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名农事钟点工在连五乡兰家村综合养殖场剪羊毛

川王乡铁洼村设施蔬菜为钟点工搭建工作平台

连五乡紫花苜蓿种植基地是农事钟点工最喜欢的工作地之一
“早上6点多收拾好出门,在附近就能找到活干,啥都不耽误。每天能挣到六七十元工资,干完活就能拿到钱。”张家川回族自治县连五乡贠家村村民刘菊梅一边熟练地移栽辣椒苗一边喜滋滋地说。在张家川县农村,原来妇女领着小孩串家门拉家常的现象没有了,走进农村广阔的田地随处可见一群群妇女穿梭在田间地头,一派繁忙的春耕景象。
张家川县农业比重大、农村范围广、农业人口多。近年来,该县把加大土地流转、加快现代农业发展作为全县农业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以村民需求为导向,紧紧抓住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重大机遇,积极探索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有效途径,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加快土地流转力度,扎实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和农村土地承包机构建设,一大批种植大户脱颖而出,种植大户“抱团发展”成立农民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到了农忙时节,这些合作社仅靠自己和家人的劳动,远远不能满足生产发展的需要,缺劳力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像刘菊梅这样的“农事钟点工”应运而生,她们熟谙农事,随叫随到,按时取酬,很受种植大户欢迎,走俏农村。这样一来不仅解决了种植大户实际困难,也为农村闲散的剩余劳动力提供了捞“外快”的机会,激活了农村留守妇女“钟点工”市场,拓宽了留守妇女增收渠道,挣钱顾家两不误的农村留守妇女在自己家门口就能轻轻松松挣到钱,实现了妇女就业与农村经济增长双赢。
“我们上班是工人,下班是农民。土地流转给合作社后,我到合作社上班,也成了‘上班族’。”连五乡三合村村民周惠兰高兴地说。2012年年初,周惠兰以每年每亩200元的价格,将自家3亩撂荒地流转给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将土地统一管理耕种解决养殖大户饲料供给难的问题,同时将剩余土地流转给天水嘉禾草业有限公司种植紫花苜蓿。周惠兰告诉笔者,她平时都到合作社上班,工作熟悉稳定,工资也比进城打零工高,还能照顾老人和孩子,干干自家地里的农活,挣钱顾家两不误。
县委农工部负责人告诉笔者,像周惠兰这样的“农事钟点工”走俏农村归功于张家川县结合区位、资源优势和产业特点,在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推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的过程中,积极发展各种农村经济合作社和专业协会,并在技术、资金、信息等方面实行互助合作,在政策、资金、土地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使农村各种经济合作社和各种专业协会迅速落地生成,满足了广大农民群众的不同需求。
张家川县通过组建发展各种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民协会,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连接起来,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搭建了一个发展平台。由于这些工作对工人的技术要求低,而且整个工作环节全年都需要人手,工作岗位稳定,成为农村留守妇女和老人的“理想职业”。目前,该县已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各种农民协会57家, 覆盖养殖、种植、经济中药材等特色产业,有社员、会员近1000人,带动6695户33470名农民群众发展致富, 起到了较强的辐射带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