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走进天水>>正文 |
显亲川 |
(2006-1-16 10:37:50) 有位读者读过此文 来源:天水日报 王广林 打印本页 |
|
|
显亲川位于秦安县城西北30里,在今叶堡乡境内。显亲河自西向东汇入葫芦河,形成了一个小盆地,面积7.5平方公里。 显亲川历史悠久,蕴藏着深厚的人文内涵,是天水境内的一处名地。l965年,在这里出土了举世闻名的唐三彩。 显亲之名源于东汉时期的显亲侯国。东汉建武八年(公元32年),光武帝刘秀西征割据天水一带的隗嚣,窦友随从其兄、河西五郡大将军窦融率五郡太守及羌虏、小月氏等步骑数万与刘秀会师高平(今宁夏固原),隗嚣大败。因窦氏兄弟有功于朝廷,刘秀便封窦友为显亲侯。显亲从成纪县东南析置而出,是东汉政府在天水境内设置的第一个侯国。《嘉庆重修一统志》记载:“显亲故城,在秦安县西北,汉成纪县地。后汉建武中,封窦融弟友为显亲侯国,属汉阳郡。”东汉中元元年(公元59年),窦友之子窦固袭封显亲侯,邑其地未变。 东汉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韩遂、马超等部抗击曹操失败后,韩遂退守显亲。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夏侯渊、张郃率大军攻韩遂,韩遂弃显亲东退,屯去略阳(今秦安县五营乡蔡河村)廿余里。夏侯渊于野战中大破韩遂主力,占据陇右北部之地。 显亲在西晋时期更名显新,为天水郡属县之一。北魏太平真君八年(公元447年),显新并入安夷,后又分出,并恢复旧名。北魏后,显亲被废。显亲作为县,共存400余年。 北周在显亲故址重建成纪县,显亲川遂成为成纪县的一部分。 唐代,为避唐中宗李显之讳,显亲川改名敬亲川。唐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因地震,秦州移治于显亲川,成纪也由小坑川徙至新城,州县同治一城。天宝元年(公元742年),秦州复移治上邽县(今天水市秦州区)。大中三年(公元849年),唐收复被吐蕃占据的秦州故地后,秦州治所再次迁往显亲川。 自唐以降,显亲川在经历了昔日的辉煌后,其名在史籍中消失。元代显亲川改称杨兀里,明清至今称作阳兀川。今有河流和峡谷仍以显亲命名。显亲河在《水经注》中名安夷川水,全长58.8公里;显亲峡又名玉钟峡,在叶堡至安伏之间。 |
|
|
|
|
|
|
|
|
|
|
|
|
|
|
|
|
相 关 新 闻 |
|
相 关 专 题 |
|
|
|
新 闻 评 论 |
请注意:
1、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2、天水在线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力。
3、您在天水在线留言板发表的言论,天水在线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
·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