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日前在有河西走廊东大门之称的甘肃省武威市采访时发现,这里的农业已实现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发展,制种、蔬菜、畜牧等三大特色支柱产业已形成规模。
在长城乡高沟村,农民盛彪数着种子公司付给他的6万多元玉米制种款,脸上乐开了花。武威有培育优良制种得天独厚的条件,凉州区组织制种企业向农户预付种植投入资金,引进良种繁育新技术,选派科技人员驻村、包村指导农民生产。据测算,农民种植制种玉米比普通农作物每亩可净增收入400元以上。今年,凉州区制种玉米种植面积达27.4万亩,是去年的1.5倍。玉米制种已成为凉州区的强势特色产业。
“马儿坝的西瓜洪祥的蒜,发放的辣椒辣又香”,这是昔日人们赞誉武威果蔬瓜菜的民谣。如今武威栽培的蔬菜已经增加到10大类386个品种,而且绝大部分是引进的优良品种,良种覆盖率达到90%以上。其中,高坝和张义两个蔬菜生产基地已被认定为甘肃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天梯山”牌人参果被认定为有机食品,大蒜、黄瓜等8个蔬菜产品已通过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的A级绿色食品认证,武威的瓜菜优良品种已有数十个。
今年凉州区的蔬菜种植面积达31.53万亩,初步建成了8个万亩专业瓜菜生产基地,总产量达87.14万吨,形成了特色鲜明、规模优势突出的蔬菜产品群。此外,他们还建成6处蔬菜专业批发市场,创办了4家蔬菜运销企业,建立了20多个稳定的蔬菜外销线网和市场,年外销各类蔬菜56万吨。
发展畜牧业是武威市凉州区加大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工作。凉州区按照“小群体、大规模”和“分户饲养、集中管理”的模式,抓好规模养殖村组、专业养殖小区的建设和养殖大户的培育,促进畜牧业向集约化、专业化、企业化和市场化的方向发展;按照高点起步、严格标准和良种、良法、良医、良料、良舍的“五良配套”要求,集中扶持建设不同种类的示范小区;重点扶持建立了森泰种育公司和金凤凰禽业等大中型龙头企业;培育了4家运销公司和25个运销大户。目前,全区规模养殖村、组、户分别达到112个、511个、5.2万户,新建养殖小区115个。
文/本报记者 白青峰 通讯员 盛 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