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过四川剑门的人都知道,剑门关最有名的小吃之一就是豆腐,一般称之为“剑门豆腐”。用剑门豆腐做成的“志公寺豆腐干”,形小方寸,皮草橙黄,开丝切片不碎,醇香可口。那么,剑门豆腐为什么会如此有名呢?这里面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历史英雄人物和一段鲜为人知的传奇故事。
剑门豆腐,相传始于三国时期。蜀汉炎兴元年,魏伐蜀,钟会,邓艾领大军直取汉中、汉寿、直逼剑门。姜维遂于左将军张翼、右将军廖化合兵一起扼守剑门天险。相传当时姜维军营人马疲惫,剑门关危在旦夕,此时营中董厥献计:下令驻扎各营及当地百姓家家磨豆浆、做豆腐,以豆腐犒赏兵士,豆渣饱喂军马。数日后姜维营中兵强马壮,复引兵杀出关外,钟会10万大军大败而逃,兵退数十里下寨,故人称“剑门豆腐救了蜀汉天下”。
从姜维兵将吃豆腐打了胜仗算起,千百年来,剑门人民利用砾岩沙石坡土大种黄豆。正是由于黄豆丰产,在民间也就创造出很多制作烹调豆腐的方法,使之形成别具一格的名小吃。剑门豆腐最大的特点是:白嫩、细腻、清香、有韧性。其原因有:制作剑门豆腐的水,来自剑门七十二峰的“剑泉”水;制作豆腐的黄豆是剑门七十二峰砾岩油沙石地里产的豆子,植物蛋白和脂肪含量都很高;剑门豆腐的制作工艺精细考究。
因这么多的讲究造就了如今的剑门豆腐。而它,也成为过往剑门客旅渴求以尝的佳肴。当游客坐下来一边品尝着各式各样的剑门豆腐,一边聆听着姜维与剑门豆腐之间的故事,遐想着当年的烽火战场,那种感觉,惬意而又思绪万千。
剑门豆腐,成就了蜀汉大将军姜维;蜀汉大将军姜维,又使剑门豆腐名扬天下!
姜维与剑门豆腐,共同构筑了一道三国文化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李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