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基层】
“裁缝师”李怀民:给“牛羊场”穿上美丽的衣裳

9月3日,笔者来到张家川县龙山镇连柯村,漫山遍野瓜果飘香,一排排羊舍整齐有序,不时传来羊“咩咩”的欢叫声。43岁的李怀民拿着对讲机对侄子高兴地喊到,喂喂,快来一号羊舍,要下羔羊了。李怀民高兴地对笔者们说,几百元又来了。
说起他从一名裁缝师再到搞养殖、带领村民一起致富的经历,李怀民一下子就拉开了他的“话匣子”。他调侃自己:“养殖跟裁缝是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一个养殖场就是一块布料,如何把一个养殖场做成一件华丽的衣服,这需要发挥设计师的聪明才智,当裁缝和搞养殖过程是一样的,就看你如何施展。”
学裁缝做皮革 捞得人生第一桶金
1987年,16岁的李怀民和村里面的年轻人一样,带着对生活的美好憧憬,出门打工。李怀民找到的第一份工作是到龙山镇皮革店学做“小裁缝”,制作皮革衣服。
李怀民笑着说:“一直以来,都认为做衣服是女人该做的事,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学着做衣服,更没有想到做了10年多的裁缝。”他从裁衣、上袖等工种学起,很快就掌握了制衣的技能,可以熟练地缝制好一件衣服,并且质量“顶呱呱”。
掌握了“裁缝”这项技能后,李怀民觉得自己可以当老板了,在朋友的鼓励下,他和妻子在龙山镇开了一家皮衣订做店,生意很红火,一天能赚一百多块钱左右。他把家里的老院翻修了,买上了摩托车。
无奈到1997年,做为全国四大皮毛集散地的龙山镇皮毛市场日渐衰落,他的皮革服装店生意也随之暗淡。
三十六计走为上,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李怀民和妻子到庆阳、宝鸡等地又开起了皮衣订做店,直到2007年,他们靠皮衣加工足足赚了40多万元。
搞养殖办羊场 带动村民致富
长期的飘泊,让李怀民感觉到孩子的上学教育会受影响,加之父母亲年纪大了,需要照顾。2007年6月,李怀民怀揣40万元回到了家乡。
由于长期在外经商,李怀民习惯了忙碌,自己闲下来总会感觉到缺点儿什么,成天很无聊,就是下棋打扑克。村支书李继革看出了他的心事,入党吧,你是咱村先富起来的一批人,要带领大家一起致富呀。就这样李继革成了李怀民的入党介绍人,在以后的日子里,李怀民会经常参加一些党员会,利用远程教育学习相关知识,和党员相互交流,在村支书的鼓励支持下,他先投资了20万投资了一家养猪场,由于他好学、勤劳,加上县畜牧专家的指导,他的生意做的风生水起。在他的带动下,村民们养猪的也多了起来。他把自己的养殖经验毫无保留的传授给村民,村民的猪销售不出去,他放到自己的场里一同销售。
近两年,由于县上有鼓励扶持发展畜牧规模养殖业的富民政策,令李怀民信心倍增。在镇、村两级的支持下,李怀民投资50万元,办起了占地十亩的养羊场,目前羊存栏100多只。
打造青山碧水家庭牧场 给“牛羊场”穿上美丽的衣裳
通过去年一年的养羊试验,生意不错。今年我又流转了五百亩土地,我打算还要办养牛场,散养土鸡。在这五百亩地上,种上草和树,给他穿上美丽的“绿衣裳”,量身打造成一个青山碧水的家庭牧场,发展农家乐旅游产业,以后你们到这里可以吃烤全羊,土豆烧牛肉,山野土鸡。
李怀民告诉我们,他现在成立了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把更多的群众组织起来,一起抱团搞养殖,共同富裕。李怀民的合作社通过“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经营,由合作社免费提供给贫困户发展牛羊养殖,产生利润后三七分成,农户占大头。同时免费调配种牛种羊、免费技术指导、免费疾病防治,统一产品销售,实施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使加入合作社的养殖户吃准了“定心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