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张家川畜牧兽医技术推广行业里,豆晓峰的名字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从事畜牧兽医技术推广工作30年来,从关山脚下到清水河流域,他的足迹走遍了全县15个乡镇,真正走出了一条科技干部与普通老百信的连心路,也成为名副其实的张家川县畜牧科技推广领军人。
张家川县山大沟深,高寒阴湿,自然条件恶劣,农作物产量低而不稳,尽管广大群众日日辛苦劳作,可瘠薄的土地并没有给他们丰厚的回报,几乎有三分之一的村民在贫困中苦熬,怎样才能让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这个最现实的问题不仅困扰着广大的干部群众,也让豆晓峰暗暗下了改变这一现状的决心。
1984年8月豆晓峰从甘肃农业大学毕业回到了贫瘠却使人眷恋的故土,要求到县畜牧兽医站工作,他无怨无悔地选择了工作艰苦并且得不到社会普遍尊重的畜牧兽医技术推广事业作为人生道路的新起点。
刚走上畜牧技术推广岗位的他,首先从转变观念,改变农民传统的饲养方式入手,先后多次深入到马鹿、闫家、恭门等乡镇进行技术培训和指导,引导农民大抓人工种草、饲草料青贮氨化和合理加工利用;进行圈舍改造和养殖小区建设,提倡舍饲圈养;优化畜禽品种质量,不断增加养畜数量和规模;注重畜产品的深加工和市场营销体系建设,力争朝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方向发展。为了解决全县养殖农户中普遍存在的优良品种难育、投入资金难筹、畜禽疾病难防、饲养技术难学、销售市场难找的“五难”问题,他带领畜牧科技推广战线上的一班人,在畜牧项目争取、优良品种引进、黄牛冻配改良、三元杂交育肥、防疫驱虫和畜产品安全保护等畜牧基础工程和关键措施方面把工作做深做细,以典型示范带动全面发展。在典型榜样的带动下,通过村看村,户学户,全县广大养殖户的养畜水平不断提高。养殖户赚到了票子、尝到了甜头,全县发展畜牧业生产有了更强的发展势头。
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中项目带动的作用不可忽视,他常说:“畜牧要强县,项目为载体,投资是关键。尤其是像我们这样的贫困地区多一个项目,多一点投资,就增加了我们实现追赶性跨越型发展的力量。”为了获得这份力量,他和时间较上了劲,在8小时的工作时间,他就像一个不断旋转的陀螺,随处可见忙碌的身影。8小时之外,他苦守孤灯,研究论证各类项目报告,不知放弃了多少个双休日。2003年7月有一个平安乡新庄和马源村建设肉牛繁育基地的项目论证,要求第二天早上提交有关省市领导过目,他彻夜未眠地完成了2万多字的可研报告,及时争取到了100万元的投资。由他参与和主持的西部扶贫世行项目、畜牧综合发展等项目,共争取投资6000多万元,为全县畜牧业发展注入了活力。
2000年7月,全县肉牛胚胎移植工作在东部乡镇全面展开,做为项目技术负责人,他深刻认识到该项高新科学知识在偏僻的农村进行推广应用的艰巨性,广大养殖户的科学素质和认识水平与移植要求严格细致的科学水平之间存在着很大的落差。面对这种情况,他不等不靠,不但没有被吓倒,而且知难而进,义不容辞地承担起工作责任和任务,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坚守在马鹿移植点上,并对参与移植的12名技术干部定职责、定目标、下任务、压担子,激发出一种团结向上、奋发拼搏的工作热情。3个多月的移植工作日,他们都坚守着各自的工作岗位,组织上站牛群、记录科技资料、检查受体状态、实施移植手段,有条不紊地完成了各项技术规程,当年移植受体母牛500多头。
凭着刻苦钻研和求实创新的敬业精神,豆晓峰在本专业领域具有较高造诣和学识水平。1996年,当时32岁的他就被晋升为高级兽医师,成为省级学术带头人。2014年9月,他又通过了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从事畜牧技术推广工作30年来,6项省部级表彰奖励、6项市厅级表彰奖励、4项县局级表彰奖励等一项项荣誉也在不断证实着他为科技推广工作所做的努力。
新形势下,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畜牧业生产升级增效的强大推进器,作为全县畜牧兽医技术应用与研究工作的领头雁,豆晓峰在对农村畜禽防疫免疫的研究中,提出了建立畜禽主要疫病综合防治系统理论,实现了因病设防制度向畜产品安全保护制度的转变;引进和应用胚胎移植生物工程技术,将肉(奶)牛胚胎应用到畜牧养殖中,繁育生产纯种肉(奶)牛品种,成为畜牧改良技术的重创性变革,是全国“十五”重点推广技术之一。任现职后在国家级学术刊物撰写和发表各种论著论文15篇。其中:2013年编写的《现代肉牛规模养殖技术》(主编),在“联村联户,为民富民”活动中,广泛应用于基层畜牧兽医技术培训,发行发放5000多册。由他主持和完成的畜牧兽医科研项目有9项。已获得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天水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三等奖5项,天水市科技星火奖1项。达到国内领先水平1项,国内先进水平1项,省内领先水平2项,省内先进水平4项。他本人执笔发表的各类专业技术论文14篇,其中国家级学术刊物刊登8篇,全国性学术会议交流和收录论文3篇,省部级学术刊物刊登2篇,被国外期刊转录论文1篇。
多年来,豆晓峰深切了解广大农民群众和基层工作人员的所盼、所思、所想,积极结合自身工作实际,维护党和群众的利益,为群众排忧解难,多办实事。他严格要求自己,从工作、学习和生活作风抓起,为自己提出了“六在前”的要求,即思想改造走在前,廉洁自律树在前,完成任务干在前,遇到困难抢在前,刻苦钻研放在前,为民服务做在前。性格开朗、为人随和的他,也赢得了上级领导的认可和下属的尊重,职工们喜欢和他一同工作,他一边干,一边手把手地教,从理论知识到实践经验,非常乐意言传身教。基层群众盼着他上门服务,因为他总能够把复杂技术和管理问题分析透彻,提出正确解决方式和方法。
从陇东南畜牧大县到全省的牛羊大县到畜牧养殖业成为全县的三大富民产业之一,如今的张家川县畜牧业发展走出了民族地区独有的路子,而在这条路上,像豆晓峰一样的科技工作者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相信在科技力量的推动下,全县的畜牧业发展一定会有更好的未来!牵着牛羊奔小康的致富梦一定会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