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国后期,在蜀魏两国以秦岭—渭河为防线展开的拉锯战中,天水是双方反复争夺的战略要地,诸葛亮五次北伐,四到天水,姜维九次北伐,七次到达包括天水在内的陇右。《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空城计、天水关智收姜维、木牛流马、卤城刈麦这些耳熟能详的三国故事,就发生在天水。至今,天水仍有不少蜀魏两国拼死厮杀的三国古战场遗迹。
刘备死后,刘禅昏聩无能,蜀国国内矛盾日趋严重,为转移国内矛盾,诸葛亮向刘禅上疏《出师表》请缨北伐,光复汉室、完成先主未竟之业。在公元228年到234年6年间,诸葛亮五次北伐,蜀军四进天水,其中两次北伐主战场就在天水。诸葛亮四次出兵天水分别是:第一次:建兴六年(228年)春第一次北伐,诸葛亮派赵云、邓芝率军马作为疑兵在箕谷摆出蜀军欲从斜谷道北攻郿城(陕西眉县)之势,吸引魏军,诸葛亮则亲率主力由汉中越秦岭攻祁山(现礼县祁山堡)。这就是《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六出祁山之首出祁山。这一次,发生在天水的著名三国战事有失街亭、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空城计、智收姜维等。第二次:建兴七年(229年)春,诸葛亮遣陈式攻武都(今成县周边)、阴平(今文县周边)二郡。雍州刺史郭淮领兵驰援,诸葛亮却率兵攻入现西和县西的建威,迫使郭淮退兵,蜀军占领武都、阴平二郡。第三次:建兴八年(230年),诸葛亮派魏延、吴懿率兵进入羌中,在今天武山西南一带的南安郡,攻破魏后将军费曜和雍州刺史郭淮于阳溪。第四次:建兴九年(231年)二月,诸葛亮再次率大军出兵祁山、上邽(天水),大败司马懿。这次诸葛亮出兵天水发生的故事有木牛流马、卤城刈麦、木门道射杀张郃等。
1700多年过去了,散落于蜀魏两军反复较量的天水境内的天水关、木门道、街亭古战场、诸葛军垒,以及诸葛亮去世后姜维六出陇右在武山境内五城山、洛门、铁笼山等地留下的历史遗迹,还铭记着三国英雄金戈铁马的热血故事。(选自《天水人文辞典》,文/王若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