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武山县以“保安全、保畅通、除隐患”为重点,以预防和减少农村道路交通安全为突破口,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靠实工作责任,严格执法监督,深化宣传教育,筑牢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屏障。

一是完善工作机制,形成齐抓共管良好格局。按照 “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的安全工作要求,充分发挥“两站一室”作用,在全县15个乡镇成立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服务站,344个行政村成立交管室,建立了180个劝导站,由乡镇副职兼任站长,辖区安监、交通、交警、农机、公安派出所等部门派员参加,与安监站、派出所、村镇建设管理站等合署办公。组织专业执法、安全监管、交通协管员、交通志愿者、交通安全宣传员五支队伍,建立健全乡镇长、安监站长、运管站长、农机站长、派出所长、交警中队长“六长”联动机制,严厉打击拖拉机、农用车无牌无证、违法载人等严重违法行为,规范农村道路行车秩序,大力排查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隐患,筑牢农村预防道路交通事故防线。

二是突出工作重点,最大限度消除农村道路安全隐患。在不断完善道路交通基础设施,优化道路结构的同时,突出重点车辆、重点地区、重点时段三个重点,严查摩托车涉牌涉证、不戴头盔等违法行为及农村客运超员等交通违法现象,强化对违章占道经营及国道、省道沿线村庄行人乱穿马路、农用车违法载人等违法行为的监管力度,加大对节庆日、农村集市日交通违法行为的整治,最大限度地消除道路交通安全隐患。

三是深化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农村群众交通安全意识。在依靠乡镇政府深入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进村组、进集市、进学校活动,普及群众交通安全常识,引导群众知法守法,积极配合,自觉参与道路交通安全整治的同时,积极借助广播、网络、报刊尤其是在农村影响力较大的电视媒体,向农村群众报道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案例和交通安全防护常识,宣传相关政策法规,引导农村自觉依法文明交通。并着重抓好农村“五小”车辆驾驶员交通法规和实际道路交通安全的教育培训,提高驾驶员基本素质,力争将交通安全意识深入人心,营造浓厚社会氛围。

四是强化源头监管,加强农村车辆管控。加强对机动车驾驶人考试发证工作监管,切实提高驾驶人的驾驶水平。严把车辆注册检验关,坚决防止只盖章不检测,杜绝不合格机动车入户,杜绝农村报废车、拼装、擅自改装以及盗抢车辆违规上路行驶。推行机动车村级化管理,全面排查农村车辆登记和驾驶证申领情况,启动流动车管所开展上门服务,加强客运安全监管,抓好源头防范工作。

五是优化警力,加强农村道路交通管理力度。进一步加强对广大基层公安交警业务知识、技能的学习培训,强化交通协管员规范化管理,根据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实际情况,合理分配警力,优化农村布警密度,堵塞管理漏洞,确保农村路面交通不失控。同时,充分借鉴和推广外地经验、作法,积极控索农村派出所参与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新路子,改善农村地区交通安全现状。
