌》、《敦煌韵》等精品剧目,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先后赴澳大利亚和东南沿海地区进行了商演。
《大梦敦煌》剧组首次跨出国门,在澳大利亚悉尼、墨尔本演出26场;《敦煌韵》在东南沿海连续演出140多场。精品剧目在成功开拓市场的同时,有力地宣传了我省的特色文化,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