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故里在秦安无可置疑
□王文杰

诗仙李白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第一流的大诗人。对李白这位旷古奇才的身世,诸多史书、志书、辞书都有明确的记载和注释,如《新唐书》《辞海》《辞源》等,均记释:“李白,字太白,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
现在有些人出于现实利益的需要,不顾史实,曲解概念,为达到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目的,拉名人入籍,硬争名人名地的现象屡见不鲜。近年来,四川江油和湖北安陆都争先恐后的强争李白“故里”这张品牌,使本来十分清楚的历史事实,纷争不休,致使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为此做出了“安陆市作为李白曾长期居住地,被称作李白故里,具有合理之处”的批复,批复认为:“湖北安陆在宣传片中使用‘李白故里’的提法不构成侵权”。谁知批复倒引发了更大的争议。我认为定位名人“故里”必须要以历史事实为依据,硬争强夺之举,行政裁决之为,往往是靠不住的。对李白故里究竟在什么地方,著名学者雷达先生发表了“李白‘故里’在甘肃秦安”的博文,考证缜密,论证严谨,有理有据地论述了李白故里在今天水秦安,这篇文章在学术界、舆论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天水在线聚焦位于秦安县凤山公园的太白祠)
秦安是古成纪,是李白先祖李广的出生地,这是无可辩驳的历史事实。要说古成纪秦安,钟灵毓秀,人才辈出。明代状元康海(今陕西武功县人)为《秦安志》所作序云:“秦安居陇西万山之中,而贤人君子之生,代不绝人。非其清淑之气承运播灵,安能若此哉!”在秦安这块古老而神奇的热土上,曾出现过不少影响中国历史和名播四海的风云人物,如飞将军李广、上将军隗嚣、成都王李雄、秦王苻坚,三河王吕光、西凉王李暠、千金郡公权景宣、唐高祖李渊、诗仙李白、爱民宰相权德舆、山东巡抚胡缵宗、陇上铁汉安维峻等君王将相、英才贤良,其籍贯皆在秦安。秦安是古成纪的中心地带,是汉成纪县的治地。两千多年来,秦安一直是州、郡、县、道的治地,秦汉时期,秦安属陇西郡、天水郡管辖。
要说李白,就先要从李广说起,因为李广是陇西成纪李氏最早的先祖。《史记·李将军列传》记载:“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李白在《赠张相镐》诗中自述:“本家陇西人,先为汉边将。功略盖天地,名飞青云上。”在《与韩荆州书》中自述:“白本陇西布衣,流落楚汉。”诗文中的陇西就是秦汉时期的陇西郡,也就是李白的故里;汉边将就是飞将军李广,也就是李白的先祖。《李太白年谱》云:“据太白诗文,自述系出汉将军李广后,凉武昭王为九世孙。当隋之末,其先世已事徙西域,隐易姓名。故唐兴以来,漏于属籍,至武后时,子孙始还内地,于蜀之绵州家焉。因逋其邑,遂以客为名,即太白父也。”《晋书·列传》云:“武昭王讳暠,字玄盛,小字长生,陇西成纪人,姓李氏,汉前将军广之十六世孙也。”从以上记述来看,李白就是李广的二十五世孙,李广、李暠和李白实属一脉,的确有着祖孙渊源。
我非常赞同雷达文章中“在确定李白故里的问题上,要不要尊重李白个人的意见?”雷达先生问得好,因为李白的先祖在陇西成纪,李白已自述得很明白。尊重李白个人的意见,这是“李白故里”研究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而一些人为了既得利益,硬要把“故居”说成“故里”,导致了不必要的纷争。为了给历史一个公正的说法,给后人一个清楚的交代,我们一定要尊重历史、尊重李白。我认为在李白故里的研究中,李白自述身世是最准确的证据,李白的自述同史书记载完全吻合,我们绝不能抛开李白去研究李白故里,我们要相信和尊重李白。

秦邑小邹鲁,开辟诞羲皇。秦安亦称“两皇故里”,是远古文明的源头。李白除了自述身世外,在他的诗文中,还常以“羲皇人”自称,如在《酬王补阙赠别》中云:“学道三十春,自言羲皇人。”在《戏郑溧阳》中云:“清风北窗下,自谓羲皇人。”充分表达了李白的寻根情结和对秦安故里的眷念。李白的“自称”也是研究李白故里在秦安的一个端倪。
李白具体的身世还可以从集序、墓碑中看得更清,宣州当涂县令李阳冰撰《草堂集序》云:“李白,字太白,陇西成纪人,凉武昭王暠九世孙,蝉联珪组,世为显著,中叶非罪,谪居条支,易姓与名。”并注曰:“唐李氏族望,推为广所出者,皆曰陇西成纪,盍本此也。凉武昭王讳暠,系出李广之后。”州观察使范传正撰《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云:“公名白,字太白,其先陇西成纪人。绝嗣之家,难求谱牒,公之孙女搜于箱箧中,得公之亡子伯禽手书十数行,纸坏字缺,不能详备,约而计之,凉武昭王九代孙也。隋末多难,一房被窜于碎叶,流离散落,隐姓易名。故自国朝已来,编于属籍。神龙初,潜还广汉,因侨为郡人。父客以逋其邑,遂以客为名,高卧云林,不求禄仕。”《李太白年谱》按曰:“阳冰序乃太白在时所作,所述家世,必出于太白自言。传正碑据太白之子所手疏。二文序述无有异词,此其可信而无疑者也。”李阳冰是李白的叔父,李白是在他叔父家去世的。范传正是李白的好朋友范伦的儿子,对这两位知情者的撰文,实属可信。从史书记载、李白自述和知情者的撰文来看,李白是地道的陇西成纪人,今天水秦安无可置疑就是李白故里。只有承认这一历史事实,才是对历史本身的尊重,对李白人格的尊重,对桑梓情怀的尊重。
中国古代社会,人们的社会关系可以说是血缘关系的网络。李子伟先生说得好:“祖籍是一个人的根之所在,中国人非常看重。”从古至今,祖籍对人生的影响是很大的,故乡是一个人的精神密码,家族在传统社会中对个人影响更是不可估量的,祖籍文化对家族文化的形成和传承从本源上就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人们常说追根溯源,就是这个道理。李氏历史源远流长。据《新唐书》,李氏的先祖可以上推至黄帝。皋陶是各种史书上公认的李姓先祖,从陇西李氏这条根上繁衍的李姓后裔遍布很广。李白诗中曰:“我李百万叶,柯条遍中州。”陇西成纪李氏的始祖名李尚,他是李广的父亲。郑樵著《通志·氏族略》云:“唐家有天下,必欲世系详明,然自成纪令之后,信以传信;自成纪令之前,疑以传疑,盖谱牒之家,疑信相半,尚为成纪令,因居之,其后随为陇西成纪人,故言李者称陇西。”李尚任成纪令时,举家迁徙成纪,生李广于成纪。在研究李氏文化中,陇西成纪李氏更为重要,他是陇西右族,他在秦安这块风水宝地繁衍出了许多重要的历史名人,如李广、李暠、李渊、李翱、李白、李贤、李穆等,都认为他们是陇西李氏的后裔。从对李氏文化的研究中,我们深深体会到,在李氏的文化意识中,对故乡故土,同宗同祖的认寻,比其他姓氏要强烈得多,牢固得多。这个独特的现象,有它深远的历史渊源。《辞海·郡望》云:“魏晋至隋唐时,每郡显贵的世族,称为郡望。”此时,李姓早已是陇西最显贵的世族。李世民登基后,下诏天下李姓的郡望,均为陇西。李世民对姓氏传统,也很关注,诏令高士廉等四大臣纂成了《大唐氏族志》,颁布天下,钦定了陇西李姓至高无上的地位。

明邑人胡缵宗云:“秦安,秦地也。置县虽不甚远,然介于秦陇汧渭之间,亦名地也。故自庖羲氏开辟,已为成纪地。”并对秦安籍的文公学士,胡缵宗在他纂修的《秦安志·秦邑赋》中赞云:“尔乃两郭豹隐,二权莺迁;文章华国,气节考槃。武都良吏,翕复称贤。孰多君子,孰品若人。于是乎,钦秘书之卓行,焕文公之九苞;咏少卿之五言,步太白而命骚。”清道光十八年,秦安知县严长宦在他总修的《秦安县志》中载《权载之诗序》云:“陇西有诗人曰李太白,权载之,李长吉。李太白尚矣,长吉亦名家也,载之则丰神蕴藉,为世所慕。”新编《秦安县志》和《秦安史话》,分别给李白立传。秦安诗社成立时,命名为“谪仙诗社”。1984年,原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当代诗刊》原主编李汝伦先生为“谪仙诗社”成立所作诗中云:“青莲祖地地多灵,百代人才血脉承”。秦安县城东凤山之巅,建有寺观庙宇群,并建有“太白祠”和“邀月亭”。县北郭嘉镇的槐川一地带,实属李氏集聚之地,故称李氏18庄,并建有李氏祠堂,昔日里,每当逢年过节,李氏家族集中祠堂举行盛大祭祖仪式。以上这些,都表达了故里人们对李白的崇敬和怀念。
李白真正的、唯一的和被史书早就无数遍肯定下来的“故里”,只能是陇西成纪,即今天水秦安,这是无可置疑的历史事实。陇西成纪李氏,门第高尚,世族辉煌,影响巨大。我们作为李白故里应进一步加大研究李氏文化的力度,为发展秦安的经济和文化旅游业,为加强中华民族的和谐和凝聚力,为增进与世界的文化交流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