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后,武威市选派到凉州区张义镇河湾村担任党支部第一书记的市委办公室干部马尚兴,一直坚持同村里的干部群众一起防冻抗灾。同马尚兴一样,去年武威市选派了148名机关干部到贫困村、后进村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这些城里来的“村官”到任后,紧紧依靠村上的干部群众,发挥自身优势,很快进入角色,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农村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受到农民群众的欢迎。
古浪县科技局干部袁彬被选派到古丰乡西山堡村任党支部第一书记。在这个从未见过温棚的贫困村,袁彬充分发挥自己是技术人员的优势,动员党员干部带头建起了双孢菇日光温棚15座。不到半年时间,每座温棚收入都达到5000元到7000元。村民见有这么好的效益,都争着建温棚,全村又新建温棚53座,双孢菇产业已成为西山堡村乃至古丰乡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天祝县东坪乡大麦花村选派干部金成林引导群众大力发展马铃薯产业,2007年全村种植面积达2025亩。仅此一项,户均增收1000元以上。民勤县西渠镇西金村选派干部苗世杰动员村“两委”班子成员带头关井压田,落实节水措施,为群众做出了榜样,全村关井2眼、压田80亩,安装智能化控水设施一处。与此同时,选派干部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农村发展的支撑,争取和联系了一大批项目。截至目前,全市选派村干部共争取项目177个,项目资金6910万元。其中,已建成项目8个,落实资金1710万元;正在实施项目93个,资金达5200万元。一大批项目的先后实施,不仅使各地基础设施建设有了明显改善,同时也为各地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武威市到村任职的机关干部把村级组织建设作为贫困村脱贫致富的重要保证来抓,及时充实村级班子,加大发展党员工作力度,完善党内生活制度,使基层组织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去年以来,全市平均每个选派干部村培养入党积极分子5名,新发展党员2名。新发展的党员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和35岁以下的占70%以上,致富能手占65%,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特别是选派干部还通过多种渠道筹集资金,对村级活动场所进行维修和重建,更新办公设施,夯实了农村党建工作的基础。民勤县红沙梁乡化音村、东湖镇雨圣村、东湖镇冬固村和凉州区张义镇河湾村的4名选派干部争取多方资助,建起了高质量的活动场所。办公场所的建成,极大地改善了各地村委会整体形象,还在当地形成了一个集学习、教育、培训、服务、活动为一体的工作基地,成为基层党组织的学习教育阵地、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先锋阵地和技能培训阵地。广大选派干部以村为家,抓劳务输出,抓移民搬迁,抓结构调整,切实为当地百姓解难题、办实事,使当地发生了可喜的变化,解决了一批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刘世杰当了凉州区谢河镇李府寨村第一书记后,从他所在的市房管局下属单位拆迁所争取了无偿援助的60多根木料、2套门窗,价值3000余元,以及2吨水泥等,完成了村活动场所续建工程;他还从局里筹得30吨水泥,扶持了3户规模养殖户,现已建成百头猪场3个,存栏仔猪180头。同时,为每个新建温棚无偿提供水泥2吨,激发了农户建棚的积极性。他还积极联系凉州区东关花园,先后为村上提供免费蔬菜种苗2000株,供村上示范点温棚种植;联系赞助侧柏、刺柏和国槐等风景树苗160余株,对村委会和村小学进行了绿化美化。到今年2月,全市选派干部已组织群众新修道路73公里,维修道路209公里,新修渠道146公里。慰问困难群众1.3万人,救济金额59.4万元。凉州区张义镇张庄村选派干部马昆在派出单位的支持下,争取到投资36万元的道路改造项目,完成3公里的村组道路建设,方便了群众出行。古浪县干城乡上夹沟村选派干部刘洪争取到投资15万元的乡村道路改造项目。古浪县干城乡金鱼村选派干部周爱年自己拿出600元雇了推土机,维修被冲毁的乡村道路。横梁乡横梁村选派干部邵兆元争取资金4000元,解决了28户特困户春耕缺化肥的困难。这些实事解决了农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使他们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