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川县龙山镇党委抓党建促发展
自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开展以来,张家川回族自治县龙山镇党委紧紧围绕“夯基础、强组织、增活力、育产业、促发展”的目标,按照“抓落实、全覆盖、求实效、受欢迎”的工作要求,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有序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取得阶段性成效。
强基础 固根本 建管并举夯基础
今年以来,龙山镇党委着眼于改革创新,规范运行,全面推行“四大创新”工程。一是创新阵地建管模式。坚持消除基层组织阵地空白村,投资73万元完成了四方村、汪堡村、南梁村的改扩建工程,投资185万元,新建了西沟村、郑家村、马黑曼村的村阵地,实现了村阵地全覆盖的目标。针对马黑曼村无阵地,郑家村阵地狭小,两村相距不足1公里的情况,镇党委紧抓项目建设机遇,投资70万元,联建郑家与马黑曼村阵地,建筑面积400㎡,建成了集文化广场、农家书屋、村卫生室、村级幼儿园、便民超市等为一体的高标准村阵地。同时,结合实际,深入调研,有效整合南街村与南街社区阵地,优化了资源配置,提高了便民服务水平。二是创新村级管理体制。针对村级组织不民主、办事不公开、群众意见大的实际,在全镇20个村统一设立了由15‰群众代表组成的村代会,成为介于村支部村委会之间,发挥商议、监督、协调职能的村级常设机构,有效深化了“四议三双”活动。三是创新致富经营模式。推行“支部+专业合作社+党员示范户”模式,广泛开展以“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合作社骨干”为主要内容的“双培养”计划,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社,今年新注册3家,累计达5家,成员117人,已培训社员364人次,带动农户500多户。四是创新政策落实方式。对全镇低保对象进行全面清理清查,将享受低保对象确定为两类,一类是以特困家庭生活为主的保障类;另一类是以垃圾清洁员、农机路维修员、民事调解员、政策宣传员和农家书屋管理员等“五员”为主的公益类。通过设岗定责,全镇有1022人参与到了城乡卫生清洁工程中,彻底解决了农村公益事业无人无钱办的现状,促进了城乡卫生清洁等公益事业的大力发展。
抓班子 带队伍 凝聚力量促发展
龙山镇党委为了强化村级班子建设,坚持推广典型、激励先进、因村施策、鞭策后进,进一步调动了基层活力。一是在3月下旬对20个村两委班子工作情况和69名村干部进行了思想、学习、工作和廉洁自律等方面的综合考核,为村级党组织分类定级提供了重要依据;二是对全镇34个党组织进行了分类定级,把作用发挥不明显、群众意见比较大、工作没起色的2个村班子评定为后进村,并对4个村的班子进行了适度调整,让5位思想先进,工作有热情,发展有思路的党员走上了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的岗位;三是加强引导,找准症结、化解矛盾,下派“党支部第一书记”和党建指导员帮助和指导基层组织,提升20个一般党组织、巩固扩大11个先进党组织和整顿转化3个后进党组织。四是实行“书记抓、抓书记”,落实“五个一票否决”。即集体上访闹事一票否决,工作没亮点一票否决,计划生育考核出现问题一票否决,两费收缴完不成任务一票否决,班子成员违法违纪一票否决。实现了村村有亮点的生动局面。五是注重纳新和表彰。在“七一”建党节,转正预备党员63名,新发展党员100名,优化了党员结构,壮大了党员队伍,表彰奖励了8个先进党支部和40名优秀共产党员,树立了先进典型。
建制度 求实效 坚持不懈抓落实
龙山镇党委成立了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坚持把基层组织制度建设作为基层组织建设年完善工作规程的主要内容,将“三三五五”社会管理工作法、文建明工作法、干部工作日志、村干部定期到镇政府上班、 “一诺三评三公开”、“三会一课”和定期开展城乡卫生清洁等典型做法以制度形式巩固下来。20个村级党组织,都实现了制度上墙。结合我镇实际,在去年走访20%农户的基础上,今年我们结合联村联户,设置专门调查详表,“地毯式”对剩余的80%农户逐一深入进行了调查,排摸矛盾纠纷86件,现场化解77件,集中督办6件,待解决3件,化解了矛盾,消除了隐患,实现矛盾纠纷不出村、不出镇和“零上访”的目标。实行早晚指纹、头像签到制和8小时内随时抽到制,周一由各分管领导向全体干部通报上周工作,安排本周工作,并狠抓制度落实,镇村两级干部的工作紧迫感、责任感明显增强,工作自觉性和纪律性明显提高,工作作风大幅度转变,工作效能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