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渭源讯(记者王雨)渭源县积极引导农民围绕市场需求调整种植结构,发展区域特色经济,努力做大做强马铃薯、中药材、畜牧、旅游四大支柱产业。
2005年,全县通过特色支柱产业开发,带动农民人均增收1080元,占当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5%。
渭源县马铃薯年种植面积35万亩,已成为全省乃至西北地区重要的高淀粉型种薯繁育基地之一。他们突出抓了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筹资建成了马铃薯脱毒种薯研究中心,建成1000吨以上大型贮藏设施2处,80至100吨小型贮藏窖300多处,全县贮藏能力达到30万吨以上。精淀粉生产能力达到3万吨。中药材以多品种、无公害、规范化种植为目标,面积发展到20万亩,建立无公害标准化种植基地6万亩、GAP种植基地4万亩。在被中国农学会命名为“中国马铃薯良种之乡”和“中国党参之乡”后,先后注册了“五竹”牌种薯、“条宝”牌党参、“得林”牌系列中药材,完成了“渭源县种薯”、“渭源县白条党(参)”原产地标记认证工作,进行了“渭源县无公害马铃薯”、“渭源县无公害中药材(党参)”基地认定工作。畜牧业形成了“北羊南牛川区猪,千家万户放养鸡”的格局,仅南山放养虫草鸡年饲养量就达320多万只。围绕特色产业开发,新建和改建农副产品加工企业9户,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36个,累计达到52个,有力带动了农副产品加工、运销业的发展。县上积极编制旅游总体规划,先后建设了罗莲公路等5条旅游道路,改善了景点基础面貌,招商引资3400万元的龙源三星级宾馆已开工,促进了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