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松林先生撰书《香港回归赋》
●霍有光
1997年初,在香港即将回归祖国怀抱之际,《光明日报》东风副刊发起“侨兴杯’97 香港百年沧桑话回归”征文活动,霍松林先生应征创作发表了《香港回归赋》(1997年6月14 日),接着包括香港《大公报》在内的国内有关省市数十家报刊先后转载。随后,霍先生又继承了苏东坡自书自撰词赋(如赤壁赋)的文人墨客传统,创作了大型书法长卷,为此人民出版社将其微缩、特制成卷轴,收入刘朝晖主编的大型书画集《世纪之光——“九九归一”书画篆刻集》第一卷之套盒中。有题跋曰:“‘一’是归一,是一元复始。一篇《香港回归赋》,赋香港经百年沧桑,终于回到祖国怀抱,寓香港迈向新纪元,寓祖国大一统的光明前景。”2007 年4月,陕西文联与书法家协会举办“长安三老(霍松林、邱星、叶浓)书法展”,霍先生再次撰书《香港回归赋》,并自注曰:“此赋乃十年前应约为迎接香港回归撰书。被编为人民日报社编印之世纪之光大型画册第一卷,颇享盛誉。今为纪念香港回归十周年重书,既老且病,手不应心,略表爱国赤诚于万一也。八七叟霍松林。”此件目前已捐赠陕西师大“霍松林艺术馆”收藏。《香港回归赋》全文如下:
东亚明珠,南疆巨港。帆扬碧海,集万国之珍奇;绿涨珠江,输宗邦之营养。瑞龙吐瑞,已为世界之名都;香岛飘香,原是中华之沃壤。睹石器之遗存,炎黄之伟烈如见;发古墓之文物,秦汉之声威可想。盖自洪荒以降,驱虎罴,辟榛莽,战飓风,斗鲸浪,以猎以渔,以耕以纺。而垦此热土,建此良港者,皆华胄之勋劳,宜五洲之景仰者也。
慨晚清之腐败,愤英帝之侵吞。贩鸦片以掠我金银,更戕害吾民之肉体与灵魂。林公奋起,销毒虎门。英军避锐,北犯天津。道光震恐,竟贬忠臣!屏藩尽撤,揖盗媚秦。虽有义民之肉搏,良将之献身,抛头颅而洒热血,惊天地而泣鬼神;其奈舰冲炮击,豕突狼奔,强占香港岛,劫掠广州城,连陷厦门、镇海、宁波、上海、镇江而直逼南京!清廷被迫,城下缔盟;赔银割地,举国吞声!香江流恨,米字旗升。先例既开而列强竞效,外侮频仍。丧权辱国,剜肉馁鹰。而九龙、新界,亦相继割让、租借而泣别尧封矣!
溯港英之殖民统治,哀同胞之处境悲惨。港督为英皇之代表,属吏皆总督之干员。行政则保障英伦之利益,立法则维护英人之特权。极种族之歧视,居处则华洋隔离;夺华人之自由,行动则保甲束箝。开埠伊始,工程浩繁。华工效命,万役争先。而工资低微,温饱犹难。风餐露宿,苦何可言!况复税至人头,吸髓之剥削孰忍?令极宵禁,擢发之压迫何堪?乃不得己而罢工罢市,争生存之权利与尊严。孰料横遭镇压,弹雨遮天!“沙田”扎惨案,血迹斑斑。痛史俱在,其能忘焉!
神州解放,新国初建。英即承认,明智堪赞。香港之与内地,呼吸畅通;内地之与香港,血脉流贯。供淡水石油,送果蔬肉蛋。辅之以华南之资源劳力,济之以上海之资金技术与经验。凭地理条件之优越、贸易政策之自由与港人之勤奋干练,香港之经贸乃日趋繁荣,如百花之竞艳矣。
四凶既殛,华夏龙翔。改革开放,惠及香江。“三资”企业,遍布城乡。办厂则提供廉价之原料劳工与土地,销售则畀以十二亿人口之需求与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之市场。而从内地转口贸易中获取之利润,亦奚啻金山银海,炜烨而闪光。港人振奋,百业齐昌。船王地王,富追海国;华资中资,势压洋商。遂使弹丸之地,名重五洋。广厦争高,摩银汉以披云锦;明灯竞丽,乱繁星而耀艳阳。驰道连网,盘山腰而穿海底;公园铺绣,陋金谷而藐天堂。工业村中,望不尽林立工厂;金融街内,数不清栉比银行。船队联翩以出入,吞吐五洲之财富;机群络绎而升降,送迎万国之冠裳。伟哉香港,中华之窗。握国际金融之枢纽,总五洲航运之大纲。睹闾阎之富庶,忆历史之沧桑。痛百年之宰割,思合浦而珠垂泪;忍五世之暌违,望丰城而剑有光。剑合珠还,时其远乎?萼荣花艳,愿可偿焉!
一国两制,春雷乍响。恢复主权,港人治港。以情动众,盼统一者欢腾;以理服人,欲阻挠者怅惘。谈判虽极艰辛,结局未违理想。中英之联合声明,遂公布于世而邀万邦之激赏矣。九七七一,云消浪静。香港回归,普天同庆。交接之盛典空前,祝贺之高轩盈径。旗除米字,始雪瓜分之耻;徽绽荆花,终圆璧合之梦。载歌载舞,喜四美之相兼;吹埙吹篪,乐二难之得并。迎澳门之踵至,动台胞之归兴。尽补金瓯之缺,慰祖宗而裕后昆;大兴赤县之利,除积弊而拓新境。共创文明兮,富强康乐;恢张民主兮,祥和稳定。猗欤伟哉!亿万斯年,中华永盛。
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周笃文先生在《激活传统 继雅开新》一文中评价说:辞赋,以其宏大的体裁与宽松的格律而大受作者的青睐。如 1997 年香港回归,老诗人霍松林《香港回归赋》中云:“旗除米字,始雪瓜分之耻;徽绽荆花,终圆璧合之梦……尽补金瓯之缺,慰祖宗而裕后昆;大兴赤县之利,除积弊而拓新境。共创文明兮,富强康乐;恢张民主兮,祥和稳定。”不止文彩斐然,对仗精美,而且立意重大,寄寓深远,不愧为一代大手笔。
黄彦在《浩魄光天德,椽笔壮国风——评霍松林<香港回归赋>》一文里说:“拜读霍老松林的《香港回归赋》,有一种十分异样的如饮佳酿醇醪久久沉醉的美妙感觉。品鉴各类名著神品,都是一种性情陶冶和艺术享受。即如读建国五十周年及香港回归之类的纪胜庆典美赋,都会令人喜不自胜。我自己曾写过、评过,甚至多遍帮人修改过这类作品,更读过若干同体同题佳构。这些赋著,或以雄放大气称誉,或以奇思隽理启人,或以绮辞丽藻逞彩,或以狂浪怪谲惊心,各擅其长,各摅其慨。而读霍老此赋,使人感念最深,或觉大异于他赋者,唯有两个字:厚重——异乎寻常的厚重;且远不止于厚重。……霍公于年近八旬之际,慨然命笔作赋,拳拳之意,眷眷之情,亦委实令人钦敬!人有大德,赋有巨美。霍公此赋真可谓润色鸿髓、创造无愧时代新赋方面,也予人颇多启迪。三复斯文,无任钦佩。区区一赋,兼具司马迁述赋的神韵,曷可有甚于此者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