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师团走基层科普下乡受欢迎
—天水市科普讲师团走进张家川开展科技养殖技术专题培训

“一句句通俗易懂的话语,一个个鲜明生动的比喻,让一些在处理母牛养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迎刃而解……”。这是笔者在大阳乡开展的科技养殖技术专题培训上听到不少养殖示范户说出的心声。
4月1日,天水市科普讲师团一行3人来到张家川县大阳乡开展的以“科普惠民生、科技助发展”为主题的养殖技术培训活动,受到当地群众的欢迎。天水市科普讲师团通过现场讲知识,现身传技术,为大阳乡畜牧产业园区14个行政村的养殖农户送去了科学养殖,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致富经。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冯建新,县科协、大阳乡等负责人参加培训会。
培训会上,市科技讲师团高级畜牧师麻晓凤结合我县肉牛生产实际,重点讲解了肉牛的良种培育技术以及肉牛品种选择、畜舍的建造、良种引进,饲养管理以及牧草青贮技术等;市讲师团硕士研究生马平围绕现代化肉羊养殖场的建造技术、肉羊的饲养管理技术、肉羊的快速育肥技术等方面做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学员们不仅听课认真,还就生产实践中遇到的一些技术难题与老师进行了交流。培训现场还发放了《肉羊养殖技术》 、《农村科普新技术》、《奶牛饲养技术》、 《标准化养牛技术》等养殖专用书籍。

“肉牛养殖是农民增收致富的好项目,在保障农村增收致富的基础上,丰富了创收渠道,养殖户将学到的知识用于今后的养牛生产,加基固本,学以致用,带动我们乡实现“创业梦,增收梦”。”大阳乡政府负责人如此告诉笔者。
据了解,大阳乡畜牧产业园区共覆盖14个行政村,涉及养殖农户500余户。园区现有标准化养殖场、合作社14个,其中生猪养殖场2个,蛋鸡养殖场1个,肉羊养殖场5个,肉牛养殖场6个。目前园区共存栏牛5585头、猪3660头、羊7525只、鸡20865只。
“是科学化养殖让我们走上了富裕路!我要把学到的技术带回去,应用到实践中。”大阳村云景苑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杨庆喜一语道出了大家的心声。
2012年,杨庆喜110头养殖规模起步,逐渐摸索出西门塔尔、安格斯种牛的产奶、攻犊和病少的特性,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至2014年,又专门招标西门塔尔乳牛400多头,投入到养殖合作社。
杨庆喜说,通过培训、交流、指导,使会员学会了配置精饲料、青贮饲草,学会了按母牛怀孕期、成长期配方饲养,学会了接生小牛技术,学会了花卉种植技术,使养殖、种植技术得到了很大提高。小牛繁殖成活率由70%提高到了99%以上,实现了青贮、配料、购牛、处理肥料、销售的一体化。进一步提高了我们养殖专业户的专业技术水平和思想认识,更新了思想观念,增强了我们畜牧养殖业的信心。
县科协负责人告诉笔者,定期举办这种形式的培训会,也是为了增强农户科学养殖意识,提高生产效率,改善饲养条件,实现增产增收,确保安全生产。今后,协会还将进一步开展此类培训学习活动,为促进我县畜牧养殖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培训结束后,60岁的高沟村养殖户李占仓高兴地对笔者说:“我是从1999年用仅有的3万元投资养牛的,从原有的5头牛到如今的9头牛,年收入近3至4万元,刚开始时,好多养殖技术不懂,盲目的养,现在网络发达,可以通过QQ聊、电话询问,如今还给我们提供了这样面对面交流的机会,真希望县上、乡上以后多举办这样的专题培训。”

张家川县紧紧围绕以加快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以“三大富民产业”为抓手,围绕建设肉牛产业大县和陇东南畜牧大县的战略目标,强力实施基础母畜繁育、饲草料建设、动物疫病防控、集中育肥加工四大工程,全面推行标准化规模养殖,使全县三大富民产业之一的畜牧业得到长足发展。县委组织部、县科协等相关单位还通过组织一支由党员干部、养殖致富能手、乡土人才组成的科普志愿者队伍,定期不定期的深入田间地头、农户家中,有针对性、分区域进行技术指导,为养殖专业户长期开展科普服务,为农民搭建起了一个信息技术的交流平台,使技术服务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既为群众提供方便,又增强了发展实力,实现了科普惠农服务的经常化、持续化和长效化,在满足养殖户科技生产致富愿望的同时,打开了养殖专业户和示范户致富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