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15日,张家川县在职教中心举办的“张川伊香拉面师”培训基地暨第一期培训班开班仪式吸引了超过300人前来参加,场面火爆程度超过举办方预期。开班仪式之前,“张家川群众要发展,满世界开饭馆”“今天拉面师,明天大老板”……这些最能真实反映清真餐饮服务业给张家川经济发展带来长期利好前景的生动而鲜活的事例则成了大家热议的话题,学员们憧憬美好生活时的高兴劲儿,让没能参加第一期技能培训的年轻人投来羡慕的目光。
张家川县“张川伊香拉面师”培训基地依托县职中的资源优势,安排专项资金,共享县扶贫办、劳务办等部门信息,努力打造全县创业的“孵化器”,力争成为支撑全县产业发展的强大引擎和加快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助推器”。第一期培训班的100名学员全部来自张川镇,他们在培训基地经过为期一个月的全程免费培训,通过考试考核,拿到中级牛肉拉面师职业技能证书后即可成为一名全国认可的拉面师,稳定就业后月基本工资能达4500元以上。
为了给参加技能培训的学员及全县立志在清真餐饮服务行业有作为的广大创业青年加油鼓劲,县委书记刘长江,县委副书记、县长马中奇,县委副书记妥国保,县委常委、副县长马玉凤参加了开班仪式。
刘长江指出,建立“张川伊香拉面师”培训基地,是县委、县政府在以往乡镇、村组办培训班的基础上,依托县职中的资源优势,安排专项资金,对广大从业人员进行基地式培训的有效举措,也是顺应产业发展和群众需求,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致富奔小康的有力抓手,更是张家川人民在更加广阔的天地、更加宽广的舞台上实现人生价值的有效途径。
刘长江强调,清真餐饮服务业作为全县的首位富民产业,县职中负责人和广大教师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举全校之力,抓好培训工作,切实做到设备配置精良、培训技术精准、培训环节精细、学员管理规范。要紧跟市场需要,加大办班频率,注重培训质量,确保学员能够熟练掌握调汤、煮肉、拉面等各项技能,使学员尽快成长为能够全程制作牛肉拉面的技师,短期见到实效。要紧跟全县清真餐饮业规范化管理、连锁式经营的发展趋势,在抓好技能培训的同时,拓展培训内容,开展清真餐饮业发展策略谋划、地域选择、经营理念等一系列创业培训。要在聘请高级技师面对面培训的同时,积极组织开展专业技术理论培训,使技能培训从低级到高级、从局部到全面,产业发展从单独经营到连锁发展,真正使培训基地成为全县创业的“孵化器”,成为张家川有志青年走好人生第一步、实现成功创业的新平台。教职人员要由浅入深、由点到面,扎实做好技能培训工作,确保学员学有所获、学有所成、学有所用。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要经常深入培训基地调研指导工作,研究解决培训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努力使培训基地成为支撑全县产业发展的强大引擎和加快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助推器”。
刘长江希望,参训学员要倍加珍惜学习培训的良好机遇,严格遵守纪律,勤奋刻苦学习,熟练掌握各项培训技能,迈出人生精彩的第一步,在市场的洪流中扬帆远航,创造出人生最辉煌的业绩,让清真餐饮服务业成为张家川每一位有志青年创业成功的“星光大道”。
据了解,2012年,张家川县委、县政府根据张家川回汉人民长餐饮、重养畜、擅经商的特点,确定了大力发展“三大富民产业”的战略部署,经过近3年的努力,“三大富民产业”有了长足发展。特别是清真餐饮服务业,目前已累计在全国200多个大中城市发展清真餐饮经营店13000家、宾馆860家,从业人员达5.4万人,清真餐饮服务业对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率达51%,成为全县广大群众“走出去”创业最成功的路子。
今年以来,张家川县委、县政府围绕落实精准扶贫战略,经过深入调研,根据全县自然条件差,人均耕地少,草原载畜量有限的现状,抢抓国家“一带一路”建设辐射近30个阿盟国家,涉及13亿穆斯林人口,蕴含着2万亿美元的清真产品销售市场以及全国300多个中等以上城市都有穆斯林群众居住的大好机遇,提出要“通过3—5年的努力,扶持发展清真餐饮服务业专业户2万户,规模养殖户1.5万户,皮毛贩运户5000户,其他不同层次专业致富产业 1万户”的发展目标,继续把做大做强“三大富民产业”,特别是清真餐饮服务业作为全县首位致富产业进行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