狴犴与“独角兽”
“皋陶造狱”有这样一个传说:皋陶刚上任后,看到大批的奴隶和罪犯被杀或处以酷刑,皋陶很苦恼,认为人的生命只一次,杀死便没了悔改的机会。一天皋陶巡查各地,看到村庄里人正宰杀猪羊,没被宰杀的正圈养着,有的还在强硬的鞭打教训,立即引发奇想,动物能圈养驯化,人为何不能囚禁,于是“以羁代酷”的“圜土”运用而生了,这就是“牢”。皋陶还看到有两犬被圈养驯化的服服帖帖,为主人坚守门户,于是又产生了“ ”。后演变为“狱”,“狱”必须要有专门从事坚守牢门的“施职事”者。《说文》“狱”,埆也(坚刚相守之意),从犬犬之言,二犬所以守也。“狱之言埆也,取其坚牢也,字从二犬,所以守备也”,二犬者,明守卫之意,从言,言者讼也。这表明不仅要有从事行业的人,还要对狱舍的构造要坚牢。古代的牢狱也称狴犴(岸),《说文》作狴,牢也,“以拘罪人也”。《说文》:“犴,胡地野狗也”。《荀子宥坐篇》注:“犴,胡地野犬,亦善守,故狱谓之犴也”。狴犴,传说中的一种野兽名,后被捕捉圈养驯化为“ ”兽,似山牛,一角,也称“独角兽”,“ ”专门用来触不直者去之,“去”从去,“去”字加“水”旁具有平准的属性,而成为“法”,以“法平如水”。古人断案时,总是号令能评断是非曲直的“独角兽”去触那为非作歹、为罪一方的人。“古者决讼,令触不直”。其实这是人们想象中的一种美好愿望而已。杨慎《升庵全集》曰:“四曰狴犴,形似虎,有威力,故立于狱门”。古时,为显示牢狱的威力,常在狱门上绘狴犴,故狴犴又作为牢狱的代称,同时也反映了古代牢狱象征恐怖和重于警备的特点,总起来说古代所谓的牢狱,乃是取意于伏羲采取的对兽类的拘系和兽类的威吓,“圈驯”方法对牢狱的创建起了极大的启示作用。
伏羲、皋陶曾奉为“狱神”
监狱,这一特定的社会产物其源远流长,古代的监狱,作为一定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和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设置是随着私有制的产生而产生,随着所有制的改变而改变。我国监狱的起源上溯到唐尧时代,也就是夏朝的前期,夏朝之后,逐渐发展和加强。但监狱的肇启者应为伏羲时期,如果没有伏羲时期那种从野蛮走向文明,从狩猎走向“圈养”的“庖牺”过程,那种只“孥戮”而不筑“圜土”的历史又要延续多久。从世界资料来看最古之见的古希腊、古罗马、埃及及印度等国家或者在英国的法典中都可看到:当时都采纳、吸收、参照了我国拘禁人犯的“圜土”做法,普及了全球化的“监狱”发明创造。中国监狱溯源为“圜土之制”,而“圜土之制”又溯源到伏羲时代,历经神农、黄帝、尧、舜、禹直至夏代前期持续了几千年之久的演变,由氏族社会转变为奴隶社会后期,监狱的产生实际是私有制产生,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因此,在中国古代人们造“神”的传统观念中,监狱崇拜的偶像,或对神供祀的行规对象中伏羲、皋陶成为奉祀的“狱神”。当然,据笔者所了解,古代南方的监狱也有供关公的,北方有的供包拯的,但大部分供的是伏羲、皋陶,尤其皋陶甚多。据《天津监狱史》有关章节记载狱神庙的“狱神”为皋陶,庙宇占地20多平方米,古代建筑,除主殿外还有几间配房,笔者出差时了解南京老虎桥监狱供奉的狱神“既有伏羲,又有皋陶”。据传说伏羲在这里曾训服过老虎、圈养过老虎,使这一带老虎不危害一方。从古至今不管哪个朝代,监狱虽更换其名,但老百姓还是管他叫“老虎桥监狱”,非常有名。笔者曾编纂《天水监狱志》,据一些服过刑的老人口碑,天水监狱在民国时期还保留着“狱神”庙,解放后神像被毁,据老看守任晓根讲:解放大军接管了原国民党监狱时,监狱“狱神”有两尊,监大门有一小庙,刚入监门又有一神龛,小庙塑神不过1.3米,身披树叶,右手托八卦图,左手牵一头有棱角的牛,牛眼怒目圆睁,神像光脚板踩住跪卧的一只犬,看样子很顺从的听从主人嘱咐。入监门内一神龛的小塑像,高不过2尺,但仪态庄重,凝神立目,给人以威严感。据一些犯人给他讲,从清朝到民国,进出监狱的囚犯或狱吏、狱卒履职均要跪拜。尤其犯人入监时,先要烧香叩头,祈求保佑,平安渡过刑期。因接管上任的典狱长下令,要求留守天水接管监狱的解放军战士毁掉神像,大家觉得我们共产党不信神鬼,很快就被搬掉了,后来监狱大门前那座小庙被当作犯人的接见室用。
据笔者猜测,监大门前小庙的狱神可能是伏羲,那牵的一只公牛可能就是人们想象中的“獬豸”,即“独角兽”,那只犬可能有了坚刚履行职责之意。监内神龛供奉的可能就是“皋陶”之“神”。民国时期的天水监狱的“狱神”为何塑伏羲,可能与传说中的伏羲诞生地有关。人们有亲近感,更为伏羲有肇启创造监狱之说。
我国漫长的原始氏族社会以及由氏族社会到奴隶社会的过渡时期,生产关系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氏族公有制。在这种公有制经济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氏族社会内部、社会的各个成员之间都是平等的,没有贫富不均,也没有什么犯罪,一切按照具有普遍约束力的传统习惯行事。因此,在氏族社会中“没有军队,没有监狱,没有诉讼,而一切都是有条理的,一切争端和纠纷都由当事人的全体即氏族或部落来解决,或由各个氏族相互解决。”(《马克思恩科斯全集》第21卷11页)但在伏羲时期的氏族社会下,还没有想到建造监狱的意图,只不过将庖厨之下的动物“圈养”的结果,而在氏族社会过渡奴隶社会的阶段中,皋陶作为一个历史时期的代表人物,利用、采纳、吸收、参照了伏羲“圈养”的方法而设计了造狱方案,“囹圄囚拘”的监狱从此诞生了,伏羲的辉煌创造,有几千年来无数先辈对于伏羲文化多方面的传承,才有历史发展演变的今天。所以,伏羲是人类监狱似的肇启者而不为过分。
作者通讯地址:甘肃省天水监狱教育科 邮编:741000
电话:(0938)3376150 (0938)8278937(办) 1383087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