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统一陇右
一、明末清初关陇局势
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十月,李自成率农民军再次进占关中后,派军西征,攻取陇右与河西,在秦州,一度归附的明守军又拒附农民军。
与此同时,明固原副将武大定欲趁乱据秦州,割据陇右,于十七年(1644年)正月率部南下,攻围秦州,进入东关城,明指挥于光耀、守备雷蛟率守军和丁勇展开激烈巷战,终驱其部出城。后来,于、雷又督军追击,武大定仍北走,屯驻固原,窥伺形势。
顺治元年(1644年)七月,李自成从北京撤至西安后,今陕西境仍由农民军控制。同年九月,清世祖福临进入北京,开始了统一关内的战争,以英亲王、靖远大将军阿济格率军从延绥攻入陕西。
1645年正月,另一支清军攻破潼关进入关中,时关中以北尽为阿济格部所占,李自成被迫南走商州。再转湖北,清廷命阿济格率部追剿。阿济格南下后,关陇局势动荡,曾降于李自成的明军旧将贺珍据陕南,武大定据固原,并于顺治二年十二月杀清命固原总兵公开抗清,时清命陕西三边总督孟乔芳所部清军,只控制关中附近地区,1646年春,贺珍联络七万之众欲攻西安,清廷鉴于关陇局势不稳,张献忠尚控制四川,遂命肃亲王豪格为靖远大将军,率军往平关陇并征讨四川。
二、清军进取秦州
清顺治三年(1646年)三月,肃亲王豪格率军至西安,先遣将击败活动在凤翔、邠州、庆阳等地的反清军。四月,派参将王元率军趋陇右,清水知县丁图昌先降,继至秦州,州城吏民出迎,王元入城安抚,接着伏羌、宁远依次归附,今天水全境隶属于清。
同年五月,总督孟乔芳遣将征固原,武大定失利,率余部南走,经秦州往据仇池山(在今西和南部)。七月,豪格遣将征仇池,武大定失败,其将高如砺率一部突围后,北往秦州,清将满达海率军追至,高被迫投降。八月,一支滞留在平凉、固原一带的武大定余部进入清水,占居亭子铺,知县孙镜和千总傅梅率守军和丁勇围剿,久不能克,傅梅战死,后孟乔芳派援兵至,始击溃其部,至此,陇右战事暂息。
三、米喇印部攻陇右
顺治五年(1648年),清甘肃抚标副将米喇印因不愿率部援川,在甘州发动兵变,后直接东下,由于米喇印为少数民族,故陇右回民群起响应,直进围巩昌府,在马文元为首的回民响应下,攻入北关等地,知府高拓斯、总兵王胤久督军回守大城。总督孟乔芳闻报,于闰四月驰至秦州,派部将赵兴瑞、马宁往援。守军见援兵至,出城接应,两厢夹攻,巩昌府解围,反清军转至广武坡(今武山县西南),马宁等率军追至,及战,反清军失利,从广武坡退走,清军追击七十里。斩三千余人。接着清军又收复洮、岷等地,米喇印在水泉堡(在今永昌县)被杀,余部仍走甘州。
四、清代前期陇右骚乱
顺治十四年(1657年)十一月,陇东一支起事者南下攻掠清水,进至县西二十里铺。知县陈加伦、千总李隆吉率军民往剿,战不胜,李隆吉中流矢,后起事者携所掠退走。
1658年7月,陇东起事流民又进入清水,直至县西五里铺。游击于迈、知县姚之渊率军民将其围于地龙沟,起事者突围而走。
康熙二年(1663年)二月,陇东起事者另一头领杨老汉率众攻掠清水,至白沙坡,游击耿文裕引军与其战于弓门镇,结果被击败,知县孔述益率丁壮救援,俘获名号一点油者等三人,余众退走。
简议:清初由于统治者的强力镇压,陇右及诸边武装势力渐被平定。对于打着反清复明旗号来抵制少数民族统治的明朝遗臣和汉族绅士来说,一场反清浪潮被镇压下去了,但从当初起事的农民来说,由于清王朝在入关后颁布了一些减轻民负的措施,而且在后来相当长一个时期里推行与民休息的政策,可以说农民起事反抗重负、争取生存权的目的达到了。但是无论当政者是满人还是汉人,都是华夏民族,重要的是待民之策的正确与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