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甘肃新闻>>定西>>正文

寄望新农村:西和县扶贫开发综合纪实
(2006-8-29 7:03:14) 有位读者读过此文 来源:甘肃日报 > 六版   打印本页

  扶贫开发两翼齐飞

  七月的西和,赤日炎炎,中午时分,记者来到十里乡梁集村村民李海言家中。正是做午饭的时候,却不见炊烟四起。原来,李家使用上了清洁的沼气,厨房显得既干净又亮堂。李海言说,告别烟熏火燎,迎来清洁能源,以前不爱下厨的媳妇也开始喜欢上了炒菜做饭,自己家的伙食条件一天比一天好。该乡党委书记王小平风趣地形容沼气给农民带来的好处:亮了房子,美了娘子。

  梁集村是十里乡有名的贫困村,2005年,县上把这里确定为“整村推进示范村”,确定了兴修堤坝、改建学校、硬化路面、接自来水、项目资助等帮扶内容,修建沼气池、改善能源条件只是梁集村整村推进工作的一个方面。为使新能源推广普及,县上为每个沼气池补贴了3000元钱,如今,这个村已经有50户人家建起了沼气池。一年来,扶贫部门共投资各类扶贫资金100多万元,为村里建成了一条一公里多的堤坝,维修改善学校一所,培训农民工800余人次,家家通上了自来水,户户都确立了一个扶贫项目。预计三年后,全村将整体稳定解决温饱,告别贫困。

  因地制宜促发展

  西和县在扶贫开展中,着力落实四项措施。一是狠抓基础设施建设,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子。长道镇西团、水泉等村是全县重点优质桃园经济区,为了这个开发区早出成果见效益,县委书记马效功多次带领园艺技术人员到桃园调查了解生长情况,解决农户的实际困难。目前桃树成活率达90%以上,部分已经开始挂果。卢河乡玉明村地少人多,是全县有名的“吃半年,跑半年,不做生意闲半年”的贫困村。自列入整村推进示范村后,县长佘东鹏亲自包村扶贫,狠抓农村组织和基础设施建设,治理小巷道,新修排水渠、沼气池,改造圈舍、危房和厨房;在农作物结构调整中,大抓中药材的示范种植和核桃的全面普及,为玉明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是大力调整产业结构,走产业化扶贫的路子。县扶贫办按照“产业推进、扶贫补助”的方式,借“半夏之乡”这块闪亮的品牌,大规模发展以半夏为龙头的中药材产业。目前,全县仅半夏种植面积就达6000多亩,比三年前增加10倍,每亩年纯收入达1万元,6000多户农民从中受益。半夏种植还带动了黄芪、党参、板蓝根、生地等药材的发展,仅黄芪一项每年出售一百多万吨。另外,县上争取科技扶贫项目资金80万元,引入马铃薯抗旱抗病新品种。按照“南椒北果加核桃”的经济林发展布局,县上还建立了两个万亩核桃园,推动了核桃产业的健康高效发展。

  三是加快实施整村推进,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扶贫路子。长道镇川口村、卢河乡玉明村是整村推进示范村,县上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给两个村的整村推进工作赋予了新的内容。到年底,两个村的农户就可以住进宽敞明净的新农居,实现稳定脱贫和建设新农村的双重目标。此外,全县还着眼新农村建设,重建了部分村的党员活动中心,活动中心既是科技培训的阵地,又成了党员群众学习娱乐的场所。部分村支部的活动室还配上了电脑,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架起了信息桥梁。

  四是全力推进扶贫培训,走农民技能培养和劳务输出的路子。县上每年投入大量资金,引导8万多人次农民走出去挣票子,换脑子,年人均劳务输出纯收入6000多元。石堡乡阳山村地处县北海拔1500米以上的半山区,干旱缺雨,在过去是有名的特困村。自从确定为扶贫整村推进项目村后,完成了水平梯田、铺路架桥、兴建学校、卫生、文化活动室以及农户房屋改造等基础建设项目,同时调整了农户产业结构,扩大了核桃、花椒和优质马铃薯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如今的阳山村,家家有红砖青瓦房,户户有一眼集水窖,90%的农户有彩电,30%的家庭有电话,适龄儿童不出村就能有学上,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成果显著得民心

  去年以来,西和县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农村各项扶贫工作中取得明显成效。

  ———贫困人口明显下降。2005年,全县有2300个绝对贫困人口基本解决温饱,8400人稳定解决温饱,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70元。贫困人口减少到5.3万人,低收入人口减少到7.81万人。

  ———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全县90%的村通了公路,95%的农户通上了电,70%的村通了电话,60%的农户有电视看。累计新修乡村公路59条,全长356公里,架设农村输电线路127公里,修筑人畜饮水旱井5000多眼。

  ———基本条件有了大的改变。三年来,累计新修基本农田7.5万亩,新修堤渠7000多米,开挖抗旱集雨、灌溉机井3000多眼,新增水浇地面积7000多亩。

  ———经济支柱产业发展迅猛。创建优良畜牧基地2处,每年向农户提供优良种羊1600只、种牛300头,畜牧业商品率不断提高;创建核桃采穗园4个,核桃和其他经济林果苗圃5个,半夏良种子繁育基地20个,每年向农户提供半夏籽种1.7万公斤。新建日光温室塑料大棚蔬菜基地30多个,结束了以前县内蔬菜依靠外调的历史。

  ———帮扶工作成绩显著。经省、市、县内外帮扶单位牵线搭桥,每年输出富余劳动力8万多人,年人均纯收入达到6000多元,部分贫困村已开始迈向小康生活。

  ———整村推进的参与式扶贫深得人心,整村推进与36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的建设已初见成效。

  ———群众综合素质有所提高。农村经济的增长,各项条件的改善,使产业结构调整得到顺利实施。以扶贫培训为龙头的扫盲班、职培校以及广播电视科技扶贫推广,促进了广大群众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

  经甘肃省和陇南市多次抽查验收,西和县的扶贫工作连续两年名列陇南市九县牗区牘首位,名列全省前茅。西和县在扶贫开发中,注入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崭新内容,取得了良好效果,给扶贫工作带来很多启发和经验。


最 新 图 片
民勤沙逼人退 绿洲逐年消亡(图) 缺水害了月牙泉 敦煌陷生態危機 周恩来总理侄女“怒斥”甘肃某县 甘肃古浪县:公车送葬队冲卡耍“ 组图:石窟鼻祖──天梯山石窟 甘肃国家级贫困县通过摊派举办明

相 关 新 闻 相 关 专 题
·西和县新农村建设走笔
新 闻 评 论
请注意: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2、天水在线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天水在线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天水在线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评论内容:

(最多300个字符)
  查看评论

最新新闻
·寄望新农村:西和县扶贫开发综合纪实
·甘肃省水上运动项目“落户”刘家峡
·甘肃一心疾患者就诊身亡 医生“祖传秘方”夺命
·第二代“牛大碗”今日餐桌上见(图)
·品读“西峰风味”──西峰区新农村建设纪实
·共建和谐铸丰碑──甘肃省双拥创建工作综述
·甘肃省委组织部召开学习《江泽民文选》座谈会
·2006兰州·全国浙商论坛侧记
·兰州首届科技电脑节开幕
·3.7的高收视点 《黄河浪》收视位居央视首位
·“请到天涯海角来” 兰州三亚缔结友好城市
·地方特色工艺品汇集兰州水车文化节
·民勤沙逼人退 绿洲逐年消亡(图)
·昨夜 UFO造访兰州上空?
·甘肃省委省政府解决城镇“零就业家庭”困难工作综述
·天津市考察团到甘肃考察
·2006 兰州·全国浙商论坛开幕
·小县涌动发展潮──崇信县新农村建设工作纪实
·寻找新的机遇──甘肃企业代表团赴京考察记事
·兰州将成为西藏采购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